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火攻篇》
合乎国家的利益,就行动;不合乎国家的利益,就应该停止。如果因为将帅个人的怨恨而兴兵,却不顾对国家是否有利,鲜有不败。
不涉及利益,的确就没有必要行动,更没有必要争斗。这是个很现实的结论。
非利不动
《火攻篇》
但凡明主贤将,如果看不到可以获利的可能,就不会擅自起兵。一旦起兵,必然能够与敌争利。
有清晰的利益目标,是一个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
《作战篇》
一乘,一辆车、四匹马。姜太公说:“一车当(抵挡)步卒八十人,八十人当一车。一车当十骑,十骑当一车。”至少八十名士兵或十名骑兵才能缴获一辆战车,想要缴获十辆战车,需要近千人。倘若每个人都要奖赏,则财力不足,因此,只能奖励最先缴获战车的人。与此同时,还可以起到勉励其余士兵奋勇争胜的作用。
通过奖励表彰榜样,榜样的力量会带动更多人的积极性。
取敌之利者,货也
《作战篇》
曹操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商人无利不起早,士兵无利不拼死作战。要想让士兵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质,就要奖赏他们。抢得多,受到的奖赏就多,于是士兵们不惜冒着被利剑、箭矢伤到的危险抢夺敌方的军需物质,此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团队对于重赏有功之人不应该吝啬;应该让所有人都知道,做得好的人将会得到更多的奖励。
故杀敌者,怒也
《作战篇》
尉缭子说:“民之所以战者,气也。”就是说打仗时要有愤怒之气。所以说,想要上下一心奋勇杀敌,就要激起将士们对敌人的愤怒。战国时期,燕国围攻齐国的即墨,齐将田单派人散布谣言说,齐国最怕燕国将齐国俘虏的鼻子割掉,然后让他们站到阵前与齐军作战。燕人一听,立刻割掉了齐国俘虏的鼻子,并让他们与齐军对战。齐军在城楼上看到后,愤怒不已,誓死坚守城池。随后,田单又派人散布谣言说,齐国最怕燕国捣毁齐人的坟墓,鞭打他们先人的尸体。燕军立刻派兵捣毁齐人的坟墓,并大肆焚烧齐人先人的尸体。齐人看到后,皆怒火万丈,争相请求出城对战燕人。田单最终凭借齐人的愤怒击败了燕军。
在许多场合下,精气神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团队驱动力。妥善利用一些外部刺激,可以使得团队群情激昂,将极大提高整体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