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帝的故事

中国人常自称“炎黄子孙”。谁是炎黄呢?“炎黄”是五六千年前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两位氏族首领:“炎”是指炎帝,也就是教百姓耕种、为人们遍尝百草的神农;而“黄”则是后人尊为华夏始祖的黄帝。

黄帝本姓公孙,父亲是少典国的国君;母亲是有 氏的女儿,名叫附宝。据说有一天,附宝到祁的野外散步,无意中看见一道巨大的闪电围绕着北斗星,她受到感动就怀孕了,可是直到二十四个月后才分娩生下黄帝。

黄帝一家人本来住在寿丘,黄帝出生后才搬到姬水。黄帝因为是在姬水长大的,所以后来改姓姬;又因为他们住在轩辕之丘,所以就以轩辕为名,也以它为号。黄帝的名字就由原来的公孙轩辕改成姬轩辕了。

不仅黄帝的诞生颇富神话色彩,他的童年生活也很神奇。传说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他已会开口说话,而且聪颖过人;长大后更是敦厚笃实,敏慧睿智。

原本,人们为感念炎帝教民稼穑、尝百草的恩德,公推他为所有氏族的首领,统管天下。可是炎帝的后代子孙越来越不长进,渐渐失去人们的尊敬;到黄帝长大成人时,各地氏族酋长已完全不听从神农氏的指挥,纷纷各自为政,而且互相攻伐,可怜的百姓饱受战争凌虐,苦不堪言。身为天下共主的神农氏早已没有能力压制那些野心勃勃的氏族酋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兴风作浪,为所欲为。

黄帝不忍心坐视天下苍生受此蹂躏,于是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面勤练战技、武艺,讨伐那些残暴不仁的野心者;一面修养品德,安抚四方百姓,让众人回到以往躬耕自足、无忧无愁的生活。

许多氏族酋长见黄帝这样贤能英明,都自动率领族人来归顺他。神农氏见天下人一心向着黄帝,很不服气,决心和黄帝一争高下,于是双方在阪泉的野外一连大战三场。结果神农氏场场皆败,从此一蹶不振,将天下拱手让给了黄帝。

虽然黄帝很受天下人民爱戴,但仍有少数人不肯臣服,其中以九黎族酋长蚩尤最桀骜(jié ào)不驯。

传说蚩尤生得钢头铁额,力大无穷,不但会制造锐利的矛戟弓箭,还能驱使魑魅魍魉,经常领着蛮横好斗的族人四处袭击其他部族,逐渐占领整个南方,并率众浩浩荡荡杀向北方,企图夺取黄帝的宝座。

仁慈的黄帝不愿生灵涂炭,派人向蚩尤晓以大义,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但遭到蚩尤的悍然拒绝。黄帝只好调集各部族勇士,率领手下风后、应龙、玄女等四方鬼神和罴、熊、貔、貅、、虎等猛兽,与蚩尤决一死战。双方人马在涿鹿相遇,战况十分惨烈。

不料蚩尤突然使出邪术妖法,降下漫天大雾,四野一片白茫茫,分不清敌我和方向,黄帝的手下被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正当危急的时候,黄帝身边的风后突然想到:不管时序如何转移,北斗星的斗柄始终指着北方,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东西,始终指定一个方向,那就不怕大雾了。

于是他苦苦地思索,终于造出一辆车子,车子前面立着一个小铁人,不论车子推到哪里,小铁人的一只手臂始终指向南方。靠着这辆指南车,黄帝众人终于冲出大雾,打败蚩尤,获得最后的胜利!

黄帝打败蚩尤后,又平服了北方的荤粥,并在釜山与各地氏族酋长集会,被推举为天子,从此万民归顺,天下太平。

才德兼备的黄帝统一了天下,打破氏族间狭隘的门户界限,使各氏族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他那些聪明能干的手下也经常有许多发明和发现,例如前面提过的发明指南车,还有裁缝衣服,营建宫室,制造舟车、乐器,创制文字,发现丝,对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附一:仓颉造字的传说

据说,黄帝手下人才济济,其中有个叫仓颉(jié)的,是一名史官。有一天,黄帝对他说:“今天大家能过着如此幸福安乐的生活,全是靠众人流血流汗努力争取来的,我希望你能想个法子,把所有发生的事全部记录下来,好让后世的人永远记得我们的所作所为,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成果。”

这件差事可把仓颉难倒了!因为要把一切发生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必须有一些可以表达这些事物的文字,不然怎么记录呢?可是当时别说没有文字了,连简单的符号也没有,即使写字用的纸、笔,也要等到几千年后才被人发明出来啊!

仓颉每天早也想,晚也想,日夜绞尽脑汁,就是想不出个办法来,把他急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天天愁眉苦脸。

有一天,仓颉一面走,一面低头想着。走着走着,一直走到了郊外,觉得有点累了,便坐下来歇歇脚,脑子里仍不停地思索着。

恰好地上有一些鸟兽走过的足迹,他无意识地看着那些脚印爪痕,想着心中的难题,并顺手在地上描画着。突然他灵机一动,心想:“我何不自己制作一套有意义的符号?”

仓颉想:“只要画出事物的模样,让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样不就可以记录事情了吗?”

他越想越兴奋,连忙用心地描绘地上的脚印爪痕和四周的花草木石。这还不够,一连好几天,他天天到处奔波、观察,研究各地的高山大川、鸟兽虫鱼和种种器物用具的模样,仔仔细细地把它们描摹下来,为每个图样定下一个意义。

为了慎重起见,他用这些图样拼凑成几段记录,拿给别人看。只要经他一解释,就人人都看得懂这些记录的意思了。

于是,许多花草树木、牛羊猪狗、鱼虫蛇蝎、车马干戈,甚至天上的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凡是可以描绘的,仓颉都把它们描摹下来,刻画在兽骨、龟甲或木板、竹片上。这些图样慢慢由繁化简,由具体变抽象,就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

以上就是有关汉字创制的情形。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和黄帝有关的另一项重大贡献——丝的发现。在谈丝的发现之前,我们得先来谈谈纸的发明。

出土文物证明,商代已有小纸片,而纸是一位叫蔡伦的人改良的。蔡伦是东汉和帝时候的人,在朝中担任中常侍的官职,专门负责备办皇帝日常使用的器物。在那时候,人们已经在使用纸了,不过,当时所谓的“纸”,其实是用丝制成的缣帛,不但价钱非常昂贵,不是人人都用得起,而且累积多了,分量相当重,携带、收藏都极不方便。

由于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仅朝廷,民间也常常要用纸。蔡伦日夜思索,终于想到一个好法子,利用树皮、麻线头、破布、旧渔网等废物做原枓,造出一种轻便、便宜又好用的纸。

从此,纸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不再是少数人专用的奢侈品,平民百姓也可以用纸了。人们为了感谢蔡伦,就把他造出来的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在蔡伦以前,人们早就在使用纸了,只不过当时的纸是以丝为原料,我们只要看“纸”这个字是“纟”字边就明白了。蔡伦不过是改良了造纸的方法而已。

那么“丝”又是谁发明的呢?

附二:丝的发现——嫘祖的故事

丝究竟是谁发明的呢?其实,丝并不是什么人“发明”的,而是某个人“发现”的。那么,是谁最早发现丝的呢?据说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黄帝的妻子——嫘(léi)祖。

嫘祖原是西陵(黄帝时的一个小部落国家)人,端庄贤淑,德貌双全,聪明才智更远胜过一般人,因此很受黄帝敬爱,被迎娶为正妃(正宫皇后)。

有一天,她闲来无事,便到郊外散散心,观赏春天美丽的景致,同时也看看田里庄稼生长的情形。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到处是莺声燕语、花团锦簇,不仅田里的庄稼长得很好,各种花草树木也都欣欣向荣,生机盎然。

尤其是桑树,长得最茂盛了,不但枝叶繁密,而且开满了淡黄色的小花,美丽极了!嫘祖流连忘返,在浓绿的树荫下徘徊了许久。

忽然,她发现不少树叶上有一片片白花花的东西,好像一朵朵白云,她不禁好奇地近前仔细观察。这一看,令她惊讶得几乎合不拢嘴!原来,这些白花花的东西,是一些又细又长的丝线,而在每团丝线中,都有一只一寸来长的白色小虫蠕动着。这些小白虫一面蠕动着软绵绵的身子,一面从嘴里吐出细细长长的丝线,将自己包缠起来,有些已经包裹成一个个椭圆形的小线球了。

“多神奇的小虫啊!”嫘祖忍不住发出惊叹,并收集了好多小虫和线球,准备带回去好好研究一番。

嫘祖发现这些小蠕虫所吐出的细丝非常坚韧耐用,可以织成布匹,而且织出来的布轻薄得如天上的行云,柔软得像溪中的流水。黄帝的臣子伯余拿它来制成衣服,穿在身上又舒服又凉爽,比以前用苎麻织的粗麻布不知好了几百倍!

黄帝对这件美丽而稀罕的东西赞不绝口,下令大力推广,每个人都要饲养这种小白虫,让它们吐出细丝,织成漂亮的布。

由于这些小白虫总是吐出细丝来包缠自己,于是将它们命名为“缠”,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近音的“蚕”;而它们所吐出的细丝,就是“丝”。人们为了推崇嫘祖发现蚕和丝的功劳,尊称她为“先蚕”,意思就是最先发现蚕的人。

从此,种桑、养蚕、织布成为一项专业,古代的妇女更靠着这项技艺维持家计。丝绸的制造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连西方各国也对中国的丝绸爱不释手,只要一提到中国的丝绸,他们就无不竖起大拇指来,称赞不已。

常识补给站——纸的制造过程

虽然蔡伦只是改良造纸的原料和过程,但如果没有他的研究,纸的使用不会这么普遍,而且虽然后世造纸的技术日新月异,纸张的种类推陈出新,但基本的制作程序和蔡伦所用的仍是大同小异。

纸究竟是怎么做成的呢?首先,得把材料浸泡软了,捣碎,煮成浓浓稠稠的纸浆;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慢慢晃动,使竹帘上黏附一层薄薄的纸浆。等纸浆略干后,再小心地揭下来,叠放在一起,然后把纸浆中的水分压出,并把初步制好的纸张压平。最后,将压好的纸张烘干,就成了我们所使用的纸。

想想,一张纸得经过这么复杂的工序才能制成,我们在使用纸张时,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rEfYS6gluY/2G6h9AdEhBVtIgRG9YTYkWtBGL1dRXylvm51g4e4S/FUEVVCTIc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