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没有安全,教育改革发展无从谈起,学生成长成才也无从谈起。重视和切实抓好大学安全工作,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本职之一,是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和亿万家庭幸福的现实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学校安全是最让人牵挂的公共安全,维护校园安全,既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地各校要扎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以更扎实的工作、更有效的措施、更完善的制度,把学校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好,着力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创造平安、和谐、健康、阳光的大学校园环境。
总体上说,大学校园是安全的。但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校园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高校由原来相对单纯的学习园区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种复杂的格局,客观上给高校的安全造成诸多不确定性。面对大学校园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深感肩上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已成为教书育人和维护校园安全的基础性工作。为此,贵州省教育厅组织在这一领域长期从事研究的专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校园警钟——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第3版)一书,作为高校安全教育的教材。大学校园安全工作必须从“预防”抓起,从树立安全防范“观念”入手,我们期望通过本书的出版,以这种锲而不舍的“警钟长鸣”,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使安全意识真正在大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让安全防范观念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委和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实施安全教育是学校的职责所在。学校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本着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重于泰山”的基本要求,充分认识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视。作为学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处(科),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广大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要以防范教育为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着力抓好大学生必备安全防范能力的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常规安全防范训练,重点是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渗透、防事故等,传授他们处理安全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实际应对能力。增强大学生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障安全、珍惜生命、预防犯罪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切实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着力抓好大学生应急能力训练。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我希望,《校园警钟——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第3版)对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对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是为序。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鞠洪
2020年8月
本书是一本与大学生促膝谈心的书,专门讲述大学校园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问题。本书自出版以来,在安全教育课程化体系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高校师生的欢迎,连续刊行至今已有十年,这是我国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风云巨变的十年,“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十年来本书紧贴高校安全形势的变化,适应高校安全教育的需求,分别在2016年和2020年两次进行修订,现在已经发行出版到第3版。说明它是一本大学生需要的书,不断更新、青春常在的书。
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不受侵害的状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幸福的前提,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古训,也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自觉。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常言道:“平安,平安,平平安安,人人平安,家家喜欢。”什么事都只有人活着才能由人去做,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大学校园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是全国人民最为关注的社会公共安全之一。大学生安全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李克强总理也说:“校园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安全工作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等一系列教育安全规章。2019年教育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安全稳定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地各校要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度重视、保持警醒,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的态度和作风,扎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要求把学校建成学生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但大学并非世外桃源,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也难免面对各种危险,它们可能是明显的,也可能是潜在的;也许是在校内产生的,也许是来自校外的;或者是明知故犯的,或者是幼稚无知造成的。接受现代科学文明教育的大学生们具有应对安全事故的一定素质基础,但也有容易发生某些安全事故的特点和不足。在充满青春朝气和传播文明火种的大学殿堂,也存在许多必须时刻关注的安全问题。
当代大学生,一是从小就生活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之中,大学是他们独立生活的第一站,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预防和应对外来侵害、灾害事故方面的基本常识和经验,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比较欠缺。二是大学生们跨进大学门槛由此开始独立面对世事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幸福观等正在打磨形成,意志容易摇摆,在金钱、名誉、享受、感官刺激等面前,易受诱惑。三是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外界各种因素冲击下,大学生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与交锋、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局面。当各类安全隐患和诱惑出现时,大学生们的思想与行为备受考验,安全风险增大。四是大学阶段是青年心理转型的重要时期,大学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如学习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化、社会化,竞争与就业压力增大,各种新的不平衡、不和谐因素增多,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五是网络、电脑、数码相机、手机、日新月异的电器、汽车驾驶等大学生喜爱的现代潮流,在提供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六是近年来,全国高校硬件与软件的建设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也为高校安全带来新的矛盾。大学连续扩招,全国在校大学生数目急剧增长,学生动辄上万,校园面积不断扩展、校园内部环境不断优化。例如,校内道路由窄变宽、单行道变为双行道,社会车辆每天进出校园的频率高达数百上千次,这就构成了大学交通安全的巨大隐忧。
安全的前提是及时预见和预防,预料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灾祸并且努力避免。正所谓“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才能化险为夷,把损失降到最低。一份对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2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有49.1%的大学生不知被困废墟的急救措施;27.63%的同学表示对校园安全关注度不够;81.2%的大学生不关注消防安全;近四成大学生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24.55%的同学表示没有随手关宿舍门窗的习惯,超过半数的同学没有在宿舍拉闸限电前拔掉电源的习惯。火灾中本可以避免伤亡的,因为不懂自救知识而被窒息死亡或盲目跳楼伤亡的惨剧,在贵州省和外地高校都有实例。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大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感到担忧。据教育部等单位的调查显示,尽管学生伤亡事件甚多,有80%的学生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的,但是现在大学生中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使得安全事故导致的意外伤亡更容易不期而遇。
安全事故灾害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对防范和应对安全事故的无知,尤其可怕的是对血的教训的冷漠。当在安全事故中逝去生命造成的创伤尚未抚平,当血迹和眼泪尚未擦干、遗憾尚记忆犹新时,我们惊异地发现同样的隐患每天都存在我们身边,同样的悲剧随时都可能上演。生命就像一只蜡烛,你不珍惜它,它就会熄灭。隐患处处有,安全须时时记。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和法治教育非常必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安全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是每一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他们的安全与健康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是我们编写出版本书的宗旨。
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及管理,妥善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贯彻“预防为主,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
本书遵循上述原则,通过与大学生促膝谈心,希望大学生们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远离各种受害源;掌握在遇到困难和侵害时自救和求助的方法;懂得与侵害行为作斗争的策略和技巧;了解受到意外伤害时的急救处置;并希望大学生们能勇敢和正确面对受到的伤害。
同时本书也是大学新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的教材。开设这一课程旨在使大学生安全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进而达到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为今后大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正直守法公民打下基础。
千重要万重要,大学生们树立清醒的安全意识最重要。校园安全应当警钟长鸣:面对身边潜伏的安全危机,大学生要学会预防,学会自救,学会维权。只有如此,才能远离或减少伤亡,生命之花才会在遭遇挫折时顽强开放、更加娇美!
常言道“平安是福”,一声“平安”虽然仅有短短的二个字,却道出了家人最深的挂念,寄托着亲人最深情的爱。 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大学生们一定要将安全牢牢地记在心中,让事故警钟在你们耳畔长鸣!
愿本书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清醒的安全意识中,能成为大学生们的知心良友。
邹渊系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本书统稿专家
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