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理的价格投资优异的公司远胜于以优异的价格投资平庸的公司。”
——巴菲特
在早年,巴菲特非常笃信老师格雷厄姆的购买“便宜货”的理念,觉得任何产品只要价格足够低,那么就值得购买。但事实上这样的投资理念被证明是不严谨的,格雷厄姆本人也是因为这种投资理念而破产。老搭档查理·芒格看出了格雷厄姆这一投资理念的狭隘性,并且认为“价格都是具有欺骗性的,它是市场变化的产物,而公司的真实价值才是投资的真相”,于是提醒巴菲特要改变策略,在老搭档的影响下,巴菲特放弃了买“便宜货”的理念,开始专注于收购和投资那些优秀的企业,丰富并完善了自己的投资思想。
有时候,巴菲特也会将目光放在那些价格几倍于价值(外在评估)的股票上,原因很简单,他认为这样的公司拥有优秀企业的资质,拥有强大的内在价值,这类企业一般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盈利空间,而且这样的一家公司基本上也拥有非常强大的管理团队。正是因为这种择优投资的原则,巴菲特开始在投资市场上势如破竹,成功打造了一家5000亿美元级别的投资公司。
其实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人们对于产品价值的判断往往不重视,或者说会将价值判断同价格分析混淆起来,认为一些产品的价钱只要非常低,那么自己入手之后一定会有利可图。在这种投资模式和消费模式中,人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一件产品的成本越低,自己获利的空间也就越大,听起来是这么一回事,可事实上风险却很大。
就以最常见的房地产投资来说,在2013年的时候,一些不发达省份小县城的房价维持在每平方3000元左右,相比于一线城市动辄每平方米2万~3万元的房价,小县城的房价的确非常低,但是否就意味着这些小县城的房产值得投资呢?很显然,小县城的房子除了用来住宿,根本不具备投资的价值,在2016年之后,小县城的房价可能涨到了4000元每平方米,而一线城市的房价直接上涨到了5万~6万元每平方米。一线城市的房价虽然成本很高,但是投资收益无疑更大。
投资或者购买优秀的产品,无疑要比单纯的价格优势来得更有意义,因为投资更重要的是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盈利的增长空间,价格上的高低并不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投资时需要考虑到成本因素,尽量避免在高价位上出资,但是真正应该考虑的还是标的在未来是否拥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人们才能够意识到价值比价格更加重要,只要一家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那么价格适当高一些也没有关系。反过来说,假设一家公司的收购价格很低,可是发展空间也被挤压得所剩无几,那么这笔投资还是容易出现亏损的。
在最近几年,很多国内的企业以及财团疯狂痴迷于收购西方一些衰败的企业,这种收购往往带有一些盲目性质,或许这些收购会带来一定的技术增长,也可以借机利用那些衰败企业的品牌效应,但更多时候这些收购都是投资上的败笔,原因很简单,很多企业和财团只看重收购的成本,而忘记了这些公司之所以处在低价位上,是因为它们本身已经没有了多少投资的价值。而一些价格看起来很高的企业,也许还拥有更好的投资空间,高价格也许恰恰是高价值的一种体现。
比如国内有一批投资人在前些年投资了很多互联网企业,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投资成本都比较高,因此外界都对这些投资持怀疑态度,认为以这样高的价位去投资泡沫盛行的互联网行业并不明智,但事实上,对于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是对得起这样的投资价位的,一些涉及资源共享以及外卖、物流的企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们在未来会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那些投资人来说,今天以融资的方式投资1000万元,可能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将会获得数十倍的利润。
巴菲特曾经依靠“便宜货”的那一套理论,积累了一些财富,也进行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投资,但这些投资的盈利并不大,因为便宜货本身就缺乏支撑价值增长的动力,所以财富的增长其实很慢。在接受查理·芒格的意见之后,他关注了一些拥有长期盈利能力的优质企业,并且很快就获得了成功,财富积累速度大大超过了之前的投资。
优质企业的投资增值速度要远远大于普通企业,而且持续性也更强,就像人们购买2元/股的不知名企业股票,以及花钱购买2000元/股的跨国公司股票,同样是花费200万元,可能10年之后跨国公司带来的盈利会突破2000万元,而不知名企业的股价可能只上升为300万元,或者说亏损为100万元。
对于优秀企业来说,价格不应该成为决定是否投资的主要因素,只要这个企业的确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以及盈利空间,那么就值得出手。优质企业永远应该排在第一位,假设华为公司某一天准备上市,那么人们是否值得出手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呢?恐怕它的上市会引发市场上的投资热潮,因为华为的优质价值足以让投资者们身家翻倍。不过对于投资人来说,控制好投资成本也是控制风险的一部分,对于高价位的投资还是应该留心一下,不能让高价格捆绑自己的投资,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状态,价位也达到了顶峰状态,那么就要谨慎投资,因为企业的盈利空间可能已经所剩无几了。
“奇妙的、由很深、很危险的护城河环绕的城堡。城堡的主人是一个诚实而高雅的人。城堡最主要的力量源泉是主人天才的大脑;护城河永久地充当着那些试图袭击城堡的敌人的障碍;城堡内的主人制造黄金,但并不都据为己有。粗略地转译一下就是,我们喜欢的是那些具有控制地位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的特许权很难被复制,具有极大或者说永久的持续运作能力。”
——巴菲特
如果对巴菲特的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他青睐一些快速消费品,像可口可乐公司、卡夫公司、亨氏公司、吉列公司的产品都属于快速消费品,人们基本上离不开这些公司的相关产品。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饮料,也是价值最高的饮料公司,从整个生活饮食习惯来说,人们根本离不开可口可乐。同样的还包括吉列公司,巴菲特认为吉列公司在剃须领域拥有强大的优势,而这一产业本身就具备很大的生存优势,因为每一个成熟男性都要刮胡子,因此剃须刀是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正是因为如此,巴菲特曾一度将吉列与可口可乐并列为世界上最值得投资的对象,因为它们都是世界最好的企业之一。
相比于这些快速消费品,巴菲特对于其他一些快速消费品的投资非常谨慎,像宝洁、联合利华以及高露洁都是世界上的大品牌,它们在行业领域内也拥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但巴菲特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兴趣,原因很简单,巴菲特看重的是长期的、稳定的投资,这需要强大的市场控制力,而这一类快消品注定了无法在更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在短期内,宝洁公司以及联合利华等大公司拥有强大的生存优势,毕竟这些诸如洗发露、香皂、牙膏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们缺乏持续的竞争力,对市场的控制力还不够强大。
其实,快消品的门槛很低,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大企业在3~5年时间内可能会占据优势,一旦将时间跨度延长到10年甚至10年以上,就无法预料到现有的大企业会不会继续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换言之,宝洁公司可能无法确保自己在10年以后继续保持领先位置。而且事实上,宝洁公司旗下的很多重要品牌都在老化,像潘婷、飘柔、海飞丝、玉兰油等主要品牌已经失去了往日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一些更新的品牌开始被市场接受,这个时候宝洁公司想要继续垄断市场,想要继续保持高增长的状态已经不太可能了。
很多快消品本质上无法和消费者建立起强联系,消费者很难对产品的品牌以及所对应的企业产生更多更持久的情感和消费忠诚度。比如牙膏,很多人也许都用过六必治,用过两面针,用过高露洁,用过黑人牙膏,可是这些牙膏并不会连续10年都在用,也许连续5年也很难做到,因为市场上新型的牙膏品牌会不断出现,云南白药、佳洁士、丽齿健、黑妹等牙膏品牌不断冲击原有的牙膏市场,而更新的牙膏品牌又会出现。以5~10年这样的跨度来说,牙膏的更新换代还是很快的,而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也许会变得更快。洗衣粉和香皂之类的产品也是一样,雕牌曾经依靠着广告中的情感分赢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可是如今也面临着品牌老化的危机,人们很难对这些品牌产生持久的忠诚度。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它们看起来正在变得很零碎。
消费行业一直都是一个投资热点,无论是生活用品、饮品,还是一些信息消费品,每一天都会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消费品行业也是竞争最激烈、市场变化最快、更新换代速度最快的行业,这对投资人都会提出考验。对投资人来说,如何在消费品行业中找到一些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品非常重要。
在这一方面,巴菲特给出了一些不错的建议,那就是要尽量选择一些不可替代的企业,这些企业必须足够强大,具有一定的市场控制力,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尽量找一些在市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且面临更少竞争的企业。比如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并不是因为可口可乐是独一无二的,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被百事可乐占据了,还有其他一些饮料品牌也在日益瓜分饮料市场,但即便如此,可口可乐仍旧是多数喜欢可乐的人的第一选择。巴菲特每天都要喝可乐,他觉得世界上一定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对可口可乐情有独钟。换言之,可口可乐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谁也无法替代它的地位,百事可乐也不行。
同样的例子还有美国运通公司,1963年,美国运通公司负责担保的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公司,为了骗取银行贷款,竟然谎报色拉油库存,并出售这些色拉油的持有凭证。不久之后,这个荒唐的骗局被人拆穿,大批持有凭证的债权人直接找上了提供担保的运通公司,并且提出索要高额赔偿的要求,结果运通公司的赔偿金额高达1.5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美国爆发股灾,运通公司的股票直接跌落谷底,投资人都纷纷远离这家公司。可是巴菲特却没有这么想,他意识到美国运通公司的信用卡和旅行支票业务,是整个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业务,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正因为如此,当其他人都在疯狂抛售股票的时候,他选择了抄底,大笔购入这些股票,结果在短短5年时间内就获得5倍的收益。
巴菲特经常会强调护城河理论,像一家公司的品牌威力、产品特性、销售实力、特许权都是护城河的来源。比如喜诗糖果就拥有最终的市场定价权,即便每年涨价10%,可能市场上也不会太在意,这就是品牌的影响力。总的来说,护城河就是一家企业最重要的、稳定的、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者说就是一种行业壁垒。只要投资者找到这种具有行业壁垒的企业,只要找到护城河足够深、足够宽的企业,那么就能够在投资中获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