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我用一个指标进行选股,我会选择ROE(净资产收益率),那些ROE能常年持续稳定在20%以上的公司都是好公司,投资者应当考虑买入。”
——巴菲特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值,许多企业和投资人在评估自己的投资是否合理时,常常以利润作为考核标准,觉得标的投资的利润更高,获得的资产更高,就表明投资越成功,而巴菲特却认为单纯的利润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标的公司是否优质,也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巴菲特喜欢将净资产收益率当作考核的标准,并且认为那些净资产收益率常年维持在20%左右的企业都是优质企业。
假设某人在繁华的闹市区开一家小饭馆,初始的装修、厨师、房租以及基本的厨具和桌椅,总共花费了大约100万元。一年之后,扣除了所有的成本消费之后,盈利为20万元。这个时候,就可以得出净资产收益率为20%。对于一家小饭馆来说,如果第一年就获得20%的回报,那么表明饭馆的生意还不错。饭馆可以用这20万元的净利润进行店面扩充,或者招聘更好的厨师。在几年之后,还可以扩充一家分店。一旦之后的几年,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比例都在20%左右,那么这家饭馆的盈利就非常不错。
反过来说,如果投资了100万元,而最终的收益是负数,那么就意味着生意在亏本,那么饭馆想要扩大生意规模或者开分店都不太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企业可以通过相对少的净资产来创造很高的净利润。而巴菲特之所以愿意投资净资产收益率为20%甚至更高的企业,就在于这样的企业在盈利方面表现出了更大的潜力。
那些能长期维持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企业,往往在某方面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比如它们可能拥有优秀的管理层,拥有一些强悍的专利技术,拥有特许经营权,拥有行业内的先发优势或者规模优势,拥有更好的团队以及创新能力,正是这些特殊的资源使得企业可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保持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
比如国内某企业承诺每年都要将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当中,这笔资金的规模可能在100亿美元到150亿美元,这么多的资金涌入研发部门,无疑会带动内部的创新研发,会提高企业的专利技术,而这最终又会产生超过25%的净资产收益率。像诺基亚公司,曾经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科技公司之一,可是现在的投入和产出都很少,甚至在很多重要项目上面临亏损,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很低,根本无法引起国际投资者的兴趣。
通常来说,净资产收益率高的行业都有较稳定的盈利,像保险、银行、饮料、食品、医药、家电,都属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行业。在中国,从2008—2018年,只有9家企业连续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超过了20%,这些公司的股价都在大涨,其中格力电器上涨了大约789%,贵州茅台上涨了351%,海康威视上涨了847%,华东医药上涨了821%。可以说,高净资产收益率就是价值投资以及复利投资的关键保障。
除了净资产收益率之外,巴菲特看重的另一个要素就是市盈率,市盈率是股价除以年度每股盈余得出的结果,假设某公司的股价上升为50美元/股,而年度每股的盈余为5美元,那么市盈率就是10倍;如果年度每股的盈余为2美元,那么市盈率就是25倍。当市盈率为10倍的时候,意味着付出10美元,才能获得5美元的盈利。而市盈率25倍时,投资者需要花费25美元,才能创造2美元的收益,在考虑股价不发生涨跌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花费25年才能收回成本。从这一个角度来分析,市盈率越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越低,盈利空间也越大。
巴菲特之所以看重市盈率低的企业,主要是因为这类企业的购入成本更低一些,不过在实际的操作中,巴菲特还是会谨慎处理,会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市盈率。他购入的股票基本上都是市盈率在16倍左右,极个别会达到20倍。在伯克希尔内部经理以100倍市盈率购入亚马逊公司的股票时,巴菲特仍旧认为这是一笔价值投资,而价值并不一定都是要求低市盈率的。真正重要的是,巴菲特并不总是单独将低市盈率当成万能的参考标准,在投资时,他往往会将高净资产收益率和低市盈率结合起来,高净资产收益率代表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低市盈率表明可以用更少的钱购买企业股票,这样就符合了巴菲特低价收购高价值的策略。
巴菲特对于高净资产收益率企业的把握实际上代表了投资的一个理念,比如在A股市场,高净资产收益率和低市盈率的投资在过去10年产生的净值涨幅为246%,这样的成绩表明巴菲特在A股市场同样可以挣到很多钱,也表明很多投资者本身也青睐这种投资策略,尤其是对那些长线投资者来说,高净资产收益率与低市盈率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策略,当两者不能完美统一时,其中要坚持以高净资产收益率为主,低市盈率为辅,因为前者才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带来盈利和回报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