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华为从来不用完人

在某一次采访时,主持人提到了完人的话题,觉得任正非就像一个完人。对于这一点,任正非坦言自己并不是完人,也不喜欢完人。在公司用人的原则上,他重点强调了“绝对不会聘用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完人”“华为从来不用完人,如果一个人总是追求完美,就知道他没有希望”。在任正非看来,一个完美的人本质上就是一个没用的人,他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没有什么缺点的人,那么他的精力也就无法集中用来提升自己的优势,这样的人看起来各个方面都很均衡,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优势可取。一个人如果有缺点甚至缺点很多,那么公司在用人的时候就可以好好观察一下这个人,看在哪方面能重用他。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华为的人才管理体系中,始终重点把握那些拥有某一特定技术优势的人,把握那些拥有出色个人能力的员工,将所有有优势的员工集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强大的团队,而不是让一堆完人聚合在一起。这种追求极致与聚焦专业的人才观确保了华为能够在专业领域越做越好,越做越强,越做越大,并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许多人曾经对任正非谈过木桶理论,谈过公司的长板与短板是什么。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一块板,哪怕其他的木板再长,木桶里的水也会受到短板的制约。木桶理论也叫短板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是强调均衡思想,强调企业或者个人对劣势和不足之处的补充,以免在竞争中被对手抓住弱点。

但是在任正非看来,短板理论更适用于工业时代,在全球互联时代,并不适用,因为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或者个人要想脱颖而出,就需要想办法凸显出自己的优势,如果执着于搞均衡,执着于想办法弥补自己的短板,那么将会造成资源的全面浪费。任正非一直都在反对盲目的补短板行为,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没有必要将所有的缺点都消除掉:“我就是最典型的,就是短板不行。我在家里经常太太、女儿都骂,这个笨得要死,那个笨得要死。我这一生就是说短的,去你的,我不管了,我只做长我这块板,让我再拼一块别人的长板,拼起来不就是一个高桶了?”任正非提出了要抓住长板来发展的理论,因为在现有的市场中,长板才是决定发展的关键因子。

在木桶理论中,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木桶是放在平地上的,一旦木桶放在一个斜坡上,那么决定木桶的盛水量的就可能不再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比如当木桶的最长木板在木桶倾斜的下方时,整个木桶就可以盛下更多的水,这个时候决定木桶盛水量的因素就变成长板了。有人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木桶理论,也就是斜木桶理论。老式的木桶理论代表了常规环境下的博弈策略,而斜木桶理论则是不规则条件下的博弈策略。很显然,新木桶理论更加贴合现实的市场环境,因为我们所接触的就是一个不规则、不完善的市场,它没有完善的游戏法则来支撑和管理,就像一个斜坡一样。参与者只有想办法凸显出自己的优势,才能在这个斜坡上站稳脚跟,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任正非认为华为公司就处于一个不规则的市场中,在这个不规则的市场环境下,华为公司以及每一个华为人都要善于制造一个斜坡,然后在斜坡上发挥出自己长板上的优势。比如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总结,发现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挖掘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说任正非一开始的英文还不错,在大学期间是外语课代表,并且还曾简单学习了日语,不过在进入部队之后,外语就生疏了。在出来参加工作和创业之后,他虽然意识到了外语已成为自己身上的一个短板,应该重新拿起来,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语言天赋并不是自己身上最大的优势,自己真正最擅长的是对逻辑及方向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这些优势远远高于自己对语言的修炼。于是,他放弃了练习外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逻辑能力的培养和强化上,而这样的选择直接改变了他的一生,也为中国打造了一个强大的民营企业和民族品牌。如果当时花费精力去学习外语,那么任正非也许会成为一个外语老师,成为一个出色的业务员,或者市场部经理,但绝对没有现在这样成功。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寻找并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斜坡上,这是华为人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也是任正非对所有华为人的谆谆教诲。任正非不希望员工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如何完善自己的弱点上,而要重点发展和提升自己的优势,善于研发的就要继续在研发领域学习和奋斗,善于搞市场的就要努力在市场营销中接受锻炼,善于物资调配工作的人,就要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调配水平。此外,任正非一直都希望公司可以帮助员工挖掘并发挥出自己身上的优势,并为员工提供一个强大的施展平台,这样才能够帮助员工提升自我。 TKaqp5dlmO4LD85GWXzhtEF30o0C0SSmvRpwcMeEeL1cTqg5dd41UkNO5xxFRq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