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吴大学圆梦的才女

璀璨的青春需要不断进取才能绽放芳华。1928年,17岁的杨季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与东吴大学。上大学注定有不一样的相遇,不一样的结局。杨季康原本计划考清华大学的,无奈那一年清华不到南方招生,只得作罢。

杨季康是杨家第一个上大学的孩子,一家人都高兴,不管是杨荫杭还是唐须嫈都对她寄予了厚望。

在杨季康选择哪所学校时,中学师长王季玉先生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之前,为了让子女能保持自由的思想,杨荫杭果断为孩子转过学。在杨季康择校的问题上,杨荫杭认为东吴大学招收男生,相比金陵女子大学而言更有利于女儿自由发展、活跃思想。

杨季康根据大家的意见,听话地选择了离家近的东吴大学。从两个月起,她就跟随父母不断迁徙,居无定所,好不容易有个家园,恋家也是难免的。在苏州读书能随时和家人见面,这对于杨季康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在颠簸的日子里,父母好不容易有个安静的港湾,能陪在他们身边才是子女最大的心愿啊!无论这个孩子有多大、多成熟。家,永远是孩子恋恋不舍的地方。

东吴大学的环境比杨季康之前上的几所学校都要好。尽管五四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到东吴大学上学的女生还是很少。虽然民主风潮很盛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很保守的。纵观当时的教育界,男女同校为数不多,很多大学向男生开放,对女生却关上了大门。

东吴大学的女生宿舍造型典雅美观,是一所清静幽雅的小洋楼。墙壁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只有窗户没被遮住,透着充足的阳光,从窗外可以观赏到盛开的百花、纷飞的蝴蝶。

杨季康和同学总是不满足于在宿舍内享受阳光的慷慨,她们总是想尽办法在校园里散步。为了保护女生的安全,学校舍监限制了女生的活动时间。女同学为了散步的自由找舍监理论,理论也不行啊,毕竟从封建社会向新时代过渡需要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男女同校的问题上,那是不能有丝毫马虎、出不得差错的。女生怎能理解校方的苦衷呢?

杨季康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好学习什么样的专业,毕竟选择好了专业就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学校里就要一门心思学习,朝这个方向努力。在选择专业上杨季康想起父亲病危时,她在他病榻前认真考虑未来出路的情景:那时,父亲如果没了,她也许会沦为普通的人,因为无钱求学而碌碌无为地度过此生。

这次杨季康又在严肃地考虑着专业的问题:她想做救死扶伤的医生,像南丁格尔那样,可是上解剖课时,她连一只螃蟹都不敢解剖,只得放弃;她想当伸张正义的律师,像父亲那样仁慈,可想想父亲的仕途几经浮沉、大起大落不得志。加上杨荫杭说:“涉世太深的女子未必能够拥有平凡的心境和快乐的生活,我不希望你看到这世间太多的不平,你只需要拥抱最有诗意的生活,度过云淡风轻的一生就好。这个世界没什么该不该,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杨荫杭的话暗合了杨季康潜藏在内心的想法,她选择了文科的政治系。从专业的选择上,杨季康才知道东吴大学并不适合自己。她想修的文学专业没有,只能选择并不太感兴趣的政治学。

17岁的杨季康在学校里能诗会文、演奏乐器、唱昆曲、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刚开学就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大学生已经知道爱慕异性了,有爱慕者为她写了一首诗:最是看君依淑姊,鬓丝初乱颊初红。

杨季康看完淡淡一笑不予理会。在体育馆的记分牌上,有人画了她的卡通简笔头像,杨季康看了也觉得画得好像自己,那么可爱。是啊,这么可爱有才的少女谁不想办法追求呢?

杨季康在年级里年龄最小,却是天资出众的。很快她从害羞腼腆到落落大方,很快融入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并奠定了才女的地位。

杨季康喜欢睡懒觉,改不掉淘气的禀性。每天早晨起床后,她总是随便洗把脸就冲向教室,有时候,老师已经开始讲课了。她也经常戏弄同学,用馒头捏成虫子,放在同学的笔记本上听她们的尖叫。进入大学的杨季康,依然有顽童般的眼睛,她一直不断寻找身边的乐趣。小小的她学习成绩依然骄傲地排在第一,这不仅让人羡慕、抓狂,还无法超越。

杨季康把当天的专业课知识学会,便躲进图书馆看中外名著,在名著里感悟人生、陶冶情操。在以后的岁月里,她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本里寻找自由。这样一个天资出众的才女,即使某段时间不太用功,应对考试也很轻松,在快毕业时,她和另外两人得到全校“纯一等”的好成绩。

杨季康和大姐认识一位比利时老师,在她的辅导下学习了法文。杨季康没想到学习这门语言,会在某一天到法国与人交流沟通。杨季康学习法语很快,语法准确、表达纯熟、记忆超群,水平让老师惊叹。

这个生于北国长在南方的女孩,最向往的知识乐园还是清华大学,这成为她少女时代最大的遗憾。她经常触摸这个藏在心里的梦,想要朝着这个梦靠近。

命运女神又一次眷顾了这个女孩,将她推到了梦想面前。

人和人的缘分是如此奇妙,如果不是东吴大学在1932年初因学潮停课,杨季康可能会走向另一段人生路。学潮爆发后,学校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杨季康不想把求知的年华浪费在无望的等待中,就巧妙地设计带着同宿舍的好友逃出了学校。随后,她说服家人同意他们北上,又联系费孝通办理了借读燕京大学的手续。一切安排妥当后,杨季康和五名同学从苏州坐火车到南京,再坐轮船过长江,换乘火车继续北上,经过三天的奔波终于到达北平。

费孝通接待了五人,带领他们参加了燕京大学的入学考试。考试结束后,杨季康去看望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好友蒋恩钿,同行的还有孙令衔,他要去看望表兄钱钟书。正是这一次,杨季康放弃到燕京大学就读的机会,决定在清华大学借读圆梦。她觉得如果攻读不喜欢的专业,就算混得一纸文凭又如何,不如静下心学习喜欢的专业。

有人对梦想做了总结:梦想内在的秘密和规律,那便是吸引力定律。一个人追求的事物,总会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推到身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想事成。这个奇怪的现象显然不符合科学,但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的案例都可以印证。也许是杨季康内心的磁场发挥了作用,也许是她不断努力和付出有了回报,在战乱的旧中国,她真的步入清华的殿堂,成为一名清华学生。在这里,她终于可以研修喜欢的外国文学,放弃不喜欢的政治学。年少时的梦想使她在这里露出了美丽的笑颜。正如她晚年时自嘲:“我既不能当医生治病救人,又不配当政治家治国安民,我只能就自己性情所近的途径,尽我的一分力。如今我看到自己幼而无知、老而不成,当年却也曾那么严肃认真地要求自己,不禁愧汗自笑。”

一个人可以没有经验、没有学问、没有天才,只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就够了。杨季康说到也做到了。 MPhzkOOg7luyinnGwSQvw15fqm1uGjUihYA7Frb1lzZPfUugO26evyfQX08gWh9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