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医疗保险市场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疗保险的需求与供给,了解医疗保险需求与供给的概念、理论及影响因素;掌握医疗保险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重点理解医疗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表现和规避控制。

【章前案例】

统计公报显示,2018 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包含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 134459 万人,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2018 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 2138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3%,占当年GDP比重约为 2.4%;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支出 178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6%,占当年GDP比重约为 2.0%;全国基本医保基金累计结存 23440 亿元,其中基本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 16156 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累计结存 7 284 亿元。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 5 000~ 10000 美元是保险业快速增长的时期。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一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收入和财富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健康和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加速,刺激了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国际上在分析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时,普遍采用两个指标,一个是保险深度,即某一年度某地的保费收入占当年该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这是一个衡量保险业发展程度的指标;另一个是保险密度,即某一年度统计区域内的保费收入除以区域内常住人口数,这是人均保险费的数额。

数据显示,2010—2017 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从 691.72亿元迅速增长至 4 389.4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近 37%。我国健康险深度由 2010 年的 0. 17%增长至 2017 年的 0. 53%;健康险密度由 2010 年的50.5 元/人增长至 2017 年的 315.8 元/人。尽管我国保险业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无论是深度还是密度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2015 年世界保险深度平均水平是 6.23%,中国是 3.57%,居世界第 40 位;中国保险密度全球排名第 63 位,未达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到 2020 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 4. 5 万亿元左右,保险深度达到 5%,保险密度达到 3 500 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25 万亿元左右,各项指标大概都比 2015 年翻一番,增长率为 100%。目前,健康保险市场政策利好频现,比如允许“带病投保”等强制性政策的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的推出,健康保险参与大病保险,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等,为健康险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作为基本医疗保障补充的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的大时代必将来临。

【节选自:国家医保局“全国基本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原中国保监会官网)。】

思考题:医疗保险需求、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WAZOgxwSymuhacsViZzVtWu35oKkcEt7sYPIDF5iSM0+UqTyNvnD1B8KBI8IkD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