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目 录

1986年夏,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就职。1991年,组织安排我专门从事陈云研究工作,一干就是25年,没有间断过。多年的研究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我用心从中择出精华,集成此书。

这本书不是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的重新创作,是我站在现时认识水准的平台上,经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认真审视,加工、修改、补充、新撰而成。各个部分在撰写中注意相互照应、尽量避免重复,体现内在逻辑,除去单篇论文痕迹。可以说,这本书是25年磨一剑,用心、用脑、用智汇成,力图实现历史学求真、明理、弘德、经世四项任务。

全书分两大部分。总论五个专题,是对陈云历史功绩总的认识和评价。专论选择十五个专题,论述了陈云在党史、国史中一些重大决策和历史事件中的活动、思想、精神品质及历史作用。本书不是给陈云作传,没有覆盖陈云生平与思想的方方面面。

本书不是一般性地叙述陈云生平与思想,而是问题的研究。以历史活动中主客互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侧重陈云在重大历史决策与实施中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注重体现历史研究中理论思维力量,避免烦琐叙述。

撰稿中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史叙有依,论从史出,杜绝主观臆断;注意跳出学术读者的小圈子,面对广大社会读者,具有通俗史著特色。全书不用晦涩的学术语言,力求深入浅出,说理畅达,观点鲜明,文字精练且平实、生动、透彻;除必要的经典引注外,尽量不采用长篇引文。除展现陈云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实践活动、理论政策外,也注意展现陈云的智慧与情感、风范与品格、勇气与意志等等,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陈云,能阅读有得。

陈云革命生涯七十余年,参与过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决策,多次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财经工作与经济建设方面,他是公认的中国共产党内对中国经济史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陈云在重大经济决策中,几乎没有失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几次在国民经济处于困境中,谋划良策,引导国家走出困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的评价,对于陈云来说,当之无愧!考虑到人物这一特点,全书重点反映了陈云在中国现代经济史中的作用,并以论述陈云领导经济工作的智慧和方法作为全书的尾声。这样安排,是为了体现陈云对党和国家及人民最突出的贡献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特点。通过对陈云的了解,读者可以丰富和深化对新中国前40年的建设道路、理论、制度由来与发展的认识。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总汇的“百科全书”。学习历史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人生智慧和治国理政的经验。不管历史观念多么复杂,能震撼大多数读者的是历史意志的人格化。历史之所以值得后人将其作为“教科书”“百科全书”,就是因为它承载着许许多多杰出人物的思想与智慧;进一步说,历史之所以值得后人以审美态度来面对,也是因为它有负载着历史意志的人格和灵魂。所以,对历史人物的研究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读史增智慧,观史明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体,是对中国20世纪以来的历史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群体。他们的活动和思想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代表 民族和人民的意志,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陈云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群体中的一位。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陈云是一位有着无比丰富人格魅力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注重战略性思考,长于胜算,胸有大计,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从不墨守成规,总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创造性地提出开展工作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坚强的党性,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表现出的睿智、从容、开阔、坦然、坚定、乐观等品质,总是能影响、团结周围的人共同奋斗。

从陈云这位世纪伟人的生平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革命历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了解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并从陈云的高尚品质和情操中获得教益。

作为党的文献研究工作者,我懂得,研究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研究他们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以及在这些伟大历史进程中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为我们今天从事的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汲取智慧,增添正能量,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一个国家及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凝聚人心的重要软实力。理论引导实践,先进文化能汇聚巨大的发展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号召,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还要坚持文化自信。其要求的重要意义,也就在于此。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忘记历史,不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了解本民族的优秀历史人物,思想和智慧的河流就会干涸,就不可能深刻理解 现实,更不可能正确把握未来。中国先进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我始终认为,党的文献研究工作与党的领袖人物的编研和宣传有关,与党史和国史的研究和宣传有关,与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有关,也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有关。在这项神圣的工作中,我受到教益、增长智慧、提高了业务技能。陈云及许许多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品格,对我的思想进步和修养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本书也算是对滋养我成长的红色文化的回馈及小小赠礼吧!

最后,要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及部门的领导对我研究工作的支持;感谢一起工作的同志们对我的鼓励;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先生曾给予我的教育。还要特别感谢曾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过的国家安全部原部长许永跃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同志,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陈群同志,长期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的顾宗宏同志,以及已逝去的曾担任过陈云同志秘书工作的周太和、刘家栋、余建亭、肖华光等等同志,他们对我了解和理解陈云,都给予过许多帮助和指导。还要真诚感谢尊敬的陈云同志的亲属们,对我们所从事的陈云研究工作给予的长期支持、帮助和鼓励。同时,深深怀念已故父母对我的教诲,深深感激爱人和孩子对我工作的支持。

在画上该书的最后一个句号时,感激之情温暖着我的心,也激励着我。我会继续努力,为了陈云研究事业及党的文献研究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为方便读者阅读又能简洁明了,全书注释每章单独成立。首注注明篇名、出版社、页码;重注只注篇名、页码。

我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思想水平也有限,该书构想的许多主观愿望可能因为能力的不及而未能达到。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Bckf+JFoW1fM7pcng5cOKc1Oua+U5l0zVqFQ48hsGuRTG0AhRzQoiwoHaTKx0w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