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亲身经历的经典案例

十多年前,我担任行业总监,负责一个行业的全国业务规划和大客户销售。我们在S省的地级市有个非常好的项目:一家产值20多亿元的制造企业想上一套信息系统,主要用于解决供应链和财务方面的管理问题。

我们早在一年多以前就通过当地的合作伙伴进入该项目。从前期的技术交流、需求调研,到方案讲解、样板客户参观等工作都很顺利,我们不仅为企业做了分析诊断,还对每个管理细节问题都做了深入分析,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与客户方的主管副总以及经营、财务、企管、信息等项目涉及的部门都有很好的沟通,各部门都十分认可我们的专业能力。客户总经理是从控股母公司调过来的,因为他到任时间不长,我们专程安排专家为总经理和所有中高层做了一次企业管理的讲座。总经理听了很满意,并当众表示这个项目对公司意义重大,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表示十分支持。

为了巩固销售成果,赢得更多人更坚定的支持,我们特地安排了主管副总带队的项目选型小组外出考察,全程由我们接待。该小组先到了我们同行业的全国样板客户现场参观,通过样板客户高层亲自出面介绍、双方互动交流,大家对系统应用价值频频赞赏。该小组到总部与样板客户高管会面时,也得到了热情的接待,小组中每个人都十分愉快。

记得那是一个初夏的晚上,北京北部的温泉山庄里,足球场般的大厅中央有一块巨大的水幕从十多米的高空落下,屏幕上变幻着美妙的画面,幕前的舞台上俄罗斯姑娘在欢舞着,强劲的音乐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扭动着身体。我陪着主管副总带队的一行十二人——基本所有参与选型的人坐在观众席上。那晚大家玩得都很尽兴,有不下五人拍着或搂着我肩膀说:“放心,这个项目就是你们的了!”“你们的报价可不要太高啊!”“实施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派最好的顾问啊!”……

接下来的几天,我陪着他们到几家硬件厂商去确定网络和硬件方案。客户谈到所有硬件需求时,都会转头和我确认:“你看这个能满足软件需要吗?”客户最后购买的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配置,正是我们当时推荐的方案。

在送客户去返程车站的路上,我问主管副总:“您对此行感觉如何?”副总说:“不错,很多该确认的都确认了。”我问:“那您看下一步……”副总说:“等我们回去准备启动招标吧!”

一周后,我把帮客户设计起草的招标书、招标参数和招标流程发给了对方。又过了一周,标书如期按我们的计划发下来了,参数和标准几乎原封没动。

回顾整个过程,在我们的精心运作下,客户与我们有多方面的共识,对我们也非常认可。并且,到这时都还没有任何一家竞争对手参与,到手的标书又都是我们起草的,还有那么多朋友支持我们,整个销售过程控制得非常好,甚至可以说非常完美,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广告语:“一切尽在掌握。”

去现场投标之前,公司主管副总裁问我:“这个项目怎么样?”我说:“没问题,这个项目肯定是我们的了。”有销售经验的朋友都知道,项目玩到这个层次,不是我们的还会是谁的啊!

评标那天我们起得很早,当时通知说是八点半到,我们是八点二十左右到现场的,那时很多投标厂商都已经到了。国内几家比较大的软件公司基本上都来了,还有几家国外公司。当时我们就觉得,它们无非是来陪标的,国外的产品都贵,有它们参与,我们会有价格优势。

八点半,评委都落座了。

总经理没出现,那个主管副总主持,还有其他几个副总和部长,基本上都是“我们的人”。有一个人坐在最边上,以前我们没见过。这个陌生面孔不是这家公司的,而是他们的控股集团——S省某企业集团的人。不过,我们事前得知控股公司会来个人,因为我的朋友前一天晚上在电话里已经告诉我了。

他们上面有个控股集团的事,我们早就知道了,也意识到了这里面的风险。我们也通过当地省级分公司和其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沟通过,得到的答案是那边不会干预此次选型,这个项目完全由这家公司自己做主。在投标现场看到这个人时,我们就想,请上级单位来个人,无非是向上级表个态度,或者充充门面罢了。

接下来是各家交标书、当众唱标、逐一述标答疑,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投过标的人都知道,这种等待是最痛苦的。人生最痛苦的时候就是该做的都做了,等着别人宣判。

当时正值夏天,大约等到下午三点多的时候,跟我拍过胸脯、印象中最诚恳的一个人出来跟我们说:“其实你们挺有实力的,别着急,再等等。”

过了二十多分钟,又过来一个人,拎了一兜冰棍,说:“来来来,吃冰棍,这天太热了!”

过了半个多小时,又来了一个人,进门就低头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地说:“其实,你们真的挺有优势的……”

大约五点多的时候,有个人踱着步进来说:“今天就别等了,回去吧。”

当时大家感觉不太好,问情况怎么样,那哥们儿摇摇头说:“不好说。”后来我才知道,那哥们儿就是和我“好”又和别人“好”的家伙。

回到酒店,大家也是熬着。打了好几个电话,都不通。直到晚上九点多,我收到一条短信:“出结果了。”是一个最老实、最不爱说话的“朋友”发的。

怎么办,要不要回短信问一下“结果如何”?

当然不用问了,如果结果是我们中标,我的“朋友”们巴不得抢着第一个来向我“表功”。

经过考虑,我回了三个字“为什么”。

随后再打电话,都关机了。

中标的是那家外国公司,以最高价中标。

来听听不选择我们的理由。

他们说是因为我们迟到了十分钟,别人八点十分到,我们八点二十到。还有个理由,说我们没有生产管理系统。我们解释说当然有生产管理系统。对方说我们没有讲,我说在总体规划里讲了。他们又嫌我们没有当成重点讲。我说,明明是一个财务供应链的项目,为什么要详细讲生产管理呢。对方说,因为他们是个生产企业,当然要讲生产管理,为什么不讲呢?并且他们又嫌我们比别人晚到十分钟。

蛮不讲理,真是无言以对!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靠感性决策,用理性找依据?

这个上千万元的项目就这么丢了吗?为什么?

苦心经营一年多,客户对我们的方案高度认可,还参观过样板客户;而竞争对手既没有调研也没有组织参观样板客户,甚至连方案都没有给客户看过。客户为什么选择了我们的竞争对手?

前期运作那么到位,几乎所有人都支持我们,关键时刻怎么不帮我们说话了,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评标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难道是因为那张陌生的面孔吗?

…………

销售就是这样,从天堂到地狱,只有半步之遥,冰火两重天。

我们每天都在承受这种蹂躏和痛苦,过的就是这种生活。

后来我听说,赢单的那家外国公司把“策略销售”做进了销售管理系统,每个重要项目他们都用“策略销售”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分析,所有的策略和行动计划都源于此。我们现在要揭开的,就是“策略销售”的神秘面纱。 +rFF9Oos2nrXa3tfgVwUe23LOB5dTUBZl+HbAacVK0jxZvfzse3vvAv6jv2NMu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