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混合所有制改革主导的公司治理改革及其特征(2014年至今)

这期间,中国经济进入可持续、低成本、高效率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从注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增长方式向提高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打破原有的增量扩能方式,转为存量调整与增量做优并存的方式,经济发展由传统增长点向新的增长点转变。 政府的工作重点调整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这给当前经济多元化发展释放了巨大的利好消息,进一步创造了充分的多元化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公司治理模式的变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我国的经济可以由更多其他所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一起发展而成,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市场化改革。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不再通过行政指令的方式进行,更多依靠市场化手段,以法律为准则和底线;二是实行分类改革,根据企业的性质、行业、规模不同推行不同的治理改革,对企业实行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改革;三是系统改革,制定并发布“1+N”政策,进行系统性改革。 过程中注重吸取国有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各自的优势力量,通过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持股,关注国有资本的稳定性、非国有资本的灵活性,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情景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一时期更多使用技术标准、政治环境、法律基础等方法推动公司治理改革。《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由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7月印发,方案要求在2017年底前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登记的中央“企业”全部改制成按照《公司法》登记的“公司”。 随着这一历史性工作的完成,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全部变身为国有控股公司,这一从“企业”到“公司”的转变,再次证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治理”转型为“公司治理”,以促进公司治理转型,获得市场化经营机制的灵活性。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也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工作汇报上,频频出现清障、平等、公平等非公经济人士关注的热点词汇。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是中国此次深化改革的核心要求,实现这一要求的关键是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改革是全面改革,覆盖生态文明、文化、政治及社会,不局限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以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民营企业座谈会在2018年召开,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明确提出,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综上,通过不断深入推进企业改革,中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司治理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现了广阔而美好的前景。 5aOr3d1ITK4RBA6HyzYKcTXUjb7LLwcCZ6SvYwpgmISuirV4NcWq3LxHR+1ajY6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