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解题技巧与真题分类解析

一、逻辑漏洞评价

论证中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偷换概念、推不出、诉诸无知、集合、分解、数据不可变、平均数、非黑即白等。

1.(2019年第12题)舞蹈学院张教授批评本市芭蕾舞团最近的演出没能充分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他的同事林教授认为这一批评是个人偏见。作为芭蕾舞技巧专家,林教授考察过芭蕾舞团的表演者,结论是每一位表演者都拥有足够的技巧和才能来表现古典芭蕾的特色。

以下哪项最恰当地概括了林教授反驳中的漏洞?

A.他对张教授的评论风格进行攻击而不是对其观点加以批驳

B.他无视张教授的批评意见是与实际相符的

C.他仅从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的角度加以反驳

D.他依据一个特殊事例轻率概括出一个普遍结论

E.他不当的假设,如果一个团体每个成员具有某种特征,那么这个团体就总能体现这种特征

【解析】 答案是E。题干中林教授只是考察了芭蕾舞团的每一位表演者都拥有足够的技巧和才能来表现古典芭蕾的特色,就认为整个芭蕾舞团最近的演出能充分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这个论证中存在“集合”的错误,即根据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某种特征,就以为这个集合具有这种特征。

2.(2019年第19题)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

以下除哪项外,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

A.甲:“厂里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B.有的写作教材上讲,写作中应当讲究语言形式的美,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语言就应该朴实,不应该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C.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

D.象是动物,所以小象是小动物

E.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我看两者都有点像

【解析】 答案是E。选项A、B、C、D都和题干一样,犯有“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题干中前一个“共同语言”是指共同的观点或看法。选项E中的错误是“模棱两可”和“自相矛盾”。选项A中甲所说的“工作”,是指工作的这一段时间,是一个时间概念,乙所说的“工作”则是指做某件事情,是一个空间概念。选项B混淆了“语言形式的美”和“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两个概念。选项C中前一个“杀人”,是指非法杀人,后一个“杀人”则是指合法杀人。选项D中前一个“小”是指年龄小,后一个“小”则是指体形小。

3.(2018年第4题)按照上帝创世说,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地球,第二天创造了月亮,第三天创造了太阳。因此,地球存在的头两天没有太阳。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指出了上述断定的逻辑漏洞?

A.没有太阳,一片漆黑,上帝如何创造地球

B.上帝创世说是一种宗教想象,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C.上述断定带着地球中心说的痕迹,在科学史上,地球中心说早被证明是错误的

D.“一天”的概念是由太阳对于地球的起落周期来定义的

E.众所周知,没有太阳就没有万物

【解析】 答案是D。题干中断言“地球存在的头两天没有太阳”,但是“天”的概念是由太阳对于地球的起落周期来定义的,没有太阳也就没有“头两天”这一概念。

4.(2018年第5题)违法必究,但几乎看不到违反道德的行为受到惩治,如果这成为一种常规,那么,民众就会失去道德约束。道德失控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并不亚于法律失控,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任何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能不受惩治。

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论最为恰当?

A.上述论证是成立的

B.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忽略了:有些违法行为并未受到追究

C.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忽略了:由违法必究,推不出缺德必究

D.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夸大了违反道德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E.上述论证有漏洞,它忽略了:由否定“违反道德的行为都不受惩治”,推不出“违反道德的行为都要受惩治”

【解析】 答案是E。题干论证从“几乎看不到违反道德的行为受到惩治”,即“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没有受到惩治”这个事实,并否定这种做法,只能推出“至少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要受到惩治”,但并不能推出“违反道德的行为都要受惩治”,犯了“推不出”的错误。

5.(2018年第6题)李刚:在所有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其父母拥有博士学位的儿童比那些其父母不曾获得博士学位的儿童,更可能获得博士学位。

张丽:但是考虑这种情况:在博士学位的拥有者中,超过70%的父母双方都不曾获得博士学位。

以下哪项最准确地评价了张丽的回答?

A.它表明李刚的观点夸大了

B.张丽所答倘若为真,则有力地表明李刚的观点不可能准确

C.它与李刚的观点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

D.它为接受李刚的观点提供了另一种理由

E.它错误地将决定事情发生的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

【解析】 答案是E。李刚谈的是:如果父母均拥有博士学位,则其子女更可能获得博士学位。张丽认为李刚的话假设了:只有父母均拥有博士学位,其子女才更可能获得博士学位。

6.(2018年第7题)贾女士:在英国,根据长子继承权的法律,男人的第一个妻子生的第一个儿子有首先继承家庭财产的权利。

陈先生:你说得不对。布朗公爵夫人就合法地继承了她父亲的全部财产。

以下哪项对陈先生所作断定的评价最为恰当?

A.陈先生的断定是对贾女士的反驳,因为他举出一个反例

B.陈先生的断定是对贾女士的反驳,因为他揭示了长子继承权性别歧视的实质

C.陈先生的断定不能构成对贾女士的反驳,因为他对布朗夫人继承父产的合法性并未予论证

D.陈先生的断定不能构成对贾女士的反驳,因为任何法律都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实施

E.陈先生的断定不能构成对贾女士的反驳,因为他把贾女士的话误解为只有儿子才有权继承财产

【解析】 答案是E。贾女士谈的是“首先”继承的问题,而陈先生则是谈的“只能”继承的问题。

第7~8题基于以下题干(2017年第11~12题):

S这个国家的自杀率近年来增长非常明显,这一点有以下事实为证:自从几种非处方安眠药被批准投入市场,仅由过量服用这些药物导致的死亡率几乎翻了一倍。然而,在此期间,一些特定类别的自杀并没有增加。虽然老年人自杀增长了70%,但是青少年的自杀只占这个国家全部自杀的30%,这比1995年——那时青少年自杀占这个国家全部自杀的65%——有显著下降。

7.(2017年第11题)以下哪项指出了上述论证最主要的漏洞?

A.它忽视了老年与青少年之外的人群自杀的可能性

B.它想当然地认为,非处方安眠药准入市场对两种不同人群有相同的效果

C.它假设青少年自杀率下降必然意味着青少年自杀人数下降

D.它忽视了S国死亡总人数自1995年以来已经增加了

E.它依赖与其结论相矛盾的证据

【解析】 答案是E。题干论证的结论认为:一些特定类别的自杀并没有增加,但其前提却认为老年人自杀增长了70%,显然自相矛盾。

8.(2017年第12题)以下哪项为真将最有力支持S国的自杀处于上升状态?

A.服用过量安眠药的人中老年人最多

B.服用过量安眠药在十年前不是最普遍的自杀方式

C.近年来S国的自然死亡人数在下降

D.在因服用过量非处方安眠药而死亡的人中,大多数并非意外

E.S国的自杀率高于世界平均自杀率

【解析】 答案是D。该项直接说明了服用过量非处方安眠药而死亡的人中大多数不是意外,也就是说,可能是自杀,对题干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

9.(2015年第5题)在法西斯当政的德国,有人说:“希特勒并不愚蠢。如果他愚蠢,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信徒。”后有人告发他说“希特勒愚蠢”,并由此而被处以极刑。

以下哪项,与上面的告发者所用的手法相似?

A.某人说:“我有张飞之粗,而无张飞之细。”有人分析说:“他这是掩盖自己粗中有细的特点”

B.某学生说:“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考上重点高中。”另一学生说:“他认为他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

C.某商店老板说:“我卖的酒肯定没有掺水。要是我的酒掺了水,能这么好喝吗?”一位稽查人员说:“他已承认他的酒掺了水”

D.某人与另一个人约定:“如果天下雨,我就去图书馆。”结果,天没有下雨,他去了图书馆,另一个人就责备他没有信守约定

E.某人说:“我们必须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否则大的工程难以上马。”有人反映说:“这个同志不赞成上大的项目”

【解析】 答案是C。该项和题干论证都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

10.(2015年第18题)古希腊诡辩学者从“凡是没有失去的就是你所有的,你没有失去角”这两个前提出发,得出“你有角”的荒谬结论。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

A.推理形式不正确

B.前提虚假

C.偷换概念

D.自相矛盾

E.首尾不一贯

【解析】 答案是C。诡辩学者的第一个“失去”指的是原来具有但后来没有的东西,第二个“失去”是指从来就没有的从而也就谈不上失去。这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11.(2011年第2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到21世纪初,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其根据是:据统计,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发达国家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却持续快速发展;到21世纪初,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将达到4000万至1.1亿人,其中,60%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观点缺乏充分的说服力。因为,同样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平均时间要大大短于发展中国家,而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只有发展中国家的二分之一。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反驳所使用的方法?

A.对“论敌”的立论提出质疑

B.指出“论敌”把两个相近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

C.对“论敌”的论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D.提出一个反例来否定“论敌”的一般性结论

E.提出“论敌”在论证中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范围

【解析】 答案是B。题干指出“论敌”混淆了“感染”和“死亡”这两个概念。

二、结构类似评价

评价结构类似,就是要指出推理或论证在整体框架上的相同性。这里的结构显然是指逻辑结构,即逻辑概念的结构。所以,在评价结构类似时,一定要从一个推理或论证中所包含的逻辑概念入手来进行分析。这里的整体框架,也主要是指一个推理或论证中所包含的主要逻辑概念的框架,所以,抓住一个推理或论证中的主要逻辑概念是评价结构类似的关键。

1.(2020年第12题)美国政府决策者面临的一个头痛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别在我家门口”综合征,例如,尽管民意测验一次又一次地显示公众大多数都赞成建新的监狱,但是,当决策者正式宣布计划要在某地新建一所监狱时,总遭到附近居民的抗议,并且抗议者总有办法使计划搁浅。

以下哪项也属于上面所说的“别在我家门口”综合征?

A.某家长主张,感染了艾滋病毒素的孩子不能被允许入公共学校,当知道一个感染了艾滋病毒素的孩子进入了他孩子的学校时,他立即办理了自己孩子的退学手续

B.某政客主张所有政府官员必须履行个人财产公开登记,他自己递交了一份虚假的财产登记表

C.某教授主张宗教团体有义务从事慈善事业,但他自己拒绝捐款资助索马里饥民

D.某汽车商主张和外国进行汽车自由贸易,以有利于本国经济,但要求本国政府限制外国制造的汽车进口

E.某军事战略家认为核战争会毁灭人类,但主张本国保持足够的核能力以抵御外部可能的核袭击

【解析】 答案是D。选项A中没有什么矛盾的现象,该家长的主张是前后一致的。选项B中的政客虽然递交的是一份虚假的财产登记表,但这也是履行了个人财产登记手续,没有矛盾。选项C中教授所主张的是宗教团体而拒绝的是个人,并不矛盾。选项E也不矛盾,因为该军事战略家主张本国保持足够的核能力也可以阻止核战争。只有选项D是矛盾的,既然是自由贸易,那就应该是有来有往,而又要求本国政府限制外国制造的汽车进口,也就谈不上和外国进行汽车自由贸易了。

2.(2018年第19题)学生:IQ和EQ哪个更重要?您能否给我指点一下?

学长:你去书店问问工作人员关于IQ和EQ的书,哪类销得快,哪类就更重要。

以下哪项与上述题干中的问答方式最为相似?

A.员工:我们正制定一个度假方案,你说是在本市好,还是去外地好?

经理:现在年终了,各公司都在安排出去旅游,你去问问其他公司的同行,他们计划去哪里我们就不去哪里,不凑热闹

B.平平:母亲节那天我准备给妈妈送一份礼物,你说是送花好还是巧克力好?

佳佳:你在母亲节前一天去花店看下,看看买花的人多不多就行了嘛

C.顾客:我准备买一件毛衣,你看颜色是鲜艳一点,还是素一点好?

店员:这个需要结合自己的性格与穿衣习惯,各人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与喜好

D.游客:我们前面有两条山路,走哪一条更好?

导游:你仔细看看,哪一条山路上车马的痕迹深我们就走哪一条

E.学生:我正在准备期末复习,是做教材上的练习重要,还是理解教材内容更重要?

老师:你去问问高年级得分高的同学,他们是否经常背书做练习

【解析】 答案是D。该项和题干一样,结构上都是:回答者在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地选取了其中的一个。选项A和E的回答者在面对选择时答非所问。选项B的回答者在面对选择时只提出了意见而没有做出选择。选项C的回答者在面对选择时采取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态度。

三、论证方法评价

评价论证方法和原则其实就是要指出证明和反驳的基本方式方法、论证过程中可能要运用到的各种推理方法和推理方式

1.(2020年第2题)那些认为动物园安全管理措施已十分齐备的人,面对下面的新闻报道应当清醒了。昨天,一对年轻父母不慎使自己的小孩落入假山里被群猴抓伤,幸好管理人员及时赶到,驱散群猴,将小孩送入医院抢救,才没有酿成严重后果。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查动物园的安全措施。

以下哪项是对上述论证方法的恰当概括?

A.从一个特定事件得出一个普遍结论

B.用个人而非逻辑的理由进行批评

C.将一个普遍的原理适用于一个特定的事例

D.混淆了某一事件所发生的原因

E.对相似但意义不同的术语的混淆

【解析】 答案是A。题干是通过一个特定的事实推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2.(2019年第17题)去年经纬汽车专卖店调高了营销人员的营销业绩奖励比例,专卖店李经理打算新的一年继续执行该奖励制度,因为去年该店的汽车销售数量较前年增长了16%。陈副经理对此持怀疑态度,她指出,他们的竞争对手都没有调整营销人员的奖励比例,但在过去一年也出现了类似的增长。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陈副经理的质疑方法?

A.运用一个反例,否定李经理的一般性结论

B.运用一个反例,说明李经理的论据不符合事实

C.运用一个反例,说明李经理的论据虽然成立,但不足以推出结论

D.指出李经理的论证对一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有误

E.指出李经理的论证中包含自相矛盾的假设

【解析】 答案是C。李经理从汽车销售量的增加就推出执行奖励制度,认为执行奖励制度是汽车销售量增加的原因。陈副经理则指出汽车销售量增加可能还存在其他原因,所以,不能从汽车销售量增加就推出执行奖励制度。显然,陈副经理是以一个反例来说明问题的。注意,选项A不如C更贴切,因为李经理的结论显然是一个具体的结论而不是一般性的结论。

四、论证有效性评价

评价有效性就是要判断一个推理或论证是否有效,是否正确。一般来说,需要评价的推理或论证还隐含有别的前提。如果肯定这个前提,则推理论证就是有效的;如果否定这个前提则推理论证就是无效的。这样的前提就构成了对一个推理或论证的有效性评价。在一个问题中,能够评价有效性的选项也就是能够对推理或论证的结论构成判定性作用的选项。通常情况是这样的,如果对选项的回答是肯定的,则题干论点就是真的;如果对选项的回答是否定的,则题干论点就是假的。

1.(2017年第2题)在北欧一个称为古堡的城镇的郊外,有一个不乏凶禽猛兽的天然猎场。每年秋季,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富于冒险精神的狩猎者。一个秋季下来,古堡镇的居民发现,他们之中此期间在马路边散步时被汽车撞伤的人的数量,比在狩猎时受到野兽意外伤害的人数多出了两倍!因此,对于古堡镇的居民来说,在狩猎季节,待在狩猎场中比马路边散步更安全。

为了要评价上述结论的可信程度,最可能提出以下哪个问题?

A.在这个秋季,古堡镇有多少数量的居民去狩猎场狩猎

B.在这个秋季,古堡镇有多少比例的居民去狩猎场狩猎

C.古堡镇的交通安全纪录在周边几个城镇中是否最差的

D.来自世界各地的狩猎者在这个季节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在狩猎时意外受伤

E.古堡镇的居民中有多少好猎手

【解析】 答案是B。因秋季古堡镇的居民在马路边散步的人数比例很高,只有在知道了古堡镇居民中去狩猎场狩猎的人数比例,对这两个场合中受到意外伤害的人数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2.(2016年第11题)在一个新的警察项目中,当汽车所有者的车不在1~5米之间的正常距离驾驶的时候,就会在车窗显示一种特殊的记号,授权警察拦截汽车,以检查驾驶员的执照。采用这种特殊图案的汽车的被盗率要比普通汽车在这样的居民区内被盗的比率低很多。

如果从上述陈述得到的汽车盗窃被这一项目降低的结论,以下哪项将是评价这一结论的最主要的回答?

A.这一警察项目是在多少居民区得以展开的

B.参与了这一项目的居民区内的汽车是不是在白天有时候也被盗

C.他们车窗上装了这种标记,而且觉得有必要在1~5米之间驾驶的车主会被警察拦截

D.参与这一项目的车主是不是如此小心,并且采取了其他特别措施以防止他们的车被盗

E.采取这一项目产生效果的居民区是不是在居民所拥有的汽车类型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检查对象

【解析】 答案是D。题目论据:采用这种特殊图案的汽车的被盗率要比普通汽车在这样的居民区内被盗的比率低很多。选项D意味着是否还存在别的因素在影响结果的呈现,对该项的回答,对于评价题干论证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回答为“是”则题干结论不成立,若回答为“否”则题干结论成立。对选项E的不同回答,对评价题干结论不重要,因为即使具有代表性,对结论也起不到作用,也不能证明是这一项目使汽车被盗率降低。

3.(2012年第19题)根据最近一次调查,婚姻使人变胖。作为证据的是一项调查结果:在13年的婚姻生活中,女性平均胖了23斤,男性平均胖了18斤。

对下列哪一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对评价上面的调查中所展示的推理最有帮助?

A.为什么调查研究时间是13年,而不是12年或14年

B.在结婚的时间里,有一些男性的体重增加少于18斤吗

C.与调查中年龄相当的单身汉在13年中的体重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D.调查中的女性和调查中的男性在调查中一样积极吗

E.调查中获得的体重将维持一生吗

【解析】 答案是C。题干从13年的婚姻生活中,女性平均胖了23斤,男性平均胖了18斤,得出结论说婚姻是使人变胖的原因,关键要看同时期未婚者的体重增长情况。如果同期类似年龄段的单身男女也变胖了,则题干论证不成立,反之则成立。

4.(2011年第19题)在产品检验中,误检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不合格产品定为合格;二是把合格产品定为不合格。有甲、乙两个产品检验系统,它们依据的是不同的原理,但共同之处在于:第一,它们都能检测出所有送检的不合格产品;第二,都仍有恰好3%的误差率;第三,不存在一个产品会被两个系统都误检。现在把这两个系统合并为一个系统,使得被该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产品检验系统的误检率为0。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评价了上述推理?

A.上述推理是必然性的,即如果前提真,则结论一定真

B.上述推理很强,但不是必然性的,即如果前提真,则为结论提供了很强的证据,但附加的信息仍可能削弱该论证

C.上述推理很弱,前提尽管与结论相关,但最多只为结论提供了不充分的根据

D.上述推理的前提中包含矛盾

E.该推理不能成立,因为它把某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的根据,当作充分条件的根据

【解析】 答案是A。产品误检的第一种情况是把不合格产品定为合格,由于甲、乙系统都能检测出所有送检的不合格产品,所以,第一种误检情况不存在。第二种误检情况是把合格产品定为不合格,甲、乙系统都仍有3%的误差率就属于这种情况,但由于不存在一个产品会被两个系统都误检,而且被甲、乙合并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因此,这样的产品检验系统的误检率为0。

五、论战焦点评价

论战焦点是论战双方的火力点,也就是论战双方的真正分歧和对抗所在。论战焦点必须具备两点,一是与双方观点具有相关性,二是双方观点必须构成对抗。所以,论战双方都表示同意的看法不是论战焦点,与论战双方所陈述的观点不相关的论断也不是论战焦点。

(2018年第15题)陈先生:未经许可侵入别人的电脑,就好像开偷来的汽车撞伤了人,这些都是犯罪行为。但后者性质更严重,因为它既侵占了有形财产,又造成了人身伤害,而前者只是在虚拟世界中捣乱。

林女士:我不同意,例如,非法侵入医院的电脑,有可能扰乱医疗数据,其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非法侵入电脑同样会造成人身伤害。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两人争论的焦点?

A.非法侵入别人的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是否同样会危及人的生命

B.非法侵入别人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是否都构成犯罪

C.非法侵入别人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是否为同样性质的犯罪

D.非法侵入别人电脑的犯罪性质是否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一样严重

E.是否只有侵占有形财产才构成犯罪

【解析】 答案是D。题干中两人的论战集中于论点上,即非法侵入别人的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这两种行为,在陈先生看来后者性质更严重,因为它会造成人身伤害,但前者不会;林女士却认为前者同样会造成人身伤害,所以,这两种行为的犯罪性质一样严重。选项D准确地概括了这一点。选项C不准确,因为陈先生并不认为二者的犯罪性质就不同,只是程度不同罢了。选项A也不准确,因为该项只说“开偷来的汽车”,没有说“伤人”。 vGfvIo3orUU2R0bdF9hfm+PBe26bt5LyZSq+KA6WIz6jAJ11TGmc0NjhEXNMZS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