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分家前夜,晋国六卿

提到中国的文化脊梁之地,我们的第一反应会是山东。山东的历史文化与自身底蕴是一方面,孔老夫子的偶像指数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实际上,中国的脊梁之地还应该再加上一个地方——山西。

现在提到山西,除了煤和煤老板以外,很少再会有什么谈资, 但历史上的山西,却丰富、厚重,坚韧得多。

历史上的山西,经历并担当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几乎所有的重大风雨,并在一系列重大转舵关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山西的历史典故数不胜数,帝王将相的太多功业也从这里建立, 但它之所以被称为“晋”,还是因为历史上曾经的一个国家,它的影响力与历史意义实在是太非同寻常 。它成为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毫无争议的最大咖,春秋时期的第一大国——晋国。

晋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在中华文明最开始萌发兴起之时,起到了保护火种的巨大作用。

没有晋,也许我们的祖先就该茹毛饮血了。除了齐桓公短暂挑过一段时间大梁外,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代表着华夏正统,以“中神通”之姿独挑东夷(齐)、西戎(秦)、南蛮(楚)、北狄(游牧民族)。

尊王攘夷,安定天下。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晋,华夏文明或许早已灭亡,历史也要重新改写。

毕竟世界上太多的文明都是死在了野蛮人手中,华夏文明刚萌芽时还禁不起风吹雨打, 晋国可以说是中华文明“门神”编制的001号。

晋国的疆域、人口以及生产力,几乎涵盖了当时华夏大地的精华所在,据有今天的山西全境、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和山东西部,国力之强,强到了它解体后的三个国家仍然全部位居“战国七雄”之列。

扫码回复1,即可查阅高清地图

不过,这么牛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也仅仅只是看上去很美好而已,因为它的主人晋侯早已失去了对它的控制。

晋侯是咋失去控制的呢?同样源于我们前文说到的封建制度。

周之所以会式微,是因为被诸侯们架空了。同样,诸侯也有可能被手下的大夫们架空。

晋国王室被架空,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家人的缘故。

晋国因为自家亲戚间夺权者的血腥历史过多,比如非常著名的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就是因为自家打成了一锅粥而逃亡在外十九年。

晋文公即位后,由于自己的一生就是被自家人各种迫害的活历史,这段惨痛的经历太过于刻骨铭心,所以他开始对自己家族的祸起萧墙严加防范。

他觉得,自己的家人是没有好东西的,也就是从那开始,晋国的执政官就变成了异姓贵族。这个执政官,有点儿类似于后来的宰相,属于主抓全面工作的, 为了防范权力被稀释,一般都是由各国的王室成员担任的。

晋文公这么一搞,自家虽然不血腥了,但这些异姓的执政官们一代代演化下来,却变成了势力极其强大的一个个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称为“卿”。

到了春秋末年,晋侯其实已然很像汉献帝(189-220年在位)了,但曹操却不止一个。

就在“三家分晋”前不久,这场权力的游戏主角还是六家,他们分别是智氏、中行氏、范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家并立,史称“晋国六卿”。

六卿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极其乱乎,晋国的直辖土地已经可怜得几乎看不到了。

扫码回复2,即可查阅高清地图

这“六卿”,今天我们绝大多数人是不曾听说的,最终我们看到并熟知的是“三家分晋”。智家、范家和中行家都没能挺到战国的到来。

这三家过早地离开了历史舞台,还要从老赵家的掌门人赵鞅的一个阴招开始。

晋国在当时除了六卿外,还有一些小势力,比如后来赵国的国都邯郸,就是在邯郸氏的手中。

邯郸氏原本和赵氏是同宗兄弟,因为当年赵氏的一支被分到了邯郸,所以改叫了邯郸氏。

虽然几代之前还是兄弟,但你既然改了姓,而且邯郸是一块大肥肉,赵鞅就顾不上亲戚不亲戚了。

别怪兄弟不是人,只怪邯郸太迷人。

不过甭管多迷人,你也不能明抢,明抢就坏规矩了。你得找个借口,才能名正言顺地把想要的东西抢过来,可恨如黄世仁也没有上来就抢白毛女嘛!总得等你还不起租子的时候,我才好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对于邯郸,赵鞅一直很不地道地动着心思,直到后来忍不住了,他做了一个局。

三年前,赵鞅曾经带兵围卫国,吓得卫国进贡了五百户人口。赵鞅把这五百户人口作为诈骗的鱼饵,一竿子甩向了邯郸氏。

过了一段时间,赵鞅找到了邯郸氏的族长邯郸午说:“还我那五百家,赶紧的!”

邯郸午表示没问题,但回过头来邯郸午的宗族就不干了。

邯郸氏让猪油蒙了心,他们认为老赵家家大业大,在根上又是同宗,老大哥不会在乎这点儿经济援助的,这五百户的人口随后黑不提白不提地就过去了。

贪小便宜吃大亏,这个道理永远不过时。无论你在什么位置,都要修炼自己,让自己变得大气起来,因为“心穷”的成本才是最高的。而且,猎豹千万别占狮子的便宜。

随后,突然有一天,赵鞅实行了闪电抓捕行动,将邯郸午抓住囚禁在了晋阳,并派使者告诉邯郸氏:这货贪小便宜说话不算话,我作为族长要杀了他,你们赶紧商量一下准备立谁当下一任族长,速速给我报上来。

邯郸氏拿赵鞅当老大哥,觉得大哥会把自己当成个孩子,但没想到自己很傻很天真,人家老大哥翻脸了,还把族长抓走宰了。

邯郸午的儿子邯郸稷愤怒下决定造反!不再拿赵鞅当邯郸氏的大族长了。

赵鞅等的就是这个结果。赵军很快开到了邯郸,邯郸氏风雨飘摇。

危难时刻,邯郸稷有个亲娘舅,叫中行寅,是六卿中的中行氏掌门人。关键时刻,邯郸稷找到了娘家人。眼看自己不出手,这外甥就完了,中行寅答应拉他一把。

不过,中行寅答应后又怕自己干不过赵家,于是又拉来了“战略合作伙伴”——六卿中的范家过来帮架。

中行氏、范氏以及邯郸氏的三国联军不仅打退了赵国的“侵略军”,还一路展开了追击,赵军大败,赵鞅率残部逃回大本营晋阳(今山西太原)。

初战得手,中行氏与范氏打算趁此机会团灭赵氏,尽起大兵将晋阳团团围住。

晋阳风云第一部,即将上演。

赵鞅比较尴尬,眼瞅着被人家反攻了,本来是他做的局,但他自己这个庄家却面临着被清盘的危险。报应来得如此之快,赵鞅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着。

搞了一辈子阴谋诡计的赵鞅开始从利益入手,再次寻找自己的盟友,他派谋士找到了势力最大的智家,并进行了如下分析:

第一,中行氏与范氏被灭后,他们的地盘离智氏的控制范围最近,瓜分采邑时,智氏的利益可以最大化。

第二,作为赵氏同宗,赵氏被灭后,邯郸氏会替代赵氏被中行氏与范氏扶植为六卿之一,人家在战火中结交,斗争中成长,到时你智家可就不再一家独大了。

第三,魏和那两家本就有仇,你智氏实力最强,只要你出兵救我,韩、魏两家作为传统骑墙派必然跟上,咱四家灭两家那还叫事儿吗?!

瞅瞅,这才是求人办事时的教科书级案例。

一般来说,求人办事时该咋张嘴呢?

你得有利益吧 。要不人家凭啥帮你?

你得有威胁吧 。你要不帮我,你会有啥损失,我会咋报复你,得吓唬他吧?

你得有可行性吧 。你要嚷嚷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人家准给你轰出来。

我们如果打算说服别人,谈任何事都要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方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只要帮他算明白了,你不用玩命劝他,最好也甭提什么交情,那样你反而容易受伤害。

智家在没太费劲的思索后,觉得将牌桌上由“打六家”变为“搓麻将”的时机到了,六卿确实太拥挤,淘汰两家的时刻到来了。

智家随后协同韩家、魏家带着精兵来到了晋侯面前,说中行家和范家不地道,人家赵家的内部矛盾,他们却想干掉老赵,我们哥仨要伸张正义。

晋侯很知趣地在讨贼檄文上盖了大印,正式文件一搞定,三家人马开始朝晋阳开来。

眼看人家那三家过来帮架了,此时的中行氏与范氏都比较郁闷,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急攻晋阳,在援军到来前将生米煮成熟饭,然后有话好好说,赵地五家分。但晋阳这炮楼明显不那么容易打,这属于下策。

第二个选择,分化瓦解,对三家联军进行分别游说,许以重利。这个可以尝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属于中策。

第三个选择,退回本土,收缩防守,积攒实力,他日再战。这属于上策。六家对峙近百年了,平衡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破的,局势处于下风,就要及时止损。

这三个对策其实完全可以先分别进行着第一个和第二个,苗头不对再进行第三个撤退战略。但此二氏却选择了第四个策略——跟他开战,打不死他的!

晋国第一次“内战”正式开打。随着时间的推移,四打二的优势着实明显,中行氏与范氏遭遇四卿大军重创,逃到自家采邑时损失惨重,精锐尽丧。随后就是八年的继续混战,主要剧情就是智家和赵家对二氏的持续追杀,后来中行氏的大本营朝歌被攻破,二氏开始逃亡。他们逃到了外甥邯郸稷处,但邯郸城这次没能挺住,邯郸氏最终被赵氏吞并。

随后,二氏再次展示出强大的逃跑功底,又从重重包围中窜出,潜逃至齐国。

真正的政治家无疑明白“斩草要除根”这句用无数的鲜血换来的金句。第二年,赵鞅陈兵十万于齐边界讨要“国贼”。

齐国的做法很不明智,因为两个失势的他国政治犯而与赵鞅妄动刀兵,结果大败。由此也可以看出,晋国的综合实力有多强,其中的一卿就可以正面硬刚东方第一强国。

公元前473年,智、赵、韩、魏尽分范、中行故地。

晋出公大怒,我是领导,咋连口汤都没我的?!于是给齐、鲁打招呼,希望山东的兄弟们能主持公道。结果,没等山东方面来人,四卿直接各出一支小分队打跑了晋出公。晋出公在逃往齐国的路上就气死了,四家又立了晋哀公。

此时,牌桌上还剩下智、韩、赵、魏四家。

说句题外话,范家这一支中有一支改姓为刘,自齐国开始新的生活。这支范家的别姓中,后来出来了一个神奇的街道居委会治安保障主任。

这个“刘主任”,后来给一个民族冠了名字,并永远地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ZbIe8byu19q0MTHf/GDvIEdit7OwSUUtsxKmWwSRXlfpiaX2SAr6lPLSQDX+Gx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