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恩重经”类伪托佛经的妊娠论

李勤璞

【摘要】 “父母恩重经”类伪托佛经有多部,属于民众信仰经典,其中三部有妊娠论,胎相描述采撷《耆婆五藏论》(宋《妇人良方大全》与朝鲜《医方类聚》传本)和义净译《大宝积经》第十四回,兼采其他佛经;胎相描述的周期以月为单元,至十月满足,不取印度佛经的七日单元。三部经在宋以降高丽撰成,自朝鲜半岛流传至日本、安南(今越南),最后流通到中国。

【关键词】 妊娠论 伪经 胎相 周期

因为社会意识变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陆流行《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1] 各寺庙“法物流通处”甚至殿里一角都摆着它,供来人取阅;而《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佛说父母恩重胎骨经》在朝鲜半岛、日本或越南流通,中国以前未见。这些汉文撰作的佛书皆有关于母亲十月怀胎的内容,在思想的渊源和结构上情形如何,值得考究,以了解中国及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关于妊娠的思想和信念,更是佛教医学的一个方面, 本文就此做一番初步的探讨。

一 诸经的妊娠论

历来有许多“父母恩重经”类伪托佛经, 但是只有上述三部有妊娠论(即母亲怀胎十月的内容,本文称作“妊娠论”)。先将三部书的妊娠论比较分析,以察其异同与源流。《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论怀孕段落的文字见下文。

阿娘怀子,十月之中,极是辛苦。

阿娘一个月怀胎,恰如草头上珠,朝不保暮,早晨聚将来,午时消散去。

阿娘两个月怀胎,恰如扑落凝苏。(原注:凝苏,凝酥也。林滋《小雪赋》曰:凝苏点点。)

阿娘三个月怀胎,恰如凝血。

阿娘四个月怀胎,稍作人形。

阿娘五个月怀胎,在娘腹中生五胞。何者名为五胞?头为一胞,两肘为三胞,两膝为五胞。

阿娘六个月怀胎,孩儿在娘腹中,六精开。何者名为六精?眼为一精,耳为二精,鼻为三精,口是四精,舌是五精,意为六精。(原注:六精即六根。而六根有身无口,六精有口无身者,胞中无触,故不言身,觉味有舌,故不言口。)

阿娘七个月怀胎,孩儿在娘腹中,生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

阿娘八个月怀胎,生其意智,长其九窍。

阿娘九个月怀胎,孩儿在娘腹中,吃食不飡桃梨蒜果、五谷饮味,阿娘生藏向下,熟藏向上,有一座山,此山有三般名字,一号须弥山,二号业山,三号血山。此山一度崩来,化为一条凝血,流入孩儿口中。(原注:言儿将满月可以吃食而不飡果谷,惟饮母血也。生藏,心肝脾肺等也;熟藏,肠胃膀胱也。须弥,言其象也;业,言其因也;血,言其体也。)

阿娘十个月怀胎,方乃降生。若是孝顺之男,擎拳 合掌而生,不损阿娘;若是忤逆之子,擘破阿娘胞胎,手攀阿娘心肝,脚踏阿娘胯骨,教娘如千刀揽腹,恰似万刃攒心,如斯痛苦,生得此身,犹有十恩。(原注:《俱舍经》云:胎中凡有五位:一七名羯罗蓝,此云凝滑;二七名遏蒲昙,此云疱,状如疮疱;三七名闭尸,此云软肉;四七名健南,此云坚肉;五七名钵罗奢佉,此云形位。与此不同者,彼以七日为界,此以十朔论胎也。擎拳合掌,不损阿娘,如生民之不坼不副,先生如达也。胯骨,髀上骨也。)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谓:

母胎怀子,凡经十月,甚为辛苦。

在母胎时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将来,午消散去。

母怀胎时第二月中,恰如凝酥。

母怀胎时第三月中,犹如凝血。

母怀胎时第四月中,稍作人形。

母怀胎时第五月中,儿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为五?头为一胞,两肘两膝,各为一胞,共成五胞。

母怀胎时第六月中,儿在母腹,六精齐开;何者为六?眼为一精,耳为二精,鼻为三精,口为四精,舌为五精,意为六精。

母怀胎时第七月中,儿在母腹,生成骨节,三百六十;及生毛孔,八万四千。

母怀胎时第八月中,出生意智,以及九窍。

母怀胎时第九月中,儿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质、桃梨蒜果、五谷精华;其母身中,生脏向下、熟脏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耸出;山有三名,一号须弥,二号业山,三号血山。此设喻山,一度崩来,化为一条,母血凝成、胎儿食料。

母怀胎时第十月中,孩儿全体,一一完成,方乃降生。若是决为孝顺之子,擎拳合掌,安详出生,不损伤母,母无所苦;倘儿决为忤逆之子,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胯)骨,如千刀搅,又仿佛似万刃攒心。

经中又说母亲生儿,细言有十恩。第一曰怀胎守护之恩,谓中有(藏文bar srid,中阴)“累劫因缘重,今来托母胎;月逾生五脏,七七六精开”。

《佛说父母恩重胎骨经》[洪武十一年(1378)高丽国木刻本]谓:

孩子在母腹中一个月日,犹如草头珠露。阿难问佛:何名草头珠露?世尊答言:朝晨聚得将来,却到午时消散,只保其朝,不保其暮。

孩子在母腹中两个月日,化为一片凝苏。阿难问佛:何名凝苏?世尊答言:犹如天中降雪,片片零落。

孩子在母腹中三个月日,化为一片凝血,长六寸三分。阿难问佛:何名凝血?世尊答言:一名凝血,二名血山,三名积聚之血。

孩子在母腹中四个月日,生于四肢。阿难问佛:何名四肢?世尊答言:先生两手,后生两脚,名为四肢。

孩子在母腹中五个月日,生于五胞。阿难问佛:何名五胞?世尊答言:先生脑盖骨,又生两肩骨,后生两膝骨,名为五胞。

孩子在母腹中六个月日,生于六根。阿难问佛何名六根?世尊答言:眼能观色,耳要听声,鼻嗅诸香,舌嗜于味,身耽细骨,意着法尘,名为六根,又于六贼。

孩子在母腹中七个月日,生于七般肢骨。阿难问佛何名七般肢骨?世尊答言:吾是摩耶夫人生下金刚不坏之骨,观音菩萨生下红莲花骨,声闻罗汉生下五色舍利子骨,万圣帝王生下龙胎凤髓之骨,朝臣宰相〔生〕下拘琏镇子之骨,陈上将军生下虎狼之骨。我等是男是女,每人身上生下三百六十骨节,男骨亦亦,则女骨亦,男骨从顶门生下,女骨从脚板生上;大肠长一丈二尺,案一年十二个月;小肠长二丈四尺,案一年二十四气。

孩子在母腹中八个月日,受八般地狱。阿难问佛何名八般地狱?世尊答言:娘吃热食,名为镬汤地狱;娘吃冷食,名为寒冰地狱;娘吃饱食,名为石压地狱;娘若饥时,名为饿鬼地狱;娘吃硬食,名为刀山地狱;娘若行辛苦,名为碓捣地狱;娘若坐时,名为铁床地狱;娘若底(低)头,名为倒悬地狱。

孩子在母腹中九个月日,得三回转身。阿难问佛何名三回转身?世尊答言:一回转身,男左女右;二回转身,两手抱母心肝;三回转身,两脚踏娘腰胯,恼得四肢疫痛,百节拘解。

孩子在母腹中十个月日,看看降生下来,朝朝来凝母腹,夜夜来凝母胎,临产之时,又怕三般恶生。第一怕拗枯柴生,第二怕踏莲化生,第三怕推肠生。若生孝顺之子,捻指中间便离母胎;若生忤逆冤家之子,在母腹中作顽人,三朝两日不为母分解,合家大小失精神,爷去堂前发良愿,专心告佛及神明,此时发愿已了,娘在房中体便轻血是荡,甘魂在地,身形体露不羞人,若把此时养男女,娘将性命一时判。

这三部汉文撰述佛经均以月作为胚胎发育的周期,逐月描述胎儿生长情况,至十个月成长满足下生;不取以七日为周期描述胎相、三十八个七日满足下生的说法。已知印度佛书关于“中有住胎”的看法有上述两种,其中以月份为周期者与我国固有“十月怀胎”之说大体相合,只是印度佛书以月为周期的妊娠之说,是以九个月为满足,然后下生。但印度佛书一向以七日周期者为常见。 《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注意到这个方面,原行间注说“与此不同者,彼以七日为界,此以十朔论胎也”。这些撰述经典可能是要兼顾、汇合中国旧有之说与印度佛经之说。

内容上,《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与《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显属一系,但《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出现在前,因其文字没有《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整饬,有俚语与文语的差别:“阿娘”与“母”。有洗练与否的差别:草头上珠→草上珠;扑落凝苏→凝酥;口是四精,舌是五精→口为四精,舌为五精(前后句式一致化);手攀阿娘心肝→扯母心肝。又有用词旧与新的差别:生藏、熟藏→生脏、熟脏。

《佛说父母恩重胎骨经》行文风格及内容俱与前述二书差异较大。第一月份至第三月份的胎相与前述二经相同,且更近乎《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是《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的衍生物,如“草头上珠”→“草头珠露”,“凝苏”→“凝苏”,“六精”→“六根”,“三百六十骨节”→“三百六十骨节”,等等。但四月以下胎相的表述风格则不类前述二书,内容也有诸多不同,像是受道教术数的影响,采取身体与外部的某种对应关系:四月→四肢,五月→五胞,六月→六根,七月→七般肢骨,八月→八般地狱,九月→三回转身(三是九的三分之一)。

二 诸经妊娠论的取材

(一)《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与《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二书既有渊源关系,下面专门讨论《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妊娠论的来处,兼及《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谓妊娠第一个月,胚胎如“草上珠”,这个说法取自宋《妇人大全良方》(1237)卷十所引《耆婆五藏论》:“一月如珠露。” 后者以异本 相校,知其意在强调受孕之初精血合为“一滴”——珠——这个特点。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加以采用,但望文生义,重点误落在“露”(露水)字上,发挥出“晨聚午消”这样的思想来。如果是“草上珠”则易于消散,必无胎孕,二月以下胎相就无从谈起。

第二个月,胎相“恰如凝酥”,采自《大宝积经》义净译第十四会(710年译出)、菩提流志(?~727)译第十三会(706~713年译出),中阴入胎的第二个七日:“状如稠酪、或如(似)凝酥。” 第三个月胎相“状如凝血”,未见出处,该是仿制自二月份的“恰如凝酥”一语。第四个月胎相“稍作人形”,采自《妇人大全良方》所引《耆婆五藏论》“四月形象具”; 《医方类聚》(1445)所引《耆婆五藏论》异本可作比较:“三月有形象。”

第五个月生“五胞”,谓头及两肘两膝。五胞,各经所指不一。

竺法护译《修行地道经》(284年译出,属于佛经的“论”部 )卷一叙入胎,“至九七日变为五胞,两肘两髀(大腿骨),及其颈(别本“头”)项,而从中出也”。 失译人名、附东晋(317~420,建康)经录《佛说五王经》:受胎“四七日如肉脔,五胞成就”, 唯未列举五胞所指。《大方等大集经》(385~433年译)卷二十四,入胎第八个七日,“是时身边有五胞出,谓头、手、脚”。 东汉时安世高(安息国太子,147~170年在华)译《地道经》,中有(住胎九七日)“生五腄,两肩相、两膑相、一头相” 的记载

《大宝积经》第十三会:入胎第五七日“诸胞开剖,两髀、两肩,及其身首,而便出现”, 共五胞。较诸从汉本翻译成的西藏文本,此处的“胞”译以藏语mtshan-ma, [2] “相”。汉本各经论入胎时的“胞”字也常是此意。《大宝积经》汉本第十四会即译以“相”字:第五个七日“有五相现,所谓两臂两髀及头”。

除了“头”这一项,上列诸经的“五胞”没有与《恩重难报经》一一对应的。那么再看看别的。《大宝积经》第六个七日,“四相出现……所谓两膝两肘,名为四相”(第十三会); “有四相现,谓两肘两膝”(第十四会), 在文句上这是《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五胞论的来处,并且它是最近于第十四会的。当然,“五月”跟“第六个七日”在入胎时期上并不同。

第六个月开“六精”:二眼、二耳、鼻、口、舌、意。六精一语,佛书未见;汉译佛书讲入胎、受胎段落的“精”字多指精液(semen)或精气。《诸病源候论》(610)等汉医书记录妊娠第四月至第九月有依次出现的六精,分别指六种“精华”:水、火、金、木、土、石;但是“受”六精而不是六精“开”,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跟它内容无关,思想方式或许受其启发。佛书有“六情”一词,如《佛说五王经》:受胎第四七日,“巧风入腹吹其身体,六情开张”, 但未列出是哪六种情。

《大宝积经》讲第九个七日胎相的“九相”:“所谓眼、耳、鼻、口、大小便处,名为九相”(第十三会); “九种相现,谓二眼、二耳、二鼻、并口,及下二穴”(第十四会)。 第十四会尚有“九孔”一语:第十一个七日“有九孔现……若风向上,上孔便开;若向下时,即通下穴”, 显然也指的是九相。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六精”同于“九相”的前七相:二眼、二耳、二鼻孔、口。不过将鼻(两个鼻孔)视为一精而不是二精。

第七个月: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印度佛书确实经常这么列举名数(rnam grangs),唯数量有异同。《耆婆五藏论》谓人身三百六十五骨节,八万毛孔。

第八个月中所生“意智”及“九窍”,汉本佛书没有。九窍,未详列哪九窍,应该是前举九相的中国说法。意智,或许昉于《妇人大全良方》卷十所引《耆婆五藏论》:“七月游其魂,儿能动左手;八月游其魄,儿能动右手”; 以及《医方类聚》所引《耆婆五藏论》:“七月游其魂,而能动右手……八月游其魄,而能动左手。” 游魂、游魄,出于意向愿望,因而归纳为“意智”。

第九个月的大部分内容佛书上没有,而“其母身中,生脏向下,熟脏向上”一语,来自佛书。《修行地道经》(284):其小儿“在母腹中,处生藏之下、熟藏之上”, 《佛说胞胎经》(303年译出):胎儿“面向其母,生藏之下、熟藏之上”。 《佛说五王经》(420):受胎第四个七日,“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 《大宝积经》第十三会、 第十四会 记录第二十七个七日胎相,提到“生藏之下、熟藏之上”,都是指胎儿位置,生藏、熟藏是二藏器; 异于《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之文。另外《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九月内容显然是对《大宝积经》第十三会、第十四会第二十七个七日文句的误解,后者是说其母凡饮食、活动等,均令胎儿感受苦恼,而《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用以叙胎儿饮食由来。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叙述孝顺之子跟悖逆之子出生情状的不同,亦仿自《大宝积经》所述前世行善业、不善业者出胎的不同情形,例如《大宝积经》第十四会:“难陀,若彼胎子,于前身中,造众恶业,并堕人胎,由此因缘,将欲出时,手脚横乱,不能转侧,便于母腹,以取命终(中略);难陀,若彼胎子,善业所感,假令颠倒,不损其母,安稳生出,不受辛苦。” 第十三会:“然其此子,或于前世,曾经积集、堕落之业,令其此身、手脚纵横、不能转侧,恶业缘故,于母腹中,而便舍命,母于此时、受大苦恼,或复命终;若于前世、修诸善业,作长寿因,临欲生时,母子安稳,无有如上恶业诸苦。” 比较竺法护译、勘同于《大宝积经》第十三会的《佛说胞胎经》之文:“假使前世作诸恶行,临当生时,脚便转退,反其手足,困于其母,或失身命,其母懊恼,患痛无量;假使前世作德善行,终其长寿,则不回环,命不中尽,其母缘此,不遭苦恼无数之患。”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思考方式上汲取上述三部经文,而文句则取法《大宝积经》,特别是第十四会。

所说“月逾生五脏”,与其前文矛盾。“七七六精开”,七七是四十九日,当第二月之时,亦跟其前文的系于第六月矛盾。

《医方类聚》收录的《耆婆五藏论》于胎儿下生之后写:婴儿在“父母三年之中,回干就湿,咽苦吐甘,始得离父母之怀抱,割损母之形象,毁伤母之筋骨,以成其身”。 而《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有语:“不损伤母、破损母胎、母亲养育的第四第五恩‘咽苦吐甘’‘回干就湿’”,显然是取自《耆婆五藏论》。

总的来看,这部经的怀孕之说,在我国常识以外,主要取材于《妇人大全良方》援引的特别是《医方类聚》援引的《耆婆五藏论》,以及汉本佛经《大宝积经》第十三会、第十四会,思想方式则依于《耆婆五藏论》及《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中以月为妊娠周期的中国常见之论。《大宝积经》七日周期的入胎论在佛家被视作典范,然而《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等三书未加采纳。文句全依汉译经论之体,大部四字为句。总的来说,可以误解、杂凑、啰唆来评价,乍一看却是颇为新颖。

(二)《佛说父母恩重胎骨经》

《佛说父母恩重胎骨经》跟《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的相同内容,前文已经讨论过了。其第六月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说,属佛经的常谈,汉人和藏语人早晚念诵的《心经》(藏译书名 bcom ldan vdas ma shes rab kyi pha rol tu phyin pavi snying bo bzhugs so )就有;而九月“三回转身”则来自《耆婆五藏论》:

九月三转身,十月受气足。

九月三转身,十月满足,母子分解讫。

至于《耆婆五藏论》“三转身”的具体所指,尚无法印证。

总的来看,《胎骨经》仍是依附于佛教成说,但七月以下内容颇多发挥,离题较远,无关乎胎相了。

前述《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与《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以月为周期讲述妊娠胎相,至第十个月胎儿成长满足下生,合乎汉医学的传统,也基本符合佛经的另一种月系妊娠论。 但是此说之外,佛经还有一种被视作典范的妊娠论,是以七日为周期、三十八个七日满足、然后下生,跟月系妊娠论全然不同; 最重要的,月系不讲中阴(bar srid,bar do)入胎。既然这部经知道并广泛采撷了佛经七日系妊娠论的只言片语,那为什么不径取七日系之说来铺陈呢?那样不是更像印度佛经吗?知识架构上,撰者钟情于十月怀胎之说。

三 撰作年代和流行地域

佛教伪托经的制作由来很久。远在第一次佛经结集之后约百年的吠舍离城结集时,上座、大众二部的大众部即出伪经。中国制作伪经始自东汉,与译经同时;隋及武周二代制作最繁,而自北周李通等竞作道经以与佛教争优劣之时开始,佛家伪经流行的端绪也就启开了。朝鲜、日本也制作伪经。 现在日本学者经常不把这些称作伪经,另名“民众经典”。 这些书虽然不是印度原著,不一定是民众制作的,但在大众中流传广泛、广为信受,是了解社会知识信念的宝贵途径。

伪经的制作,目的原是要人视其为正经,以崇信其内容,广为流通。于是文面上要合乎经文体制,标上译师名讳,语言风格依照既译经典,内容也要吻合佛书以近真。就《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来看,它标上鸠摩罗什译,但本文并未采撷鸠摩罗什通常的译语加以缀合,内容较为曲折。一方面伪经的生起是为了表达当时所译佛经中没有或者不大明显的、某些人期望强调的思想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又得看起来像正经以取信读者。兼顾这两面的撰作,确有很大难度。结果正如僧祐(445~518)说的:“夫真经体趣融然深远,假托之文辞意浅杂。玉石朱紫,无所逃形也。” 就《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诸经来看,语言风格较为烦冗卑弱,文义不通,劣于佛家正经,这容易看出。内容多取自《大宝积经》和《耆婆五藏论》,而不用汉医家著名之论,比如《徐之才逐月养胎方》的妊娠论。

然而本稿的写作并不是要再次指明这些是伪经,而是要探明其妊娠论的思想来源,还要推断:在该书撰者看来,哪些素材是印度的、可以用来编制伪托之书。

根据前面的讨论,《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把《耆婆五藏论》当成印度之书采用,这为笔者从前对《耆婆五藏论》的判断(为印度医书的编译 )做了旁证。从中还发现,汉本《大宝积经》的义净译第十四会和菩提流志译第十三会,入胎之说内容相同,译时亦近,然而义净译本远较流行。由所取材之《耆婆五藏论》成书年次 比较看,这本载有妊娠论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盖在宋以降写成。诚如郑阿财指出的那样,《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在唐五代的文献中没有言及,它及《佛说大报父母恩重经》乃宋代以后流通, 《佛说父母恩重胎骨经》也是如此。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恳切说明父母养育之恩,劝导报孝,是东亚儒教大同文化区域 流行的大乘佛教读物。

各种版本的“恩重经”旨趣一样而文字往往有异,这个不拟细谈。“恩重经”类伪经的流传情况如下。敦煌发现的手写本子最早而且非常多,表明彼时及其以前“恩重经”类伪经已经大大流行,20世纪,敦煌手写本收入日本《大正藏》卷八五“疑似部”(1932年2月东京印行),其中没有本稿所谈诸月胎相之论。现存传世之本,最古的刊本刊行于日本永德三年(1383),其后有明德三年(1392)、明应三年(1494)、宽永二十年(1643)的刊本,亦存。日本永德三年是高丽辛禑九年(明洪武十六年),值高丽(918~1392)末叶,秃氏祐祥推测现存传世刊本系传自高丽。日本刊本以《大报父母恩重经》为名。朝鲜现存的最早本子是1250年的金字写本,但此本无怀胎十月以及此前礼拜枯骨 内容,所以秃氏祐祥以为“大报本”是此本的增益,“大报本”制作地点在高丽或中国云云。 在明清两朝,朝鲜“大报本”多有刊本并常有插图,还有谚文对照配图刊本。 今以文句比较,见出《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取材自陈自明和金礼蒙书中引用的《耆婆五藏论》;“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以及“咽苦吐甘”、“回甘就湿”这些用语出现在《医方类聚》中; 虑及《医方类聚》近年北京标点刊行以前未传到中国 这些情况,意味着《大报经》更可能在朝鲜半岛撰作。中国流通之本,据信始自清代之初,初印四千余部,后来乏见,至20世纪80年代,方在南洋刊行万部以上,1985年秋又再版。 1987年及以前, 1992年、 1995年 即用此本在中国大陆印行。吾辈今日讨论此经,似乎是沾溉于南洋华裔的恩惠。经文流传的广度,也意味着经中观念普及的广度。

跟佛经“恩重经”对称的,在道教经典中有三部内容旨趣相同而文字表达不同的“恩重难报经”。即

(1)《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收入《道藏》第32册。

(2)《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 收入《道藏》第345册。

(3)《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收入《道藏》第345册。

但它们都没有叙述妊娠十月具体情形的内容,这三部道经仅跟唐代佛教的《父母恩重经》(敦煌本,托名安世高译本)对称;若仔细比勘查检,说不定对佛道两家这几种经文的孰先孰后,及伴生、分流衍生的社会思想能有所见。

四 结论

本稿考究《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等三部伪托佛经妊娠论的取材,据此又对这些书的编写年代跟编写地点、流通情形作了推定。这三部经的怀孕之说,在我国常识以外,主要取材于《妇人大全良方》援引的特别是《医方类聚》援引的《耆婆五藏论》,以及汉本佛经《大宝积经》第十三会、第十四会,兼采别的佛经;思想方式则沿用《耆婆五藏论》和《徐之才逐月养胎方》以月为妊娠周期、十个月满足的中国妊娠论。希望以此增进对东亚地区佛教医学思想与民众知识信仰的了解。在做这个思想来源研讨的时候,乃有以下假定:(一)稽诸《恩重难报经》等产生的时地环境,它的妊娠等思想不是独创的而是有所汲取;汲取痕迹在文献上一定可以看出来;(二)它编写时的取材范围(思想资料)是汉文文献。头一个假定支持本稿既定的探讨,后一个假定把这个探讨限制在汉文领域,比如,本文未从藏文所译或梵文印度医书中找,虽然那里有相同或相近的思想。

附录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与现代医学之比较

郑世荣 郑世隆

第一月:“母胎怀子凡经十月,甚为辛苦。在母胎时,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将来,午消散去。”

精子和卵结合称受精卵(合子),受精位置于输卵管,之后慢慢移入子宫,称为胚胎,此时期并不稳定,自然流产率高达15%。

第二月:“母怀胎时,第二月中,恰如凝酥。”

此时期胚胎由直立,渐渐弯成“C”形身躯,身体各部分辨认不易,纠结在一起。

第三月:“母怀胎时,第三月中,犹如凝血。”

此时胎儿头部外形渐渐出现,且头皮的血管丛在头顶附近形成围绕的带状,犹如一团血球。

第四月:“母怀胎时,第四月中,稍作人形。”

胚胎明显转入胎儿期,从X-ray可显示胎儿外形,羊膜穿刺可检查出男女性别。

第五月:“母怀胎时,第五月中,儿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为五?头为一胞,两肘两膝,各为一胞,共成五胞。”

胎儿头部及四肢已渐成形,头、手、膝紧抱,且胎儿运动转为活泼,母体可清楚感受。

第六月:“母怀胎时,第六月中,儿在母腹,六精齐开;何者为六?眼为一精,耳为二精,鼻为三精,口为四精,舌为五精,意为六精。”

胎儿在此时期,眼睛能缓慢张开,外耳道成形,内耳神经赋予听力,鼻、口、舌解剖外形渐趋完整,稍具功能,此时胎儿对刺激能明显反应。

第七月:“母怀胎时,第七月中,儿在母腹,生成骨节,三百六十,及生毛孔,八万四千。”

骨之生成由四月至七月末,已趋完备,全身骨头206块(骨节甚多,无详细记载),毛发无数。

第八月:“母怀胎时,第八月中,出生意智,以及九窍。”

胎儿双目、两耳、两鼻孔、嘴、肛门及尿道皆已具功能,且神经传导完备,大脑记忆、思考之神经细胞渐渐出现。

第九月:“母怀胎时,第九月中,儿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质,桃梨蒜果,五谷精华,其母身中,生脏向下,熟脏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耸出,山有三名,一号须弥,二号业山,三号血山,此设喻山,一度崩来,化为一条,母血凝成胎儿食料。”

胎儿在此时期,身体器官功能已接近完备,为维持存活需大量营养供给,主要为脐静脉送入母体大量养分,再由脐动脉送出代谢产物。胎儿活动频繁,常使母体感到间歇性疼痛,此为分娩之前期症状,频率太高,母体非常难受。

第十月:“母怀胎时,第十月中,孩儿全体,一一完成,方乃降生。”

胎儿出生时间约为受精后266天,约38周、十个月的时间。

分娩:“若是决为孝顺之子,擎拳合掌,安详出生,不损伤母,母无所苦。倘儿决为忤逆之子,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胯骨,如千刀搅,又彷佛似万刃攒心。”

分娩顺利时,胎儿身体紧缩,头出而身体渐出。若体位不正,非渐序而出称为难产。分娩之时,阴部扩张,母体疼痛至极,倘若难产,血管、神经纠缠,不仅疼痛难耐,甚至有丧命的危险。

佛法甚深微妙,精深博大,经言所述,与现在的科学印证,竟无二异。

(附录原刊《中台山月刊》53(南投,2002),2003年10月2日摘自网站http://www.ctworld.org.tw/epaper/2002_1222_114.htm,但删除原文首尾无关的文字。作者为西医医生。)


[1] (后秦)鸠摩罗什(Kumāra i,350~409)译《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法物流通处,1987。

[2] Karma vPhrinlas, Luskhams nyimavi gnyenpo ,Lhasa:Bodljongs midmangs dpeskrun khang,1988,shog grangs 13.(藏文) 13SvOK6Vh5R7rv56JmNybAjoAT0ls6PuCDGNCdhIBmQdkwfwtxp7V7GvME2BRi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