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发展趋势及前景

(一)商业模式变革,打造第三方支付生态圈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核心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板块:支付手续费、备付金利息和增值服务(见图2-7)。2018年及以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收入主要来自支付手续费和备付金利息,其中后者占比接近20%;2019年施行备付金全额缴存制度后,基于对监管政策与上游支付机构抵制零费率、维护服务商市场健康发展的响应,部分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上调支付渠道费率,费率的市场化回归标志着大规模的流量争夺暂时告一段落,市场走上理性健康发展的道路,基于支付服务与费率的支付能力对行业竞争的影响力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图2-7 第三方支付商业模式变化

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成为人们的日常支付方式之后,依托近年来巨大交易量的数据积累,其背后的数字化经营逐步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于用户而言,其未来的核心关注点将转向全流程服务方案与变现,针对用户提供的精准营销、店铺管理、活动规划、金融服务等支付生态圈将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随着各类基于数据的增值服务的落地,增值服务有望超越支付手续费成为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尤其是金融服务、各类SaaS(软件即服务)有望获得较大的增长空间。

(二)支付清算市场扩大开放,支付国际化迎来新高潮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等扶持政策的推动作用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随着贸易规模的增长,跨境支付业务的需求增长迅猛,支付国际化成为新常态。未来,预计我国支付企业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将逐步提升。

在支付业务国际化方面,支付行业龙头争先发力。以银联为例,2019年7月,银联“云闪付”App开通数字化退税服务,覆盖境外27个国家和地区超400个退税点,用户无须手填卡号信息,只需向工作人员展示退税码,被扫码后税款即可以人民币的形式实时入账至用户绑定的银联卡。此外,“云闪付”App的跨境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其7.0版本除支持跨境支付服务外,还为用户提供境外用卡指南、“优计划”优惠码领取、40个国家和地区签证或通行证办理、跨境快递寄送等服务。2019年12月31日,银联国际宣布,境外受理银联卡的商户达2850万家,境外支持“云闪付”App的商户达400万家,比上年同期增加近100万家。

目前,持有跨境业务的支付机构正积极探索支付业务国际化的未来服务模式,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未来,随着各支付机构完善自身服务机制,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但支付业务国际化的大前提为合规,业务只有合规,才能持久存在下去。牺牲合规去发展业务,最终都会面临被罚款甚至被取缔的巨大风险。在支付业务国际化领域,在不同地域合规展业的前提是具有相对应的牌照或资质,牌照或资质成为筛选合格跨境支付企业的第一步。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用户需求,产品能否及时更迭决定了未来的市场份额,而合规能力则构建了第三方支付机构长久的市场竞争力。

(三)刷脸支付技术将实现更多场景的落地

近年来,金融科技迅猛发展。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完善,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进行刷脸支付的技术研发与商用探索,目前呈现阿里系、腾讯系与银联系三足鼎立的态势。

在阿里系方面,2017年9月,支付宝在肯德基概念餐厅KPRO上线刷脸支付,实现刷脸支付在国内的首次商用试点。2018年12月,支付宝正式推出“蜻蜓”刷脸支付产品,用户可以在医院、商超、餐厅、品牌零售店等场所进行刷脸支付。2019年4月,“蜻蜓2.0”发布,不仅提升了机身轻巧化、刷脸通过率与支付稳定性,而且推出了刷脸即会员的功能。

作为阿里巴巴的商业竞争对手,腾讯同样布局了刷脸支付,于2018年开始线下推广使用微信刷脸支付系统。2019年3月,微信刷脸支付设备“青蛙”正式上线并开始在全国进行商户拓展。2019年8月,微信支付正式发布搭载扫码器、双面屏的“微信青蛙Pro”。

除了上述两家机构,银联也开始开拓刷脸支付业务。2017年1月,银联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展示了基于脸部识别的支付系统“Face Pay”。2019年10月,银联联合工商银行、邮储银行与中信银行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刷脸付”支付产品,并于同月底发布了刷脸支付终端“蓝鲸”,实现了银联刷脸支付与微信刷脸支付的终端聚合,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进入不同的刷脸支付操作环境。

总的来看,借助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与保障支付安全是支付行业的必然出路,目前刷脸支付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预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人脸识别的精确性提升。尽管刷脸支付进入了商用阶段,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识别效率偏低的情形,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另外,长相相近的双胞胎以及整容带来的面部特征变化等也会影响刷脸支付的识别结果。随着人工智能算法及摄像头硬件技术的进步,人脸识别的准确性有望逐步提升,从而有效提升刷脸支付的用户体验。

二是产品标准化。虽然多家机构已经上线刷脸支付产品,但是刷脸支付的业务流程、性能及安全标准尚缺少统一的规范。2019年11月,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征求〈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技术规范〉等四项金融行业标准意见的通知》。未来,对刷脸支付产品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也将是刷脸支付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是应用场景拓展。目前刷脸支付主要集中于零售及餐饮场景应用,未来随着市场普及程度的提高,其应用场景必然会逐步拓展至出行、生活缴费等领域,以满足用户更多的场景需求。

四是聚合支付服务。目前刷脸支付服务提供商在人脸识别算法、摄像头模块组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尚缺少能够同时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与银联刷脸支付的终端。出于硬件成本及用户需求等方面的考虑,聚合支付也将是未来刷脸支付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21CN聚投诉,http://ts.21cn.com。

艾瑞网,http://www.iresearch.cn。

移动支付网,http://www.mpaypass.com.cn。

易观网,https://www.analysys.cn/。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网站,http://www.pcac.org.cn。 UazM8lGeVJJuYjlM+/MYC5t+sZ4sarOggKARQ1j8jf9SBXxXWqEpNLummkvBMXZ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