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支付机构经营乱象犹存

1.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据21CN聚投诉统计,2019年,21CN聚投诉共受理全国消费者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有效投诉量55833件,比2018年的14727件增长2.8倍。行业整体解决量为32630件,解决率为58.4%,比2018年的39%提升明显。

据统计,第三方支付企业违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违规提供支付通道、变相收取或挪用POS机押金、违规网销或电销POS机、无序发展代理商、变相出租或出借支付牌照等。特别是2019年监管持续高压,违规现象进一步凸显。

2.聚合支付合规问题凸显

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聚合支付,在合规经营、支付场景、支付体验等方面仍需完善。一方面,聚合支付风险防控水平较低,合规问题频发。近年来,聚合支付始终伴随洗钱、违规清算等问题;聚合支付机构起步较晚,在数据安全、信息保护、风险防控等方面也缺乏经验;部分聚合支付机构无证从事支付结算业务,违规截留商户结算资金、网络诈骗、赌博洗钱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进一步造成行业乱象。另一方面,聚合支付行业缺乏明确标准,竞争较为混乱。聚合支付总体处于盲目发展阶段,恶性竞争、违规行为滋生等也使这一领域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二)市场逐渐固化,中小机构转型压力增大

1.现有市场逐渐固化,形成事实垄断

经济下行期间,支付场景已经固化,新的场景尚在孕育中。过去支付机构赖以生存的消费金融、电商、吃穿住行、医疗、教育、物流等场景已经固化,把控在少数几家巨头手中,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市场壁垒越来越高,而新的支付场景存在行业的天花板限制,或者短期投入大,暂时无法形成行业扩张的新动力。

2.市场竞争加剧,中小机构面临转型压力

现有第三方支付市场中,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而扫码支付互联互通,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此外,在支付市场上,银行过去主要是提供接口和通道,处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未来银行将加大在支付领域的投入,第三方支付公司将迎来有力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居于中游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并冲击长期形成的线下支付格局。

(三)对外资机构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

1.支付清算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

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正式拉开了银行卡清算市场对外开放的序幕;2019年3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我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大幅放松银行卡清算和非银行支付的准入限制;201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尽管在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中并未就开放国内银行卡清算市场提出相应规划,但我国支付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已是大势所趋。

201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批准国付宝股权变更申请。支付巨头PayPal通过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成为国付宝的实际控制人并正式进入中国支付市场。不断对外开放的支付清算市场,也对监管机构及现有市场参与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对外资支付机构的监管经验不足

与外资积极探索开拓中国支付市场相对的,是国内监管体系对外资支付机构缺乏充足的监管经验。近年来,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监管体系也不断完善,但对外资机构的准入、监管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验,大型国际支付机构的进入是否会对国内现有支付体系、产业链形成冲击仍不明确。因此,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如何做好宏观监管与微观治理成为全新的挑战。

(四)业务发展与监管体系存在错配

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监管和业务不匹配以及商业模式和牌照种类、业务实施标准错配。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下发了条码支付管理办法,且收单、网络(偏互联网支付)和预付卡都有专属的法规,但手机支付对应的移动支付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目前已经出台的管理办法侧重于安全管理,条码支付并未明确归属,属于收单、移动还是网络支付业务尚有争议。

此外,2019年快速发展的生物识别支付(如刷脸支付、虹膜支付等)已得到应用。生物识别的标准、业务牌照审核尚未下发明确的监管规则,与市场业务发展存在明显的脱节,容易形成法律漏洞、产生业务纠纷并带来重大风险。 wBOihf+vVkrJWPYQJXN4zcSNOG2mhom8pIjIG8BzrmvZWzXfXpJz/W+1UrlWWZu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