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持人语

刘怀玉

亨利·列斐伏尔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仅是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家,也是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急先锋,还是都市马克思主义的拓荒者,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以及不同的时代产生了极其复杂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命运与形象。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迅猛扩张与全球网络通信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尤其是伴随着中国正在发生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从农业社会到城市社会的巨大时空变迁与日常生活结构转型,城市空间问题对中国人而言呈现新的面貌与时代意义,它不仅关乎国计民生,而且成为哲学理论反思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列斐伏尔的思想,尤其是其城市空间哲学,对当前的中国社会而言具有理论上的紧迫性与实践上的重要性。鉴于此,本刊特别选取了四篇相关理论文章,以期深化与推进相关问题研究。

首先,两位英语作者的文章,不仅历时性地回顾了列斐伏尔最初遭遇城市空间问题的思想史历程,而且通过阐明列斐伏尔城市空间哲学与时间节奏分析的同等地位,试图对列斐伏尔城市哲学思想产生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再语境化”,从而重申列斐伏尔思想的辩证性与开放性。其次,通过解读列斐伏尔一系列城市空间经典文本,考察他对法语意义上的“城市”(ville)与“都市”(urbain)的区分,梳理出列斐伏尔是如何谈论作为“历史的主体”的城市与作为“集中的形式”的都市,以及如何从两者的研究走向空间哲学的研究。再次,审视当代法国激进左翼技术哲学家斯蒂格勒的智能城市哲学思想及其对列斐伏尔城市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激活列斐伏尔城市哲学思想在全球数码化、智能化时代的价值与未来潜能。最后,从列斐伏尔出发并以之为基础,论证我们为什么需要城市哲学,城市哲学如何能够成为一种公共空间里的公共政治哲学,进而追问城市哲学何为?城市哲学将是“人民的科学”,它不只事关城市或哲学,还事关中国城市化和全球城市化的未来。

由于中国城市化的实践与理论需要,城市空间哲学将会是21 世纪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前景广阔。以上四篇文章不仅在新的历史与社会条件下重访了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哲学思想,而且为中国学者观察、审视和研究中国城市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本专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推进国内学界继续深入研究,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化实践以及城市哲学发展贡献份力量。 UUSgOjpBdwl8B0twp/E8ScC6bTgnJZwzLKtK4p5bG8XDkYnSOLC2ZBeRk5QwL+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