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律还是自弃?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有人说你不行

如果我们把逆境比喻成“魔”,把战胜逆境比喻成“道”,那么,你会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两种意思完全相反的说法,居然同时存在。

现在的问题是,哪些人被逆境压倒,体现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又是哪些人战胜了逆境,体现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答案取决于你对待逆境的态度,凡是懂得自律、以积极心态面对逆境、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无论“魔”如何高,“道”始终会超越“魔”。凡是以“受害者心态”对待逆境的人,无论用什么样的“道”,碰到的“魔”都会更厉害。

这就是自律如此重要的原因,自律是医治“受害者心态”最好的解决办法,所谓自律,就是把自己看作“成人”,把自己当成独立的个体,不论痛苦还是快乐,都是自己的选择,和任何人无关。

是的,自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自我约束,而是自我生存状态如“鹰”般的“重生”,自律能够给我们每个人第二次生命——从“身体的独立”重生为“精神的独立”。

什么叫精神的独立?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起全部责任,不管你之前受了多少苦,受到多么不公平的待遇,都没有人会替你的生命与痛苦负责。

唯一能为我们生命负责的,是我们自己。所以,今天的结果无论是好是坏,都要由自己承担,因为我们知道,责怪社会也许能够体现你对社会不公的正义感,却对你现状的改变没有意义。

这难道不对吗?社会不也是由我们每个人组成的吗?要改变社会,首先要从改变自我开始,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社会。

怎么改变?有一个词叫“魔考”,这是对自律最好的解释,“魔考”是什么意思?就是“无魔不成道”,如果没有人本性中的“趋利避害、厌恶风险、放任懒散”等“魔性”,自律之“道”就无从谈起。

是的,自律的人同样会碰到大多数人难以拒绝的诱惑,但是,他们懂得如何控制自己,他们会有原则地对待事物,以积极的心态掌控自己的行为:

在事业上,即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要坚持向着目标努力。

在健康上,即使非常想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也会起身去健身锻炼。

在生活中,即使面对老人生病、孩子上学、房贷、车贷等巨大的压力,脸上也会挂着从容的微笑。

因为他们懂得自律,懂得把一句话写在自己的心里,那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面对一时的快乐,自律的人懂得延迟享受。

面对过分的要求,自律的人敢于大声说不。

面对伤害,自律的人把它当成磨炼心志。

面对离别,自律的人把它当成激发自立。

面对阻碍,自律的人把它当成训练能力。

面对斥责,自律的人把它当成挖掘智慧。

面对藐视,自律的人把它当成唤醒自尊。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申辩篇》里说过,“好人不可能受到一个坏人的伤害”。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娶了一个心胸狭窄、顽固不化、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在西方,“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

有一次,苏格拉底和学生们探讨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有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您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位妻子?”

苏格拉底回答:“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了。如果我能忍受这样的女人,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以相处的人了。”

这个传说是否属实是另一个问题,但这个传说证明了“魔”与“道”同时存在的时候,懂得自律的人,无论“魔”如何高,他的“道”始终都会超越“魔”。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便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能够对自己负责的,只有自己。

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是优秀的自律者,正如伟大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管理者管理别人,而优秀的管理者能够管理自己,他们能够做到:

不用检查,就能够自觉地按目标要求行动。

不用提醒,就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用监督,就能够自觉地兑现自己的承诺。

不用处罚,就能够自觉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有人说你不行。 VEN0TsPHm/yV9VkIR9u8bjPGodKOG/CULZjMRslZT6aw/LlD3vRwf3hFfU/A2u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