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我们生活在多个不同的世界里。这些不同的世界由不同层次的意识所主宰:这些意识有的在表层,也有的在底层。在抚养孩子的时候,我们中的大部分都处于最肤浅的那个意识层面。肤浅意味着这个意识层面被我们有关好与坏的认识所主宰。更确切地,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是被我们的良知之神所主宰的。
在我全面理解有关好与坏的认识的源头之前,整个西方世界都把良知之声视为神圣的上帝之声,而上帝由此介入我们的人生。一方面,这意味着上帝挑选我们,给予我们祝福和永恒的生命,这也是在所谓的天堂分享永恒喜悦的承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选择反对的声音,拒绝盲目的服从,我们会感到愧疚,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没有良知,因为我们冒着被永远惩罚的风险,冒着被放逐到可怕的地狱的风险。
所有的宗教都指向这种良知,也就是关于好与坏的认知。这是所有宗教的基础。那些服从并忠于良知的人将获得拯救。那些起身反抗这种良知的人,将被这种上帝的力量永远驱逐。
所有这一切的想象都是基于我们有关好与坏的认知体验。这些想法,以及伴随这些想法而来的经历,通过广泛的教义占领了整个西方世界。在这些教义里,上帝通过我们关于好与坏的认知直接和我们每个人说话,结果就是我们必须顺从我们良知的声音,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
任何人,哪怕是最智慧的智者或者神秘主义者,都无法在我们的良知里逃脱上帝的声音。我们从小被抚养的方式和抚养自己孩子的方式也受到这个良知的影响。
后来,我终于用了六年多的时间,通过一个全面的哲学洞见模式接触了各种形式的关于好与坏的认知。这个方法和它的应用被称为现象学。
这个方法并不区分对与错,也不区分好与坏。所有关于良知所呈现出来的现象,都不带评判地被感知。这意味着,既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无论我们对良知有着怎样的认知和信仰,它们都并列平等地存在。一切都保持平等,无论偏爱还是恐惧,全都在那里,如其所是地并列存在。
当我们敞开自己,完全地去觉知呈现出来的状况,不带评判,放下个人愿望,没有恐惧,并保持安全的距离之时,会有什么结果呢?
通过完整地体验有关良知的现象和运作,一个直指核心的洞见浮现出来。通过一个直指核心的洞见,良知清晰地自我呈现出来,并且没有自相矛盾之处。
这个基本的洞见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同于他人的良知。人类的良知根本上是个人声音。同时,每个人都有好几个用来参考的良知。因此我们回应父亲的良知不同于我们回应母亲的良知,我们应对工作和职业、宗教社区、休闲时间时都会有不同的良知。我们在科学中有一个良知,在爱中有另一个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