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化嘉定:吴疁人文史地沿革

上海市嘉定区前身嘉定县,建县于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1218年1月7日),并以此年号而为县名(“嘉定”为宋宁宗赵扩在位期间所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从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来看,嘉定建县以来隶属于苏州府或太仓州(今属江苏省)之时间,要远远长于其隶属于上海市之时间;但从区域文化共生、共融、共创的人文图景来看,嘉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至今都是上海文化发展极其重要且弥足珍贵的有机组成部分。

1867年,嘉定西门城墙

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陆上交通要津,嘉定一地人物风华不仅深受传统江南文化之影响,更在近代海派文化润养下不断孕育开拓创新之精神,成为上海地区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彼此嵌合、相互影响的重要承载地与文化中继站。

嘉定别称“疁(liú)城”,“疁”字的本意为“火耕”“烧种”,有现代学者推测,古代上海地区不乏以此类技术耕作之田地,而嘉定极有可能为“疁田的集中区”,故得名。 关于嘉定疁城的文字记载,元代文学家杨维桢在至元六年(1340)曾为同时代学人秦辅之所编《练川志》作序言道:“吴郡,东南大都,为其属邑有嘉定,岸海为州,与昆山邻,即古之疁城也。”

杨氏有关“嘉定”“疁城”互指的说法,来自元代嘉定城南挖掘而出的一块唐代咸通三年(862)墓志石碑。该碑名曰“庄府君墓志铭”,曾被秦辅之记录于《练川志》内,但该书不久后亡佚,部分铭文直到明正德四年(1509),才被藏书家都穆在《练川图志》中重新辑录:“府君讳泰,冯翊郡人。咸通三年葬昆山县东一百里伍家冈身,疁城乡横沥水西八十步。”

唐代安史之乱后,嘉定地域属苏州府昆山县,而昆山县下设有“疁城乡”。但“疁城乡”遗址究竟在今嘉定区的什么地方?学者至今尚有分歧,有认为疁城所在即嘉定县城附近者,亦有主张位于今娄塘、马陆或方泰者,这个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考实。 但总体上说,明代以后,嘉定文人和百姓都已习惯将“疁城”(或简称“疁”)当作嘉定地区的雅称了。

嘉定历史源远流长,建置沿革曲折复杂,以下对此略作梳理:

明《练川图记》中所载“嘉定县治图”

1950年代,娄塘镇南市梢一带景象

与内陆县市形成机理不同,嘉定乃至整个上海地区均为海陆变迁之产物。距今1万多年前的冰期结束以后,海平面上升,包括嘉定在内的上海地区成为一片汪洋。此后,海平面逐渐稳定,距今7 000年至3 000年前后,在长江口南岸一带,由于长江泥沙的淤积和海浪潮汐的作用,自今常熟福山起,经苏州太仓、嘉定方泰、闵行马桥、奉贤新寺,直至金山漕泾一线及其以东地区,逐渐形成了数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沙堤,因其地势较高,俗称“冈身”。 今嘉定区西部地区位于“冈身”地带,属于上海一地成陆较早的地区之一。

1951年,嘉定县城西北角城墙

夏商周时期,嘉定地区属“古九州”之“扬州”;春秋时属吴;战国初越灭吴,遂属越;战国中期楚取越之吴故地,遂属楚。

秦置郡县,嘉定地区最初属会稽郡疁县;秦二世三年(前207),改疁县为娄县,嘉定地区遂属会稽郡娄县。汉袭秦制未变,后王莽改娄县为娄治;东汉复称娄县,仍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浙江以西地区置吴郡,娄县改属吴郡。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分吴郡置信义郡,分娄县置信义县,以信义县属信义郡,以娄县属吴郡,嘉定地区属信义郡信义县。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又分信义县置昆山县,嘉定地区遂属信义郡昆山县。

1931年7月,南翔古猗园石舫

隋建立后,变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开皇九年(589),废信义郡、信义县、昆山县,两县之地悉入苏州,嘉定地区乃属苏州。开皇十八年(598),复置昆山县,属苏州,嘉定地区改属苏州昆山县。自隋大业年间至五代十国时期,苏州虽几经易名,但其与昆山县的行政辖属关系未有变化,嘉定地区仍属昆山县。

未重修前的嘉定法华塔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改苏州为平江军,昆山县属平江军。北宋至道三年(997),置两浙路,平江军属两浙路。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平江军为平江府,昆山县属两浙路平江府,嘉定仍为昆山县属地。南宋建炎三年(1129),分两浙路置两浙东、西二路,平江府改属两浙西路。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1月),析两浙西路平江府昆山县东部之春申乡、临江乡、安亭乡、平乐乡、醋塘乡共5乡27都,置嘉定县,县治设在练祁市(今嘉定老城,该处原为一市镇,因练祁河穿越其中而得名;练祁河在古代又名练圻、练川或练渠,故嘉定亦有“练川”之别称),此即嘉定建县之肇始也。时嘉定县乃属两浙西路平江府,而终与昆山县平级。嘉定建县之初,南枕淞浦(今吴淞江),北带娄江(今浏河),东抵大海,西至徐公浦,辖域东西约40.5公里,南北约26.5公里。

《嘉定县志》中所载“嘉定县城图”

嘉定十一年八月(1218年9月),宋宁宗又诏命嘉定县分置五乡,改临江乡为依仁乡、平乐乡为循义乡、安亭乡为服礼乡、醋塘乡为乐智乡、春申乡为守信乡,以此彰显儒家教化扬善之意。

元元贞二年(1296),嘉定县户口已在5万户以上,依例升为中州,乃称嘉定州,属江浙行省平江路。

明洪武初年建都应天府(今南京),乃以应天府及其周边13府,新建省一级行政单位——直隶;嘉定复为县,属直隶苏州府。明永乐迁都北平(今北京)后,建北直隶,原直隶辖区改称南直隶,以示区别;嘉定县遂属南直隶苏州府。

明弘治十年(1497),嘉定县析西北境之循义乡二十都(乡一级以下行政区划称“都”)及二十二都之半区、乐智乡二十五都、服礼乡十八都,隶属于太仓州。这是嘉定县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析县行为,使得县域面积有所缩小。

清顺治二年(1645),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清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置江苏、安徽两省,嘉定县属江苏省苏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嘉定县迎来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析县,乃析嘉定县东境守信乡五都、南六都,依仁乡七都至十一都及北十一都,循义乡二十四都,置宝山县。是年,又对嘉定县域范围做了大致划分:自嘉定县治东至宝山县界9公里,以罗店镇界泾桥为界;西至昆山县界18公里,以大瓦浦、大通桥为界;北至镇洋县(今太仓市)界9公里,以陆渡桥为界;南至上海县界栅桥镇18公里;东南至宝山县界18公里,以下槎浦为界;东北至镇洋县界15公里,以老浏河、界泾为界;西南至青浦县18公里,以青龙江为界;西北至镇洋县界12公里,以十八港、致和塘、浏河为界。

清雍正三年(1725),升太仓州为直隶州,嘉定县自此由苏州府改属太仓州。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遵王赖文光攻克嘉定县城,嘉定县短暂改属太平天国苏福省;两年后,清军收复嘉定县城,仍属太仓州。此后直至清亡,嘉定县行政归属未有大变。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撤府、州,嘉定县乃直属江苏省。1914年,建道,嘉定县属江苏省沪海道。1933年,置行政督察区,嘉定县属江苏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34年,江苏省重划行政督察区,嘉定县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嘉定县沦陷。1941年2月,日伪统治者改嘉定县为嘉定区,属伪上海特别市。1943年2月,又改嘉定区为嘉定特别区,属伪上海特别市第一行政督察区。1944年,嘉定特别区复称嘉定县。1945年,抗战胜利,嘉定县乃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13日,嘉定县属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区。1952年,嘉定县属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1月,嘉定县由江苏省改属上海市至今。1992年10月,撤嘉定县而设嘉定区。

20世纪50年代,嘉定城西水关

自解放以来,嘉定县域又有过一些小变化。1949年7月,将诸翟镇西半部划归上海市新泾区,10月,又将西南境西胜乡划归青浦县;1950年8月,将南翔8个保划归上海市新泾区;1952年10月,将广福镇划归宝山县,11月,又将陆渡桥河南地区划归江苏省太仓县;1954年2月,将南翔之新杨乡、田杜乡和马桥乡6个选区,分别划归上海市真如、大场两区,8月,又将徐行之界泾村划归宝山县;1958年,将纪王乡苏州河以南部分地区划归上海县;1984年,将真如划归上海市普陀区;1992年,又将桃浦、长征划归上海市普陀区。

以上为析出情况,除此以外,也有划入部分:1949年,将青浦县之淞滨、杨林两乡划归嘉定;1952年8月,将江苏省昆山县菉葭区之安亭镇西部地区划归嘉定;1958年,将上海市西郊区5个乡划归嘉定。经过此番变迁,今嘉定区境域范围基本确定下来。

抚今追昔,嘉定建县距今已有800多年,嘉定人至今谈到这一历史性事件,仍会深深感念一位杰出历史人物为此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就是嘉定县首任知县——高衍孙。高衍孙(1168—1225),字元长,浙江四明人,善文晓乐,兼通医理,为官清廉,因行蠲赋、兴学等惠政,在多地任内名声俱佳。嘉定建县后,高衍孙因年富力强、办事干练,而为平江知府赵彦橚(sù)举荐,由昆山县丞转正,出任嘉定知县。

南宋时期,从昆山县析出5乡而置嘉定县,并非由于其民殷物丰足可别立一县,而是出于此地偏远、顽民难治之现实考量。早在高衍孙之前,平江知府赵彦橚、提刑王棐(fěi)就曾上疏朝廷奏请创县,奏疏中提及:“平江府管下五县,其境土广袤,无如昆山;而顽犷难治,亦无如昆山……盖县方百里,而兹邑广袤倍焉,以一令临之,制驭必有所不能,及养成顽恶,亦地势使然。” 嘉定县新创后,高衍孙决定采取广施仁政、感化民众的行动策略,即“若能抚摩其疾苦,启迪其趋向,则良心善性,孰不油然而生”。

高衍孙

建县第二年,高衍孙就主张崇儒重教,斥资营建学宫,希望以知识教化百姓、以仁义开导民心。这些举措在移风易俗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功效。在他的治理下,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便使得嘉定县的民俗物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崇文务实的风气在社会上得以确立,这对后来嘉定地区人文走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自宋至清,嘉定地区教育逐渐发达起来,文化事业也日益昌盛,最终发展为天下闻名的人文荟萃之地。正是因为英才辈出、文脉相承,才成就了“教化嘉定”之旷世美誉! hFtGJTh5NxjyPLBPZX2GEXnH3qULCRSi84oZ7QC9RRB18Y8N74F06EIGoYvTKbm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