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马陆,既是嘉定区中部偏东的一个区属镇,又是嘉定新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地处上海市西北郊,东与宝山区接壤,西与安亭镇相连,南与南翔镇衔接,北与嘉定镇毗邻,辖区面积约62.52平方公里。马陆镇水陆交通便利,陆路有沪宜公路贯穿南北,广安公路横越东西,沪嘉高速公路南北穿越全境,水路则有蕰藻浜、横沥河、马陆塘等几条大河流经镇域。
南宋嘉定建县后,马陆地区属嘉定县守信乡,彼时尚无“马陆”之提法。以“马陆”为地名,大约出现在宋末元初;元明两代,马陆地区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集市。清康熙十年(1671),嘉定知县赵昕为赈灾,在四乡设立粥厂,向灾民施粥,后即以“厂”代替“乡”管理地方行政事务,遂有“马陆厂”之名。清代时,马陆有市街南北约0.5公里,商店30多家,每天一市,多以花布和粮食贸易为主。清宣统元年(1909),又改马陆厂称马陆乡,“中华民国”沿袭这一建置。
1949年设马陆区,属嘉定县。1957年,复称马陆乡。1958年1月,嘉定县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马陆遂随之归属上海市管辖。1958年9月,成立马陆人民公社。1959年5月,析马陆人民公社为马陆、戬浜、嘉西三个人民公社;同年起,马陆因农业合作化成绩突出而作为样板公社,开始陆续接待外宾。1959年至1987年间,竟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万人次的外宾到马陆参观访问,为上海市郊县人民公社之最。1980年,马陆人民公社还与日本大阪市建立友好关系,被命名为“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马陆乡。1993年,撤乡建镇,成立马陆镇。
1963年4月24日,周恩来同志视察马陆人民公社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轨道交通11号线的联通,马陆城镇发展速度大大提升,广厦高楼拔地而起,绿茵草地花团锦簇,马路街道焕然一新,已然呈现出一派现代文明的城市景象。现在的辉煌往往会“遮蔽”过去的荣光——事实上,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马陆就已经是上海市郊第一个“千万富翁乡”、第一个“亿元乡”;若再往前追溯,还可发现,嘉定马陆一地其实拥有非常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当代马陆镇所取得的成就,显然离不开历史马陆原本深厚的传统土壤;正是在这一优秀文化根基之上,马陆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发展和创新。
1983年时的马陆乡政府门楼
1964年,嘉定马陆的供销社售货员
陆秀夫画像
马陆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悠久的地名文化底蕴。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大举南下,左丞相陆秀夫之子陆南大就曾避难在此。陆秀夫(1236—1279)为南宋名臣,字君实,江苏盐城人。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他与文天祥同中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后因与丞相陈宜中朝议不合而遭贬谪,举家迁居澄海(今广东汕头)。时值元兵进犯,南宋京城临安陷落,皇室仓皇南逃。国难当头,陆秀夫毅然应召勤王,保护幼帝辗转粤海,坚持抗元,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在粤中的厓山(今广东新会),后有追兵,前有大海,陆秀夫宁死不降,背负幼帝赵昺(bǐng)投海而死。
陆秀夫负帝殉海像
相传,陆秀夫背负幼帝跳海前曾将儿子陆南大托付给一位马姓部将。该部将逃生至嘉定南门外,隐姓埋名,把陆秀夫之子认作自己儿子,取名马陆。陆南大长大之后,十分感激这位冒死扶养自己的马姓部将,便将自己的居住地称为“马陆”。今日马陆镇境内仍有一村落,名曰“陆家村”,据说陆南大的后裔就在此繁衍。这一传说究竟是否属实?因缺乏史实支撑,恐难全信,但在清代编纂的《马陆志》和《嘉定县志》中,确实记载了“(马陆)因昔有马军司陆南大居此,故得其名”的说法。由其地名而追思前贤,陆秀夫千古忠义的历史故事,对嘉定人笃义尚武、刚强坚毅的文化性格养成,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马陆葡萄主题公园
二是饶沃的历史文明底蕴。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都在马陆镇留下了古迹遗存。根据清光绪《嘉定县志》记载:元代就有唐代庄府君墓开掘的传说;南宋则留下了抗金名将韩世忠修筑的烟墩。除此以外,古代碑刻及古屋、古桥、古园、古树名木等至今尚存者亦不在少数。这些历史文明遗迹充分展现了马陆先民的聪明智慧,反映了马陆先民的优秀文化内涵和传统民俗民风,闪烁着马陆古代文明的灿烂光芒。
三是丰富的名人名事底蕴。在古代嘉定县域中,马陆地区所出历代名人可谓灿若群星。如龚氏为嘉定马陆著名的文化世家,自宋代开始,龚氏一门共出了13名进士,享有“江南无二”之美誉。至明清之际,马陆也是文人辈出,如有名震明代江南文坛的娄坚,亦即“嘉定四先生”之一;有巨著《资治通鉴补》的作者严衍,该书被赞为明清研究《资治通鉴》之集大成者;有明末清初高风亮节的诗人陆元辅;有嘉定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王敬铭;此外,还有一代隐士王泰际、良医王翔、诗人赵俞等。后自清末民初至现代,马陆地区更是高人云集,如济世名医张山雷、抗日英雄张乃璜和朱向荣、教育专家张乃璇、农业化学家陈耕陶、昆虫学家陶家驹等,都可视为马陆人的骄傲与财富。
娄坚书法
王敬铭山水画《雨后山家》
严衍巨著《资治通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