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江南武举第一乡
——徐行

“阳明心学”创始人、明代杰出思想家王守仁曾言:“仲尼(即孔子)有文德,必然修武备,区区章句之儒,叨窃富贵,遇事临危而无以应对,此通儒之羞也。”怀有远大抱负的读书人不仅应当习文以明理,亦应当讲武而修身。要深入理解嘉定的人文精神,仅从“以文教化”的角度来解读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嘉定一地至今仍然传承着崇尚忠义勇武的历史文化传统。这里,论及笃义尚武,就不能不提到号称“武举之乡”的嘉定徐行。

徐行本为嘉定县内一处小市镇,因纪念明代里人徐冕创市而以其姓氏命名,又名“徐家行”。在清代,徐行当地的布业和蒲鞋业十分发达;清末民初,徐行又成为嘉定县东北部知名的黄草编织品交易集散地。根据今人所修《嘉定县志》记载:“黄草编织”为徐行农家的主要副业,素称“黄草之乡”。

新中国成立前,徐行市街南北约0.5公里,尚有商店20余家,每日早市一次。之后,1958年,建徐行人民公社。1959年,析徐行人民公社所辖之华亭地区,建华亭人民公社。1961年,又析出徐行人民公社所辖之曹王地区,建曹王人民公社。1983年,改徐行人民公社为徐行乡。1993年,撤销徐行乡建制,所辖区域建徐行镇。2001年,撤销徐行镇、曹王镇建制,合两镇区域重建徐行镇。

明清时期,在宝山县尚未从嘉定县析出之前(清雍正二年正式析置),嘉定地区流传有一段民谣:“金罗店,银南翔,教化嘉定食娄塘,武举出在徐家行。”这段民谣赞美了罗店、南翔的富庶,娄塘小吃的精美,以及徐行一地因出过武举人而引以为豪。 人们不禁要问:“黄草之乡”究竟是如何转身而为“武举之乡”的呢?实际上,嘉定人自古以来就有练习武术的体育文化传统。根据史料记载,嘉定古时多有村、乡、县层层武术比赛,其中佼佼者可以获得“武师”称号,而在徐行一地,这类武术人才十分兴盛,仅有清一代就涌现出杜福良、朱旦明、姚庆云等多位武术家。

徐行武术

徐行武术的传承

清末武秀才徐行人氏杜福良塑像

英雄男儿当习武报国,在这些武术人才的积极影响下,自明至清,嘉定地区竟出现了武举进士20名,其中有4位姓徐,可以说,徐行“武举之乡”的名号就是从那时延续下来的。相传,清代徐行武师杜福良考中清末武秀才后,便在胡家厅(今徐行镇钱桥村)开设习武场,引得四方好武者云集于此;此后,他又在武举乡试中一举中的,凯旋之时,庆贺队伍尾随相行,由嘉定到徐行、过新木桥、再到胡家厅,一路金锣大鸣,热闹非凡。

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而兴盛于明清两代。明代武举创制甚早,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至清代,朝廷对该项制度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在国家大力倡导下,武举制度日益严密,录取过程也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直到清末,国家衰败、武备松弛、外患不止,落后的武举制度才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式废止。明清两代,嘉定地区武举之盛,可以说是见证了武举制度的最后荣光。

1998年,一位喜好武术的嘉定籍民营企业家徐根明在徐行镇投资建造了嘉定武术馆,同年9月,又投资建立了嘉定武术学校。2010年,在徐行镇党委、政府和中国武术博物馆的支持下,嘉定武术学校又创建了全国首家武科举博物馆。“武举出在徐家行”的新时代民谣,又一次唱响在嘉定徐行之地。

嘉定武术馆

武科举博物馆陈列的武魁牌匾 ee3q+pPppoIJDVc1UyeYZcZHFwwiKCkZJOoRFovptTtceXvwFHIRVkVFt/dB8gD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