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
戏剧导演美学的一次开掘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学艺术界迎来“新时期”以来,戏剧导演工作者为了提高戏剧演出的思索品格,在实践中普遍重视追求“哲思、诗情与美的形式”,而“舞台象征”正是“哲思、诗情与美的形式”体现的一个焦点课题,导演艺术界开始重视“舞台象征”的运用与研究。30多年来,众多导演艺术家在追求“哲思、诗情与美的形式”实践中取得了可贵的艺术成果。当然,在舞台实践中对“舞台象征”这一课题的理解和实践有成果,也有误区,如运用“舞台象征”时,缺乏诗情,往往直白地图解导演自己的“解释”。据此,有必要在深入研究我国传统美学财富及总结美学新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课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戏剧导演中的诗化特征》正是王洋在总结近30年导演艺术界实践的基础上,学习、研究中外相关的理论成果,努力进一步探究“舞台象征”这一导演学课题,并把重心放在“论舞台象征的诗化特征”上,很有实践与理论意义的导演美学的成果。

本书共有五章:舞台象征的概念梳理;舞台象征美学特征的诗化倾向;借鉴与继承不同戏剧类型中的象征因素;当代舞台象征语汇的创作特点和困境;走进诗化象征的必由之路,最后落实到“调动综合手段强化象征魅力”。整部论著从概念到具体特性、从理论阐述到当前舞台实践现状的描述,最后强调“走进诗化象征的必由之路”,内容切合创作实际,论述逻辑清晰。

王洋在上海戏剧学院原从事戏剧表演教学,在李志舆老师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关注导演、表演创作实践,有坚实的导演、表演理论基础。在中央戏剧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又对戏剧导演、表演理论及创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理论修养扎实、理论思维能力强,善于关注我国戏剧导演、表演创作实践中的焦点课题。

王洋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注意力集中的一个焦点是:从现代舞台演出的思索品格和审美愉悦的追求出发,提出了“舞台象征”这一课题。他认为这是现代戏剧一个重要的美学课题。

王洋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逐渐感到舞台象征常常并不那么听命于创作者的愿望,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即当前戏剧舞台在“舞台象征”这一美学追求及美学概念的运用现状令人担忧,如空有象征形式,但没有蕴含“哲思”,或者虽有“哲思”,但常常过于简单浅显,常常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或者是导演把自己的“哲思”直白地展示,因而形成“图解”;或者舞台象征形式怪异,创作者的情感和思索难以理解、观众难以接受;等等。王洋认为,当前在许多导演创作中运用“舞台象征”没有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没有更好地引起观众的思索和情感体验,这与导演没有清晰地认识“舞台象征”的美学内涵、没有充分重视“舞台象征”的“诗化特性”有关,当然也和导演自身的文学、哲学修养有关。王洋带着这样的思索在撰写博士论文时选定了这个课题,在写作过程中钻研了当时能够获得的中外相关理论著作和舞台演出实例,得到了诸多老师的帮助(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选修了导演系鲍黔明老师、罗锦鳞老师和丁涛老师的课),在多方面的支持下刻苦、认真地写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论舞台象征的诗化特征》。毕业后王洋回到上海,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继续深化钻研这个课题,终于写成现在这部可贵的导演学著作《戏剧导演中的诗化象征》。我以为这是导演美学的又一次开掘!

在此,我祝贺王洋的学术论著《戏剧导演中的诗化象征》付梓出版!

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国家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

2019年12月30日 O4GVlKit5fzTpeJndPi8TTphbjDeHWC8ppbom6JJIVt3n79Ge3joLYVcnSd99J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