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骑士文学与宫廷文化

一、骑士精神的要素

12世纪社会文化中最为突出的是骑士文学的兴起,骑士文学是在骑士制度的土壤上盛开的一朵文化之花。骑士这个社会阶层的形成可以回溯到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时期,法兰克的宫相铁锤卡尔的采邑制改革培植出了一个以服骑兵役为条件的社会群体,他们或是国王、或是大贵族的封臣,身兼多种职能。德国历史学家们把这些服骑兵役的封臣看做是小贵族。11世纪中叶之后,政教之间的斗争激化了德意志大贵族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国王的封臣越来越被授予地方的行政治理职能,他们也越来越多地获得各种特许权,这些享有特许权的、服骑兵役的封臣提升了社会等级,成为贵族等级中的重要成员,在施陶芬王朝时期,骑士这个称谓逐渐等同于贵族。只有封臣的子弟才被允许接受作为骑士的训练,只有骑士才允许进行决斗,要获得骑士的身份必须通过骑士晋封仪式(Ritterschlag)。

骑士晋封仪式源自于法国,最早出现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十字军东征这场对外扩大领地的战争被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冠以“圣战”之名,罗马教皇为动员社会各阶层参与这场战争,为其罩上了宗教神圣的光环,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沃伦·霍莱斯特所说的:“十字军代表着中世纪以虔诚、好战及贪婪三种动力为特征的融合,三者都是异常重要,没有基督教的理想,十字军的行为是难以想像的,何况从异教徒手中解放耶路撒冷与圣地,使之重新向朝圣的基督徒开放的愿望,更因新疆界和巨额财富的吸引而增强。”具有浓烈宗教色彩的骑士团的出现是十字军东征的必然产物,骑士团为基督教而战的宗旨、骑士团必须遵守的宗教生活规制以及骑士团的一些仪式都对世俗骑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参加十字军的士兵们通过发誓愿摆脱原有的封建义务,脱离人身依附的封建关系,好战的骑士被赋予基督教的精神,被视为为基督而战的勇士,也就有了具有宗教性质的骑士晋封仪式。

战争的基督教化和神圣化提升了参战者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在战争中英勇善战的人被看作是对上帝的忠诚和献身,骑士也因此像教士和修道士一样成为受崇拜的人。十字军运动发端于法国南部,最早组建的十字军是在法国,骑士晋封仪式自然也是在法国最先出现,它表明通过晋封仪式的骑士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宗教要求。骑士要在晋封仪式上立誓忠于国王,做基督教教会的卫士;他们要精通武艺,要勇敢善战;他们有义务保护妇女儿童。骑士必须要履行的这些誓约,构成了骑士精神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荣誉、勇敢和宽容。骑士晋封仪式、骑士的道德规范以及对骑士出身的要求等,所有这些构成了形成骑士制度的要素。12世纪初,法国的骑士制度经过佛兰德、勃艮第传入德意志的西部地区,1127年在维尔茨堡举行的盛大的骑士竞技大赛,大概是德意志最早的骑士竞技大赛。

二、骑士文学

骑士的精神要素在12世纪的英雄史诗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在此之前的英雄史诗称之为“武功歌”(Chanson)。武功歌原本流行于法国,后通过翻译被引入了德意志。1170年,狮子海因里希的宫廷教士康拉德(Kanrad,?—?)以法国著名的《罗兰之歌》(Chanson de Roland)为版本,撰写了德意志的“武功歌”——《罗兰之歌》(Rol and slied)。这部《罗兰之歌》集中了早期骑士英雄史诗的特征,歌颂德意志骑士对他们国王的无比忠诚,突出尚武的精神和勇敢的品德,赞扬友爱的美德,着重刻画基督教骑士如何以超人的毅力进行战斗。

十字军东征时期,西欧的骑士直接接触东方世界,他们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东方的文明,认识东方的文化,对东方的生活方式、社会的行为准则、道德伦理观念等都产生极大的兴趣。尤其是有关礼节和爱情方面为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有了一种新的观念,即:骑士的举止要有节制、有礼貌,谈吐要文雅,对妇女尤其是对贵族妇女要尊敬,由此要“缔造一个以罗曼蒂克的理想为核心的新型的社会行为模式”。应该强调的是,这种新观念对骑士实际行为的冲击远不如对骑士文学的冲击。12世纪末期,着重于描写浪漫爱情的抒情诗和行吟诗广为流行,这类爱情诗歌一般都是取材于古代社会,如特洛伊战争、亚历山大的远征、具有传奇色彩的亚瑟国王,等等。12世纪、13世纪之交,德意志的行吟诗人创作了洞察深邃、具有神秘色彩的亚瑟故事改编本,创作了以爱情为主线、歌颂骑士勇武忠贞的长篇英雄史诗《尼贝龙根之歌》(Libelungenlied)。《尼贝龙根之歌》约创作于1198—1204年之间,它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整部史诗共有39首歌,2379节,9516行,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的标题为“西格弗里之死”,下部标题是“克琳希德的复仇”。这部英雄史诗取材于日耳曼人大迁徙时代在沃尔姆斯建立的勃艮第王国的故事,具有风格雄浑、感情饱满的特点。后世学者把这部史诗的韵体称混合诗体,又称尼贝龙根诗体。《尼贝龙根之歌》是中世纪德语文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有32种手抄本留存至今,其中有10种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不同的是它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是骑士而不是圣徒,从这个角度上看骑士文学具有相当大的世俗性。但是,这个时期的写作者依然是以教士或者修道士为主,在史诗的体例和结构上、文体的形式及文字的描述方面都有着很浓烈的宗教色彩,尤其是所宣扬的基督教的骑士精神。抑或也可以说,骑士文学为基督教文化增添了一个新的元素,但无论是法国的、英国的还是德意志的骑士文学似乎都没有十分明显的特点。

三、宫廷文化

骑士的竞技大赛、为骑士晋封仪式举行的盛典活动催生了中世纪的宫廷生活和宫廷文化。中世纪的德意志没有固定的国都,国王在各地王室的领地上建立城堡,从一个城堡巡游到另一个城堡,因而在德意志的历史上有了较为独特的“行宫”(Pfalz),以及专门管理行宫的“行宫伯爵”(Pfalzgraf)。行宫以及宫廷(Hof)通常是在王室领地内的一个建筑群,是王国长期或者短期居住的场所,不仅有各种生活必需的设施,还设有小教堂,召集会议以及举行交际活动的大厅。不仅王室领地建有这样的行宫,大诸侯、大主教的领地也有类似的建筑群,可以这样说,行宫是各个地区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文化中心,骑士的晋封仪式以及在此之后举行的竞技大赛、大型的庆典活动乃至教会的重大庆典活动都是在行宫所在地举行。12世纪最大的宫廷庆典活动是1184年举行的,弗里德里希一世在美因茨召开的宫廷会议(Hoftag),其后为他的儿子举行了骑士晋封仪式的盛典。根据亲临这次庆典的同时代的人记载,约有7万骑士到场,此外还有教士、市民等。在美因茨城外用木头建起一个供庆典所用的“行宫”,庆典活动持续了三天,消耗了大量的食物、葡萄酒和啤酒。

主教授职权之争之后,教会事务与世俗事务的界限日益清晰,世俗贵族作为一种新权势的政治影响力日益增强,诸侯与国王一样成为宫廷生活和宫廷文化的载体。12世纪末期修建的宫廷有:图林根的邦国伯爵赫尔曼一世(HermannⅠ.,1155—1217)修建的瓦尔特城堡,韦尔夫家族的狮子海因里希在不伦瑞克修建的宫廷,巴本贝尔格在维也纳的宫廷,迈森的马尔克伯爵、巴伐利亚的公爵在慕尼黑的宫廷,以及策林格的宫廷,当然还有那些教会诸侯的宫廷,等等。早期最活跃的当属雷根斯堡主教康拉德一世(KonradⅠ.von Raitenbuch,1070—1132)的宫廷。参加这些宫廷盛典的人们身着那个时代最时尚的服装,在共同聚餐的餐桌上有了种种规定,形成了参加者必须遵守的宫廷生活方式。

宫廷文化并不仅反映在宫廷的生活方式上,也体现在娱乐和消遣方面,如果说骑士文学反映的是骑士的精神,那么吟游诗人(Trobador)则是宫廷文化的一种特质。所谓的“吟游诗”是中世纪一种古老的抒情诗,用奥克语(Okzitanisch)书写,11世纪中期流行于法国的南部。阿奎丹公爵威廉九世(WilhelmⅨ,1071—1126)被公认为是中世纪的第一位吟游诗人,他用奥克语书写了很多歌颂骑士和描述宫廷生活的诗歌。吟游诗是随着骑士制度从法国南部经勃艮第传入德意志的宫廷,王室的封臣纷纷加入了这支吟游诗人的行列,改变了中世纪只有教士和修道士才能读会写的文化现象,甚至一些贵族妇女也为了能阅读宫廷诗歌学会了读写。豪森的弗里德里希(Freidrich von Hausen,1150—1190)是弗里德里希一世皇帝的王室封臣,专门负责王室的圣器管理,他同时还是那个时期最著名的宫廷诗人(Minnersnger),在莱茵河流域地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莱茵宫廷诗歌流派(Rheinischer Minnesang),又称豪森流派(Hausen - Schule)。宫廷诗歌歌颂的是国王、诸侯的家族,因而也具有了历史编年史的体裁,例如《埃伯斯海姆的年代记》(Chronicon Ebersheimense)和《维尔夫家族史》(Historia Welforum)。宫廷诗歌还具有教导的功能,通常是用讽喻的口吻劝导人们避免做那些无道德、有害于人的事情,例如《瓦尔特堡上的歌者之战》(Sngerkrieg auf der Warburg)。宫廷诗歌还有消遣的作用,例如《美酒、女人和色子》(Wein, Weib,Würfelspiel)。无论是哪一种体裁的宫廷诗歌都会涉及到勇敢和爱情这两个永恒的主体,因而极易在全社会普及和流行。流浪的艺人、云游四方的诗人吟唱着宫廷诗歌从一个宫廷到另一个宫廷,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同样也在大众中找到了知音,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市民文化。 vBPFznBj5gUhBdggm9/sUj9IISf7l1UUavQF9wcOYj85rVytAuO/cz1za/yPmc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