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防止触电的基本措施主要有绝缘、屏护、间距、安全电压、漏电保护、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等。
良好的绝缘是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直接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如图2-10所示。
图2-10 绝缘
划重点
绝缘是通过绝缘材料使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实现电气隔离,从而确保设备能够长期安全正常的工作,同时防止人体触及带电部分时发生触电事故。
1 电工作业人员在拉合电气设备刀闸时,应佩戴绝缘手套,实现与电气设备操作杆之间的电气隔离。
图2-10 绝缘(续)
2 在电工操作中,大多数工具、设备等的外壳或手柄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可实现与内部带电部分的电气隔离。
多说两句!
绝缘手套、绝缘鞋及各种维修工具的绝缘手柄都可以起到绝缘防护的作用,如图2-11所示。其绝缘性能必须满足国家现行的绝缘标准。
图2-11 绝缘防护设备
目前,常用的绝缘材料有玻璃、云母、木材、塑料、胶木、布、纸、漆等。每种材料的绝缘性能和耐压数值不同,应视情况合理选择。
图2-12为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的绝缘测试。
图2-12 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的绝缘测试
划重点
绝缘材料在腐蚀性气体、蒸汽、粉尘、机械损伤的作用下,绝缘性能会下降,应严格按照电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同的绝缘防护设备均有相应的绝缘测试设备。例如,可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对绝缘手套和绝缘鞋进行定期绝缘和耐高压测试。
常见绝缘防护设备的定期检测参数见表2-1。
表2-1常见绝缘防护设备的定期检测参数
屏护是使用防护装置将带电体所涉及的场所或区域隔离,如图2-13所示,防止电工作业人员和非电工作业人员因靠近带电体而引发直接触电事故。
图2-13 屏护
划重点
常见的屏护措施有围栏屏护、护盖屏护、箱体屏护等。屏护装置必须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耐火性能。若材质为金属,则必须采取接地(或接零)处理,防止屏护装置意外带电造成触电事故。
间距是在电工作业时,电工作业人员与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应保持的安全距离,如图2-14所示。正确的间距可以防止人体触电、电气短路、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图2-14 间距
线路电压为330kV时的安全距离应大于6m。
带电体的电压不同,类型不同,安装方式不同,电工作业时所需保持的间距也不一样。安全间距一般取决于电压、设备类型、安装方式等相关因素。
表2-2为间距类型及说明。
表2-2 间距类型及说明
安全电压是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规定的一系列不会危及人体的安全电压值,即把可能加在人体上的电压限制在某一范围内,该范围内的电压在人体内产生的电流不会造成伤害,如图2-15所示。
图2-15 安全电压
多说两句!
需要注意,安全电压仅为特低电压的保护形式,不能认为采用了“安全”特低电压就可以绝对防止触电事故。安全特低电压必须由安全电源供电,如安全隔离变压器、蓄电池及独立供电的柴油发电机,即使在故障时,仍能确保输出端子上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值。
漏电保护是借助漏电保护器件实现对线路或设备的保护,防止人体触及漏电线路或设备时发生触电事故。
漏电是电气设备或线路绝缘损坏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导电部分破损时,如果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此时电流就由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大地构成通路,形成电流,即漏电电流。当漏电电流达到或超过规定允许值(一般不大于30mA)时,漏电保护器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或报警,可保证人身安全,如图2-16所示。
图2-16 漏电保护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间接触电防护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如图2-17所示。
图2-17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划重点
1 保护接零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电源侧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工作零线或保护零线相连接。
2 当某相带电部分碰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对零线的单相短路回路,由于短路电流较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保护装置或自动跳闸,从而切断电流,保障人身安全。
3 保护接地是将电气设备平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用专门设置的接地装置进行良好的金属连接,当设备金属外壳意外带电时,可消除或减小触电的危险。保护接地常用于低压不接地配电网中的电气设备。
触电事故发生后,救护者要保持冷静,首先观察现场,推断触电原因,然后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实施救援,让触电者尽快摆脱触电环境,如图2-18所示。
图2-18 摆脱触电环境
划重点
1 发现触电者触电倒地,且触电情况不明时,应及时切断电源总开关。
2 若漏电线压在触电者身上,则可以利用干燥绝缘棒、竹竿、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绝缘物挑开触电者身上的漏电线。
多说两句!
特别注意,整个施救过程要迅速、果断,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实施救援,以争取宝贵的救护时间,绝对不可直接拉拽触电者,否则极易造成连带触电。
触电者脱离触电环境后,不要随便移动,应将触电者放平,使其仰卧,并迅速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腰带等,保证正常呼吸,疏散围观者,保证周围空气畅通,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就可以根据触电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救护。
当发生触电事故时,若触电者意识丧失,应在10s内迅速观察并判断触电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
图2-19为触电后呼吸、心跳情况的判断方法。
图2-19触电后呼吸、心跳情况的判断方法
划重点
1 首先察看触电者的腹部、胸部等有无起伏动作;接着用耳朵贴近触电者的口、鼻处,感觉触电者是否有呼吸气流。
2 用一只手扶住触电者的头部,用另一只手摸颈部动脉,感觉是否有脉搏。
当触电者无呼吸也无颈部脉搏时,才可以判定触电者呼吸、心跳停止。
图2-20为触电者的正确仰卧姿势。
图2-20 触电者的正确仰卧姿势
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假牙等,均应尽快清理,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无论选用何种畅通气道(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触电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
多说两句!
若触电者已经失去知觉,但仍有轻微的呼吸和心跳,应让触电者就地仰卧平躺,让气道通畅,解开触电者的衣服及有碍于呼吸的腰带等,呼叫触电者或轻拍触电者肩部,判断触电者意识是否丧失。在触电者神志不清时,不要摇动触电者的头部或呼叫触电者。
在通常的情况下,若正规医疗救援不能及时到位,而触电者已无呼吸,但是仍然有心跳时,应及时采用人工呼吸法救治。
图2-21为人工呼吸前的准备工作。
图2-21 人工呼吸前的准备工作
划重点
在人工呼吸前,首先要确保触电者口、鼻畅通,然后迅速采用正确规范的手法做好人工呼吸前的准备工作。
做完前期准备后,开始进行人工呼吸。图2-22为人工呼吸的方法。
图2-22 人工呼吸的方法
1 救护者首先深吸一口气,紧贴着触电者的嘴巴大口吹气,使其胸部膨胀,然后换气,放开触电者的鼻子,使触电者自动呼气,如此反复,吹气时间为2~3s,放松时间为2~3s,5s左右为一个循环。重复操作,中间不可间断,直到触电者苏醒为止。
2 在人工呼吸时,救护者在吹气时要捏紧鼻子,紧贴嘴巴,不能漏气,放松时,应能使触电者自动呼气,对体弱者和儿童吹气时只可小口吹气,以免肺泡破裂。
若触电者的嘴巴或鼻子被电伤无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时,也可以采用牵手呼吸法救治,如图2-23所示。
图2-23 牵手呼吸法
1 垫高肩部。首先使触电者仰卧,最好用柔软的物品(如衣服等)垫高肩部,头部后仰。
图2-23 牵手呼吸法(续)
划重点
2 救护者蹲跪在触电者头部附近,两只手握住触电者的手腕,让触电者两臂在胸前弯曲,让触电者呼气。注意,在操作过程中用力不要过猛。
3 救护者将触电者两臂从胸前向头顶上方伸直,让触电者吸气。
在触电者心音微弱、心跳停止或脉搏短而不规则的情况下,可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法帮助触电者恢复正常心跳,如图2-24所示。
图2-24 胸外心脏按压法
1 让触电者仰卧,解开衣服和腰带,救护者跪在触电者腰部两侧或跪在触电者一侧。
2 救护者将左手掌放在触电者的胸骨按压区,中指对准颈部凹陷的下端,右手掌压在左手掌上,用力垂直向下挤压。成人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一般在实际救治时,应每按压30次后,实施两次人工呼吸。
多说两句!
在抢救过程中,要不断观察触电者的面部动作,若嘴唇稍有开合,眼皮微微活动,喉部有吞咽动作,则说明触电者已有呼吸,可停止救助。如果触电者仍没有呼吸,则需要同时利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法。如果触电者身体僵冷,医生也证明无法救治时,才可以放弃治疗。反之,如果触电者瞳孔变小,皮肤变红,则说明抢救收到了效果,应继续救治。
寻找正确的按压点:可将右手食指和中指沿着触电者的右侧肋骨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结合处的中点,如图2-25所示。
图2-25 胸外心脏按压法的按压点
划重点
将两根手指并齐,中指放置在胸骨与肋骨结合处的中点位置,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按压区),将左手的手掌根紧挨着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将定位的右手移开,并将掌根重叠放在左手背上,有规律地按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