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胖孩子”要养成运动习惯

运动可以帮助“胖孩子”消耗能量,有利于恢复健康体重。想要通过运动来控制体重,必须要长期坚持,结合控制饮食,才能达到目标。有一部分孩子即使通过运动达到了健康体重,但一不注意饮食控制,或者停止运动,体重就会很快反弹,甚至比原来更重,所以坚持长期规律的运动很重要。那孩子怎样才会喜欢运动呢?哪些运动更有利于孩子控制体重呢?

运动习惯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行为能坚持21天(3周),就会形成习惯。坚持3个月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热爱运动的稳定习惯呢?

首先,我们把坚持运动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第1周)——刻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事实上,大多数“胖孩子”并不喜欢运动,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提醒”“监督”孩子,帮助他们培养运动的习惯。家长需要为孩子安排运动时间,保证他们有足够的、完整的时间做运动,也许孩子刚开始会不习惯、不舒服,甚至反抗、反感、不耐烦,但请告诉孩子减肥的重要性和坚持运动的必要性。

2. 第二阶段(第2~3周)——鼓励孩子重复运动、坚持运动

坚持1周后,大多数孩子会慢慢习惯运动,但是还需要意志力克服懒惰。这个阶段是最容易坚持下去,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刺激”的阶段。一旦缺少家长的鼓励,或遇见诱人的甜食饮料,或生病感冒,或其他任何不用再坚持运动的借口,孩子就很容易放弃。

在这个阶段,除了鼓励孩子,家长还需要“保护”孩子周围的氛围,比如家里不再买高能量的零食;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防止生病等;对孩子周围的同学、朋友甚至爷爷奶奶做好心理建设,让他们与你保持一致,强调孩子坚持运动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运动;对孩子已经坚持运动1周的行为表示赞赏,并继续鼓励孩子度过这个阶段;甚至可以帮助孩子在床头或者门上写下箴言,提醒孩子坚持运动。

3. 第三阶段(第4周至3个月)——运动习惯形成稳定习惯

一旦完成这个阶段,孩子的运动习惯就会稳定地形成。日常生活中,运动已经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运动,孩子会觉得缺了点什么。

运动观念和行为的建设

在形成运动习惯以及稳定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做的是:

1. 培养孩子运动的观念

为孩子讲述肥胖的危害及可能产生的恶性后果;宣传运动的好处,比如不但可以控制体重,还能锻炼身体柔韧性、锻炼大脑、提高智商;可以寻找关于运动的视频或影片,与孩子共同观看,让孩子领略运动的魅力;强调运动的重要性,运动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任何事情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2. 培养孩子运动的行为

在培养运动观念的基础上,转“理论”为“实际行动”,培养孩子运动的行为。家长的运动习惯、学校的氛围以及孩子周围同学、朋友的运动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影响。

● 学校的氛围:课间操、体育课、运动会、小型的运动比赛等均是促进孩子培养运动行为的良好氛围;

● 家长的支持:家长本人具备良好的运动习惯、陪伴并参与孩子的各种活动而不是玩手机、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并影响孩子的观念、有意识地增加孩子运动的机会如减少专车接送等均是家长能够提供的支持。

强化运动行为的技巧

除了周围环境的影响,家长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帮助孩子积极建立运动习惯,激发运动潜能,强化运动行为,让孩子坚持下去。家长可采用的方式包括:

1. 代币奖励法

代币奖励法主要是通过奖励来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可以是小红花、印章之类的符号,也可以是记分卡等。比如家长可以和“胖孩子”约定规则:积分达到10分可以换取一个喜欢的玩具;20分可以换取一个更贵重的礼物等;如果连续3天没有完成任务,就采取“处罚”措施,比如做一次大扫除、为全家洗一次衣服等。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奖励政策来强化正向行为,通过处罚措施来消除消极行为。大多“胖孩子”并不喜欢运动,所以家长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帮助孩子逐渐建立运动习惯。

2. 陪伴运动法

家长的陪伴对孩子的坚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诱惑,比如看动画片、想吃甜食、偷懒等。这时候家长的态度很关键。家长可以选择陪伴孩子运动,增加孩子对运动的依从性。

(1)主动陪伴运动

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习惯。家长热爱运动,孩子体重保持得也不会太差。所以家长陪伴孩子运动,不但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控制体重也能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2)鼓励孩子和朋友结伴运动

鼓励孩子与爱好运动的同龄人交友,和朋友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运动,这种运动习惯会坚持得更好。

运动的安全性

孩子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始终注意保护自己。

● 不要盲目参加超过自己体能的运动,防止造成损伤;

● 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医生、体育老师甚至运动专家的意见和运动计划进行科学的锻炼;

● 饭后、睡前,或在疲劳、患病、饥饿等情况下,可以暂停锻炼,防止造成低血糖、无法入眠、加重病情等不良后果;

● 锻炼前应做准备活动,预防运动损伤;锻炼强度应逐渐递增,便于身体适应,再逐渐递减,防止突然产生休克等后果;

● 锻炼过程中勿大量饮水,防止增加心脏负担,或引起胃肠不适;锻炼结束后少量多次补水,不要立即洗冷水澡;

● 锻炼强度及锻炼种类应根据医生或者运动专家的要求,比如有心脏疾病的孩子,应注意控制强度,防止引发心脏病;肥胖程度较高的孩子,应避免做跳跃、快跑等运动,防止造成膝盖损伤。

运动种类的选择

不管是学校的活动还是自主选择的运动,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体重。锻炼的过程不但对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益,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和沟通技能。

1. 团队运动

团队运动可以锻炼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比如篮球、足球、网球、排球等。同时一个好的指导教练、一群积极向上的同伴,都可以督促孩子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

2. 独立运动

并非每个孩子都喜欢团队活动,有些孩子由于自卑或者内向,对团队活动感觉不舒服,这时候家长不要强迫,毕竟还可以选择很多独立运动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比如跑步、快走、游泳、动感单车、跳绳等。对过于肥胖的孩子来讲,快走和游泳是更好的选择。

(1)有氧运动

可以帮助增加心肺功能,消耗脂肪,如跑步、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

(2)抗阻运动

可以帮助保持或增加肌肉量,比如哑铃、平板撑、仰卧起坐等。

总之,长期坚持规律的运动,除了可以消耗能量,有利于维持孩子的健康体重,还可以帮助孩子锻炼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另外,锻炼要从热身和拉伸运动开始,防止孩子受伤;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适合孩子的运动,并准备合适的设备,为孩子讲授运动的要点和规则,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选择超过孩子承受力的运动,注意保护孩子的膝关节,等等。 yEf1xZ4c2zIEsQ9mJIus+u0/RpEIMMFvvsTGG9ukNPwuO+MKFQseNeL5dzP0Cq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