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课程中,孩子接受的关于自我认知、选择和改变的启发引导教育,为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中国的教育讲究“提前”。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比如认字和学汉语拼音,甚至两位数加减法恨不得都在幼儿园就学完。中学的内容提前到小学,而在中学的时候,数学课上恨不得把大学的高等数学都讲完了……原来觉得外国的教育都不着急,都是慢慢来,可有个星期孩子的一天学校活动,让我感觉新西兰的教育在教孩子人生哲理上比较着急。孩子回来绘声绘色地描述,听来像是把我们当年在五百强公司职场培训中接受的一些内容,提前在中学进行了讲解。这些课程内容所包含的道理,可能很多人一生也不会接触。
孩子的学校每半年有一次营地日(Base Day),学校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来给孩子讲“人生哲理课”。这是以年级为单位的全天的课程,更恰当地说,应该叫作活动。
认识自己的性格,是自知的重要部分。老师先给孩子们介绍了四种主要的性格分类,并且让孩子通过测试来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样的性格。在中国,我们在企业工作时曾经参加过类似培训,进行性格测试,有九型人格,分别有老虎、孔雀、变色龙,等等。那次,孩子的学校从校外请来培训公司,用水獭、狮子、金毛犬和海狸来做性格分类,通过认知不同人的性格特点,来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性格,同时也了解他人的性格特点。
1.Otter(水獭)——积极、喜欢找乐子、活跃、外向、乐天派、永远坐不住,但是容易惹麻烦。
2.Lion(狮子)——领导者,热情、喜欢掌控一切、自信、有了目标就会努力,但有时说话不给人留余地。
3.Golden retriever(金毛犬)——聆听者,和平、不喜欢拒绝人、有责任感、友好,但有时会因为太温柔而受欺骗。
4.Beaver(海狸)——努力、认真、爱刨根问底、坚持,但有时会太严肃、死板。
除了用动物的形象来给自己的性格分类,老师还在白板上列出几十个和性格相关的词汇,让孩子们从中挑选五个认为自己具有的人格,写在一张纸上,这是孩子眼中的自己。
接着,每个孩子的背后都贴上一张白纸,每个学生要在其他五个学生背上,写出一个自己认为能代表那个学生性格的词语。
女儿自己挑选的五个词是温和、助人、善良、耐心、友好。
学生们写下的五个词是温和、助人、善良、创意、关心。
老师接着让学生们自己比较一下,本人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让孩子们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什么样的,还有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不同。
一个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因为任何时候都需要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选择有大有小,但是,什么对自己来说更重要呢?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系列的选择题,通过选择来启发孩子们思考和讨论,什么样的选择对“你”来说更重要。
老师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值得思考,又有些令人纠结。看看这些问题,能够想象课上的讨论气氛该有多么活跃。举一个例子,有以下两个选择:
A:你在第三世界国家,很穷,医疗也没有保障,生活比较艰辛,但是你有自由。
B:你在发达国家的监狱里待着,衣、食、住都有保障,但是你没有自由,不能和家人在一起。
一开始女儿选择了B,想舒服地在发达国家的监狱里待着。这个选择除了没有自由,其他都有,但纠结点在于不能和家人在一起。考虑再三,她认为和家人在一起很重要,于是最后选择了A。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选择和决定的过程不也经常是这样吗?孩子在纠结的过程中,意识到什么对她是最重要的,体会到了选择和做艰难决定的过程。
老师讲述了“关于你自己,哪些方面可以改变,哪些不可以改变”的课题,告诉学生造成自己特性的因素有三大类:基因遗传、环境因素和你自己的选择。每一个特性可能是因为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造成的。比如老师告诉大家卷舌头这项功能,不是谁都会的,这是由基因遗传的。孩子的爸爸妈妈只要有一个人会卷舌头,孩子有99%的机率会。但是,如果孩子的爸爸妈妈都不会卷舌头,孩子无论多努力去学,也是学不会的。
老师给孩子们每人一张表格,我把文字内容翻译了一下,经同意,把女儿的回答也勾了出来:
大家会发现,在特性的成因里,都有一列叫作“选择”,这体现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有些自身的特性不是由基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他们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对于这些特性,如果你想改变,你就有能力改变。这是自己掌握命运的一种方式,让孩子们慢慢脱离“受害者心态”,脱离抱怨,以负责任的态度,拥有健康的生活。
孩子一天的营地日活动结束了,回家后向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天的情景。我听后由衷地感到高兴。那次课程中,孩子接受的对于自我认知、选择和改变的启发引导教育,为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希望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样,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认识自我、懂得选择、了解如何通过努力去掌控自己命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