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史教育与文化保护

这就是历史,它注定永远都在,但能否在很久以后还能让后人看到、感觉到,要看历史教育以及对文化的保护情况如何了。

学习历史,了解文化,好处不言而喻。新西兰的历史很短,比起耳熟能详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这里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和文化确实没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但是,新西兰社会关于历史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做得却不错。

孩子刚来新西兰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她的课程表中,居然有一门课叫毛利文化。老师是当地的毛利人,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毛利语言和文化小知识。我们是来接受新西兰的西方教育的,怎么还给加上了毛利文化这门课程?慢慢地,我们知道了,若要谈及新西兰的历史,绝对绕不开毛利族群和他们的文化。因为毛利族是新西兰的土著民族,1840年英国人与他们签署的《怀唐伊条约》揭开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新篇,而《怀唐伊条约》则被视为新西兰的建国文献。所以,新西兰的教育部要求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设置都要包含毛利文化的课程。

新西兰不仅专门设置了毛利文化课,在孩子的人文课中,也渗透着形式多样的历史学习。记得在女儿刚入学的第一学期,老师为孩子们每人“分配”一个历史人物,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学习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以及历史贡献,并且制作一个简报,在班里进行演示。女儿被分配到的人物是亨利·威廉姆斯(Henry Williams),是他在1840年,把由英国委任的第一任新西兰总督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起草的协议翻译成毛利文。孩子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了解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而且,我觉得这种学习方法远远好于我当年那种画重点、背重点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除了毛利课和人文课,学校还会在各种学校的活动中体现出毛利文化的元素。比如在学校组织的一次野营活动中,孩子们外出一周,到毛利人的部落访问和住宿。男孩子学习一种叫作哈卡(Haka)的毛利战舞,女学生则学习制作和舞弄一种叫作“泼依”的小物件,基本上就是一根绳子的一头系着一个如沙包大小的塑料袋,甩起绳来打在身上发出“噗噗”的声音,人多了一起玩,还挺有趣。那个哈卡战舞气势恢宏。如果你关注英式橄榄球,一定知道新西兰的国家橄榄球队——全黑队,他们在每次比赛开场前都会表演哈卡。有些新西兰的中学,在各种重要的集体活动中,男孩子们都会排练和表演哈卡开场舞。孩子们在学校活动里融入这种表演,对毛利文化是一种尊重,也会自然地让人联想到新西兰的历史。

我在新西兰读的高等教育学课程中,其中有一门必修课就是围绕《怀唐伊条约》的历史展开,了解条约签署后的纠纷及处理过程,以及作为在新西兰的教师,如何将《怀唐伊条约》的精神贯穿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去。阅读大量相关文史资料后,我对《怀唐伊条约》的签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协议最初签署于1840年2月6日,但如果不是亨利·威廉姆斯(就是女儿人文课里研究的那位历史人物)把英文条约中的“Sovereignty”(主权)这个英文词在毛利翻译版本中淡化为“管理”,毛利人当年是绝对不会签署那份《怀唐伊条约》的。《怀唐伊条约》的签署,使新西兰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也揭开了百年纠纷的序幕。毛利族群在签署条约后发现,英国人的许多做法并非当时在条约中约定的那样,之后还爆发了一些战争。毛利族群不断地向英国人申诉、索赔,而英国女王后来也承认了英国的一些做法违背了条约的精神,对毛利族群进行了赔偿。新西兰政府后来还特别成立了“条约审理委员会”(Treaty Tribunal),来受理毛利族群关于《怀唐伊条约》签署后,认为英女王违约的行为。这个委员会直到现在还在正常工作,这表现出对原住民的尊重,但也引起一些其他族群的异议。毕竟,现在的新西兰已经是一个民族多元化的社会。

后来,我与几位华人朋友从奥克兰自驾北上200公里,到新西兰的发源地怀唐伊小住了两日。我参观了《怀唐伊条约》签署地的遗址,听到了博物馆讲解员关于那段重要历史的介绍,讲解员的上八代祖父就是当年签署协议的毛利族长之一,让我顿时有了历史就在眼前的感觉。

在回程的途中,我们还造访了签署《怀唐伊条约》后建立的新西兰的第一任首都——Russell。这个小镇现在只有不到1000个常住居民,而英国女王20世纪60年代访问新西兰时,还特意访问了这个对于新西兰颇有历史意义的小镇。在这座小镇里,坐落着新西兰的第一座教堂、第一个海关“大楼”。参观小镇的博物馆,介绍小册子上静静地写着:“我们了解并珍爱小镇的历史,一直在努力使它避免纷扰、冒进的变化节奏。”这就是历史,它注定永远都在,但能否在很久以后还能让后人看到、感觉到,要看历史教育以及对文化的保护情况如何了。 RxT9X3KtVqr7VPzoHLSopUE7ObJ9QVcp+ZikBa5qNZyf+5bPKhfo0C+v4O1Vd0Q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