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野营变成文化

有政府在户外野营资源上的大力投入,有学校理念和经验的保障,再加上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野营成为深入新西兰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

我曾作为家长志愿者参加了女儿年级举办的野营。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可我脑海里还时常浮现出野营活动的种种场景。后来,我帮助安排来新西兰微留学的几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了学校的野营活动。他们在外两天,攀岩、戏水,亲近大自然,玩得十分开心,我真切地体会到新西兰学校的野营活动已经是一种文化。

回顾我在新西兰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参加学校的野营活动后,我觉得新西兰野营文化的养成是有其肥沃的土壤的。

国家资源的支撑

我时常感慨上天对新西兰在户外自然资源上的眷顾,而新西兰从国家层面也给予了新西兰人亲近大自然相当有力的支撑。我不是野营专家,但通过一些调研了解到,新西兰政府在户外野营方面提供的资源实在是太多了!

新西兰的自然环境保护部管理和维护着新西兰境内众多的野营营地。那些营地是野营旅行者可以安营扎寨的地方,分为以下几种:

服务营地(Serviced campsites) ,每人/夜的费用约15纽币。这类营地有较为完备的服务设施,比如抽水厕所、自来水、厨房、热水淋浴、垃圾收取、洗衣设备、烧烤、篝火和野餐桌等,各种类型的车都可以到达。

风景营地(Scenic campsites) ,每人/夜的费用约10纽币。这类营地与服务营地相比,服务设施相对少一些。有厕所、自来水,可以开车或乘船到达。这里提供烧烤、壁炉、冷水淋浴、野餐桌和垃圾桶等服务和设施。

标准营地(Standard campsites) ,每人/夜的费用约6纽币。这类营地的服务设施就更少一些,提供厕所(非抽水式)和饮用水源(自来水、溪水或湖水),可以开车或坐船到达。这里可能提供烧烤、壁炉、冷水淋浴、野餐桌和垃圾桶等服务和设施。

基本营地(Basic campsites) ,免费。这类营地的设施非常有限,基本上需要自己准备好一切。厕所会很简易,饮用水可能来自储水罐或是溪流、湖水。

偏僻营地(Backcountry campsites) ,每人每夜的费用不同。营地设施简陋,只有厕所、饮用水。如果你事先要求,可能会提供炊事设备。

这些营地在新西兰境内星罗棋布,政府提供非常方便的网站,可以让旅行者快速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目的营地。网站还提供下载服务,旅行者可以免费下载北岛和南岛的营地详细目录。目录标注出了每个营地的种类、设施和GPS经纬度等信息,参见下图。

学校体系的保障

新西兰的学校几乎每年都会组织野营活动,不是那种一天来回的春游、秋游,而是至少要在外面过夜。有些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组织,有些学校晚些,比如从六年级开始组织。

那次当女儿年级野营活动的家长志愿者,我了解了一些野营活动的组织工作,着实让人放心,这也成为能够支持新西兰野营文化的保障。

像这样大规模的活动当然少不了做计划。从我被选为家长志愿者开始,学校就不断地给我提供一些野营的相关信息,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家长志愿者和学校老师的见面准备会。会上,每位志愿者家长都拿到了一本家长手册,长达40页,密密麻麻的都是关于这五天野营的活动安排。这份手册列出了家长的职责和期望,提供了每一个营地负责人和老师的联系电话。

营地手册

因为所有的活动,包括火山穿越、白水漂流、攀岩、山地自行车、参观博物馆、岩洞探秘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会参加,所以在三天的时间里,学校做出了非常详尽的对住宿、交通、活动的安排,还有精确的时间安排。

在家长手册当中,还有关于学生的详细信息,比如有些学生对某种食品过敏,一些学生害怕游泳,或者有些学生有其他身体方面的疾病需要特殊照顾等。我看到老师的野营手册里,其所在营地所有学生的照片和名字一一对应地列出,方便老师辨识,因为营地的老师并不一定是代课老师,可能有些学生不认识。

学校有一个长期合作的专门组织户外活动的公司。这个公司在组织工作上非常有经验。它们强强联合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只有这样,它们才有胆量和能力在相近两周内,组织3~13年级的每个班级前往不同的野营地进行不同内容的活动。

家庭环境的熏陶

和女儿班级中本地学生的家长接触,发现他们几乎都有野营的经历,这些野营的经验是他们小时候跟着家长或是参加学校的野营活动获得的。

和野营相关的一些能力看来也是从小培养。人们都说新西兰是个大农村,其实这种说法也不算夸张。我在和同去野营的家长志愿者们聊天的过程中,对他们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有两位妈妈,开着巨大的拖车,为学校运输野营设备和学生的行李。而这些拖车,不是租来的,而是她们自己的,她们虽然有自己的工作,但还是住在农场里,过的就是农场生活。

野营的行李拖车

野营中和几位新西兰本地长大的志愿者妈妈聊天,得知她们竟然在16岁学会开车后,她们车的后面就老是挂着辆拖车。更令我惊讶的是,一位妈妈说她的爸爸在她8岁时就给她搞来一辆小摩托车,就让她在自家的农场中骑。爸爸骑着大摩托,女儿骑着小摩托,父女俩一起到山那头去赶羊,那该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

那次还碰到一位本地的志愿者爸爸。他年轻时作为背包客曾去非洲的丛林旅行了9个月,户外经验非常丰富。他说,过两年等7年级的女儿大些,他会带着一儿一女到非洲去野营一个月,让孩子们也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我想也就是这样,在一代一代家庭持续的熏陶下,新西兰的野营文化有了来自家庭的成长土壤。

每年外出野营是新西兰中小学教育的一个诱人标签。有政府在户外野营资源上的大力投入,有学校理念和经验的保障,再加上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野营成为深入新西兰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使人类与自然更亲近。 PDqZgLVz/gp/I1CSm4YTeSNDfNJ3N2UBCwA0/+xe/U2GyypxfYi1K9ssy++0Lc3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