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摄影基础:对焦、曝光、白平衡

在旅行拍摄之前,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些摄影的基础知识。如果想要将眼前的场景准确地记录到照片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准确对焦,保证拍摄主体是清晰的;合理曝光,保证照片的亮度合适,画面不抖动;利用白平衡,控制照片在当前环境下的色彩。

相机设置

在出门拍摄前,我们首先需要检查一下相机的设置,这是确保拍摄顺利的重要环节。

(1)照片格式及大小设置

相机提供的拍摄格式及大小有很多,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情况,我们需要把照片设置为最大尺寸、最高精度,并选择Raw+Jpeg格式拍摄。Raw格式保存了照片完整的原始信息,后期调整会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对于曝光不足的照片、夜晚的照片,Raw格式很可能会帮助我们救回“废片”。

(2)曝光模式、色彩模式

曝光模式,也就是相机转盘处的挡位。我个人最常用的挡位是A挡光圈优先,偶尔也会使用M挡手动曝光。对于新手来说,使用P挡程序自动曝光也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让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选择拍摄内容上。

一般相机里都有标准、人像、风光等色彩模式的选项,可以微调照片的鲜艳度、锐度。这些模式根据拍摄需要调整就可以,其实差别也不是很大。但是,有些相机是自带一些特殊效果的,也就是内置的“滤镜”,它们对照片的影响非常大,除非特殊场合可以使用一下,在平时是需要关闭的。

(3)其他设置

检查相机的其他设置。比如镜头处的AF自动对焦、MF手动对焦、防抖开关,它们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相机是否开启了特殊模式(如自拍模式)?相机的曝光补偿是否归零?ISO感光度是否因为此前的夜间拍摄而数值较高?……最后,试拍一张,确保相机电池和存储卡正常工作。

对焦

我们想要拍摄的画面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物体,选择对焦在哪里,哪里就是最清晰的。一般来说,我们要对焦在视觉重点的位置,比如人物的眼睛处、花朵的花蕊处等。在按快门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对焦点。当前相机的对焦系统越来越强大,不同机型之间也有不小的差异。在这里以最常见的单点对焦为例:即手动选择对焦点。在相机提供的对焦点中,我们可以随时选择及变换对焦点。一般来说中间对焦点是最灵敏、最准确的。

(1)单次自动对焦(AF-S)

这是最常用的对焦方法,几乎对所有场景都有效。在单次自动对焦的模式下半按快门(慢慢地按相机快门时,大约按到一半时会觉察到有一种阻滞感,这时候快门并没有释放,就是半按快门的状态),我们很快会听到对焦提示音,这就意味着相机完成对焦。此时保持半按快门不动,就可以暂时固定住焦点,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平移相机重新构图。构图完毕后,我们再将快门按到底,此时会听到“咔嚓”声,这样才算是完成拍照的过程。

有时候,在半按快门后相机并没有对焦成功,反而在不停地“拉风箱”—所谓“拉风箱”,就是因为自动对焦时无法对准,镜头前后来回反复对焦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反差很小的地方对焦时容易发生。比如拍摄一面白色的墙,直接对焦在白色的位置,相机是无法对焦的,我们需要寻找墙上的裂纹、装饰等具有反差的地方,把焦点设置在那里才可以完成对焦。另外,在光线太暗的环境里也比较难对焦,这时就需要手动对焦了。

(2)连续自动对焦(AF-C)

和单次自动对焦相比,连续自动对焦在半按快门的状态下会不断地对焦,直到快门完全按下为止。这对于拍摄运动物体,比如奔跑中的小动物,是比较方便的。

(3)手动对焦(MF)

在单次对焦无法完成的场合,比如需要对焦在完全没有反差的位置,比如在相机必须固定住的情况却没有合适的对焦点,比如要用微距镜头精确对焦在准确位置时,比如在大逆光的场合拍摄人物时……我们就可以使用手动对焦了。

img

焦距:35mm 光圈:f/3.2 快门速度:1/125s ISO感光度:640
使用单次自动对焦(AF-S)模式,先将中心对焦点对准右侧灯笼上的文字,半按快门,听到对焦声音后平移相机重新构图,此时再全按快门完成拍摄。(日本东京,2017年12月)

曝光

光圈、快门、ISO感光度这三者的设置,共同决定了照片的亮度。在自动挡的模式下,相机的测光系统会根据场景进行测光,给出相应的光圈、快门、ISO感光度的值,所以,许多时候即便我们不在意参数的调整,相机也可以给出正确的曝光。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了解这些参数值的意义,在不同的拍摄场合使用光圈优先或者快门优先的模式,来获得我们想要的拍摄效果。

(1)光圈

我个人对于相机的理解,就是从光圈开始的。为什么别人拍出的照片主体是清晰的,而背景是虚化的?在摸索和学习中,我了解到光圈是决定照片景深的一个重要因素。景深,即相机对焦点前后成像清晰的范围,景深越大,照片清晰范围就越大。光圈越大,镜头焦距越大,相机离物体的距离越小,那么景深就越浅。说白了,如果我们想要拍出背景虚化的浅景深照片—通常是人像和静物题材,那么,选一支中焦或者长焦镜头,光圈调大,再靠近被摄物体拍摄就可以了。

而在街头摄影中,我们不一定需要较大的光圈,因为过浅的景深意味着照片的信息量也比较小,通常f/4.0左右的光圈是比较实用的。如果在夜间,为了获得合适的曝光值,我们可能会用到大光圈,但是此时一定要注意精准对焦。

img

焦距:50mm(等效焦距:80mm) 光圈:f/1.4 快门速度:1/640s ISO感光度:800
拍摄人物,使用大光圈,可以很好地虚化背景,让人物主体突出。(德国慕尼黑郊外,2014年2月)

img

焦距:35mm 光圈:f/9.0 快门速度:1/400s ISO感光度:200
拍摄旅途中的风景,使用小光圈,获得全景深及更优异的画质。(芬兰赫尔辛基芬兰堡,2015年10月)

(2)快门

快门速度,即快门从打开到闭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被摄物体的“移动轨迹”会被记录下来。比如在拍摄街头快速行走的人物时,如果快门速度很高,人物的瞬间动作会清晰地呈现出来,大部分场合我们都需要这样做,防止“糊片”;但如果快门速度较低,照片会显示出人物在这一段时间里的移动轨迹,也就是下图中人物有“动感”的身影。

img

焦距:50mm 光圈:f/1.4 快门速度:1/40s ISO感光度:3200
深蓝色的夜空下是点亮了黄色灯光的圣母教堂,我用较低的快门速度拍摄两个男人路过的身影,让他们的身影有了“动感”。由于人物离镜头较近,所以1/40s的快门速度就可以拍出拖影。

(3)ISO感光度

ISO感光度,即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数值越大,相机对光线就越敏感。ISO值过高,照片的画质也会受到影响,变得粗糙。一方面,我们要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去使用过高的感光度,而具体ISO的值到什么程度,画质会有明显的下降,这个就和相机本身有关了;另一方面,照片拍到才是最重要的,在必须要提高ISO的时刻,比如光圈和快门都已达到极限但照片仍然曝光不足时,就有必要果断提升ISO、牺牲画质,来确保照片曝光正常。

img

焦距:15mm(等效焦距 30mm) 光圈:f/2.0 快门速度:1/60s ISO感光度:400
在香港岛,我站在过街天桥上拍摄桥下的街景。当时环境光线较弱,而我又是手持拍摄的,这就需要仔细设置各个参数值。使用A挡拍摄,首先确定的是ISO感光度。由于M43画幅相机本身的特性,过高的感光度一定会影响画质,于是将ISO感光度设置为400。如果后续有需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增加这个值。另外,需要捕捉街上人物的瞬间动作,快门速度也不可以太低。此时,通过调整光圈数值,相机会给出不同的快门速度值,为了照片曝光正常,必须选择大光圈拍摄。镜头的最大光圈是1.7,而我的设置是2.0,此时,相机给出的快门速度是1/60s,能够符合我的需求。(2015年10月,中国香港)

(4)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新手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的模式下,相机会自动测光,然而这个测光的效果我们不满意—不是亮了,就是暗了,这时候,我可以通过调整曝光补偿(如+1/3EV、-1/3EV)来让照片更暗或更亮一些。但这并不是相机对当前环境的压暗或提亮,而是改变了原来测光时相机给出的参数—在光圈优先模式下,增加曝光补偿,此时相机给出的快门速度也就随之提升了。

所以,曝光补偿使用起来很简单,也不需要想得太复杂。以A挡光圈优先为例,拍摄完一张照片,如果觉得照片太亮,就降低曝光补偿,用相同构图重新拍摄,反之,就提升曝光补偿。

白平衡

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白平衡决定了照片的冷暖调子,也就是照片是泛黄或者泛蓝的。关于白平衡和色温的具体概念,在这里不多讲,我想更多地谈一谈几种白平衡设置模式的应用场合。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理解一下“准确的白平衡”和我们“所需的白平衡”。准确的白平衡,可以理解为通过白平衡的设置尽量去还原实际场景,将我们肉眼看到的效果体现在照片中。比如在拍摄文物时,摄影师必须要准确地对白平衡进行校准。但是,在旅行摄影的许多场合中,我们往往更希望白平衡可以有一定的偏离,也就是使照片偏冷或偏暖,来表达创作意图,这就是“所需的白平衡”。

img

在不同的白平衡数值下,照片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白平衡设置得越高,照片就越泛黄。

(1)自动白平衡(AWB)

当前数码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模式可以说已经非常准确了,能够轻松应对大部分的拍摄场景。在环境色温太低或者太高时,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可能会有些不准确。

(2)场景白平衡(日光、多云……)

除了自动白平衡外,相机还会提供多种白平衡模式,用来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一般来说,有“日光”“阴天”“阴影”“钨丝灯”“白色荧光灯”这些不同的模式。在自动白平衡不准确时,或者想要通过更改白平衡来达到我们所需的拍摄效果时,可以尝试这些不同的模式调整白平衡。

(3)手动白平衡(K)

手动白平衡即是手动设置白平衡具体的数值。通常在自动白平衡及各种场景白平衡不奏效的时候,我喜欢利用手动设置白平衡来获得最佳的效果。当然,一般情况下无须将白平衡调整得那么精细,因为如果拍摄的是Raw格式,在后期软件里是可以修改白平衡的。

于是这又产生一个新问题,既然Raw格式可以后期调整白平衡,那么前期手动设置白平衡的意义在哪里呢?其实主要目的就是预览效果,从而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很多人会认为,既然白平衡可以后期调整,那整个拍摄过程中就可以完全不去管白平衡了。如果这样,拍摄者常常会错失对最终照片效果的预估,也就不会太留意现场光线的细节,这就很可能失去一些可以拍好照片的机会。 ay196cMYmUgFyQ5xzsvWD/Wezg9F72jnFYA8Ti0iaDjSlWBfM14NZZuJ3+4qNMp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