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出两个使用中国电科54所简算方法的计算实例。
示例1:设有C频段对流层散射通信站:
(1)射频频率5000 MHz。
(2)天线口发射功率300 W。
(3)收发天线增益均为38.2 dBi,天线介质耦合损耗1 dB。
(4)接收机噪声系数2.5 dB。
(5)4重空间分集2重带内频率分集。
(6)设计通信距离150 km。
(7)传输速率2.304 Mb/s,无FEC措施。
(8)BER指标1× 10 -5 。
(9)分集效果退化损失2 dB、modem解调损失2 dB。
试计算:
(1)该站型在华北平原地区( N s 值最小月均值为300)的传播可靠度。
(2)保持(1)中的传播可靠度,若采用FEC措施使设备能力提高3 dB,估计通信距离的延长量。
计算过程见表3-3。
表3-3 示例1计算过程
续表
给定长期传播可靠度(如90%、95%或99%),根据设备能力估算最大通信距离的流程为:
(1)首先根据经验预估一个可能达到的通信距离,按式(3-82)计算此时的标准差 σ 。
(2)按式(3-85)计算达到设计可靠度所需的电平余量(对于90%、95%或99%的可靠度分别需要1.28 σ 、1.64 σ 、2.33 σ 的余量)。
(3)按式(3-78)、式(3-79)计算理论门限电平。
(4)按式(3-80)计算允许的最大中值传输损耗。
(5)按式(3-70)计算最大通信距离。
(6)将第5步的结果与预估的数值比较,若二者相差较大,可按第5步的结果重新计算长期传输损耗的标准差 σ 并重复一遍2~5步。
示例2:设有Ku频段对流层散射通信站:
(1)中心频率15000 MHz。
(2)天线口发射功率80 W。
(3)收发天线增益均为43 dBi,天线介质耦合损耗2 dB。
(4)接收机噪声系数2.5 dB。
(5)9重空间分集LDPC纠错,室内实测BER=1× 10
-5
时所需
为2 dB(已含解调损失2.5 dB,使用式(3-78)计算无纠错时需要的理论
为2.5dB,编码增益大于3 dB)。
(6)传输速率2.304 Mb/s。
(7)传播可靠度指标95%。
(8)分集效果退化引起的工程损失为2 dB。
试计算该站型在华北平原地区( N s 值最小月均值为300)的最大通信距离。
计算过程见表3-4。
表3-4 示例2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