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同样误码率下所需的 E b / N 0 可能比前一信道模型下高5 dB或更多,并且更容易出现解调器失步的问题,故必须认真测试之:
(1)在较低的信噪比时可能滑码,逐渐升高 E b / N 0 ,至少BER降低到1×10 -4 后5分钟内不应再发生同步丢失、滑码的现象;
(2)由于此时主要依赖显分集(比如4重空间分集)来平滑衰落而基本没有频率分集起作用,所以在无滑码的情况下应认真比较实测性能和理论性能的差距,一般应控制在1~2 dB以内。
第二种情况建议约定径数为3,各径的相对衰减如图2-21所示。与上面同理,如果实际通信距离很远,只是欲了解设备在信道出现反常传播下的工作状态,则可将3径之间的时间间隔按比例增大后测试。
图2-21 3径信道模型
[1] 张明高. 对流层散射传播[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10月: 8-21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 对流层散射远距离通信[M].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年11月: 52-68
[3] 徐松毅. 散射信道测量方法研究[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3, 29(3): 5-7
[4] 张乃通, 徐玉滨等. 移动通信系统[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 21-30
[5] J. G. Proakis. 张力军等译. 数字通信(第四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年6月: 577-586
[6] P. A. Bello. A Troposcatter channel model [J]. IEEE Trans. on Cornm. Tech., 1969, COM-17(4): 130~137
[7] 徐鼎伟, 沈力等. 多功能对流层散射信道模拟器[J]. 无线电通信技术, 1989, (2): 1-13
[8] A. V. Oppenheim, R. W. Schafer, et al. 刘树棠等译. 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第二版)[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 131-134
[9] 徐鼎伟. 实现宽带正交移相的一种有效方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1982, (5):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