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密集活跃,带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入关键阶段,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忧中有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迫切要求我国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创新驱动是国策”“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内涵,以强大创新能力为国家应对风险挑战、把握战略机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关系风云变幻,工业技术创新成为各国国力竞争的主战场。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维护“美国优先”,英国投入巨资保持其“全球研究人才之家”地位,德国发布了《高科技战略2025》,韩国发布了《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8—2022)》,南非发布了《科学技术与创新》,各国在战略层面加强部署,利用创新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同时,世界各国进一步加大工业领域基础研究的力度,尤其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取得了一系列耀眼成果。美国在粒子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宇宙探秘不断深入;英国研制出全光二极管,制造出首个量子指南针;德国观察反铁磁体新性能,开发纳米机器人驱动技术;日本发现粒子加速新机制,模拟粒子新形态;俄罗斯加大科学装置投入,核聚变研究更进一步;以色列量子光学成果纷呈,研究成果丰硕。品牌作为一个经济体竞争能力的综合体,包含创新、质量、文化、价值等众多因素,体现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拥有品牌优势的产品就处于产业链的中高端,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溢价。因此,工业品牌逐渐成为各国角逐的焦点,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

回顾2018年,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日趋完善,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成效十分显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扎实推进,AG600 水陆两栖飞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工业强基工程稳步实施,首台套、首批次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探月工程实现新突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持续提升,《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17强。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项重点工作,并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截至2018年年底,已批复建设了动力电池、增材制造、信息光电子、印刷及柔性显示、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与装备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共10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了90余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初步形成了领域明确、区域竞合、上下衔接的建设格局。

2019年,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把握主动,以更强的紧迫感攻坚克难,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狠抓改革任务和政策落实,着力加强基础研究,着力优化人才发展机制,着力提高成果转化能力,着力扩大开放创新,着力营造优良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技术创新能力转变为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和适用性;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品牌管理融合;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形成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良性互动发展。

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活力不断释放,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有力推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决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之年。本书客观、翔实地反映了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最新动向、特点与趋势,希冀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领略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魅力和风采。 DLP0L6sP64vr0n0niIT7lV8WIba06oDiroA4RheYOm7t4TjeI0hc7wgNlw/j3s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