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竞争力评价视角看,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的《2017 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全球竞争力跃升至第 18 位,经济指标已位居全球首位。这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企业快速发展所带动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模式的颠覆性变化密切相关。从有关国内竞争力评价来看,2016年我国“独角兽”企业总量达到131家,主要分布于互联网金融、电商、交通出行等领域,并出现了蚂蚁金服、小米、阿里云等超级“独角兽”企业,完全颠覆了以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新经济发展与增长的亮点、新旧动能转换强有力的引擎。从总体来看,“独角兽”企业发展反映了我国在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创富,以及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其所呈现出的迅速增长与蓬勃发展态势,彰显出颠覆性创新发展模式对产业变革的深刻影响,进而为积累以科技创新驱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新兴技术快速培育并打造新兴产业新业态等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有关统计,我国“独角兽”企业集中于B2B、零售、生活服务、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医疗健康及物流等领域,由此看出,企业均以独特的创新性、创造性为优势,与产品、产业、服务等有机融合,使研发价值远高于传统类型的高端、高品质的新产品和新业务,实现了对常规产业及业态的颠覆。
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颠覆性技术创造的价值日益凸显。据国内外多家机构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方向研判: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及“互联网+”、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等信息领域,基因技术、大健康等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高效清洁能源、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与发展等能源环境领域,高端高品质关键材料、生态农业与精准农业等综合交叉领域,未来都将是孕育“独角兽”企业的“摇篮”。据此,未来大量的“独角兽”企业可能集中爆发于基于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的金融、医疗、教育、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
由于忽略了新兴市场、细分市场的创新模式、商业模式,使曾经的“独角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向衰落。基于此,要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谋划,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有利于孵化“独角兽”的独特创新生态系统,努力推进各地域具有“独角兽”潜力的“双创”事业落地,加快从渐进性创新迈向颠覆性创新的步伐。
“独角兽”企业将是带动新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其所创新发展的新兴技术往往具有较强的颠覆性,将为把握创新机遇、引领未来产业变革提供方向性指引。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发〔2016〕4号)、《“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中确立的颠覆性技术方向,着力推进“独角兽”企业在新一代移动互联、量子信息、空天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基因与精准医疗、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活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进而推进以颠覆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基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发展需求,针对涵盖前沿、核心、关键及共性的新兴技术开展协同开发,着力打造若干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着力促进平台之间相互融通,不断孕育颠覆性创新活动,从而提升“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以颠覆性创新为目标的新兴产业稳健发展。
在国家自主创新型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创新活跃区域内,从创新政策、多元化投融资支持的视角,着力加大对“独角兽”企业的试点与示范扶持力度,为增进颠覆性创新发展提供动力。结合研发平台、知识产权、研发团队等创新能力指标,加强对“独角兽”企业的遴选与培育,对入选的“独角兽”企业着重从财税、金融等方面,以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着力加大对创新型技术及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努力推进“品质提升、品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