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中国工业品牌发展情况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3个转变论述,为我国建设品牌强国、培育民族品牌指明了方向。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工业质量领域取得了很多新进展,工业品牌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创建行动广泛展开,品牌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

一、工业品牌培育工作取得一定突破

(一)工业品牌培育环境日益优化

2018年是中国品牌日实施的第二年,首届中国品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并同时举行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反响巨大,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正如胡春华副总理强调的:加快品牌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观要求,是增进全球消费者福利的多赢选择。要致力于深化推进品牌建设,就要重视营造有利于品牌建设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努力开创工业品牌建设的新局面。近年来,我国正在形成以引导企业重视品牌意识为核心,以增强品牌培育能力为重点,以创新品牌培育方法为主要抓手,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品牌培育环境。

(二)工业品牌培育工作加快推进

为了加快推进工业品牌建设,2018年5月11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战略咨询委员会)质量品牌发展分组成立大会暨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国工程院院长、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济在大会上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质量品牌发展分组副组长林忠钦代表质量品牌发展分组专家进行了发言。质量品牌分组的成立为我国工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智库支持,有利于把握工业品牌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抓住“牛鼻子”,进行前瞻布局、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研究,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品牌建设

2018 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努力营造质量品牌发展环境,推动发布机械、轻工、纺织、食品、建材、通信、电子、石化、有色、钢铁10个行业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并组织标准宣贯,鼓励开展公益性品牌宣传展示活动,扩大中国品牌社会影响,推动中国工业品牌“走出去”。5月11日,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宣贯会于上海举行,来自地方工信部门、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机械、轻工、纺织、石化、建材、钢铁、有色、电子信息、食品等行业协会及各专业机构联合编制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系列行业标准正式运行,标志着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迈入标准引领升级发展的新阶段

(三)工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工业品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8年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世界品牌大会”上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总价值为184459.11亿元,比2017年增加28879.05亿元,增加幅度为18.56% ;比2004年的第一届增加159746.27亿元,增加幅度为646.41%,可见其发展速度之快。与国际知名大品牌相比,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搜索指数较低一些,但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谷歌搜索的索引数据显示,中外品牌的搜索量差距已经缩小了29%

二、中国工业品牌效应尚未发挥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品牌强国。我国有 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虽然在近10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陆续进入世界品牌前100强,但制造业品牌的种类、数量、附加值、影响力与制造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品牌低端过剩、高端不足是困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商务部2017年5月25日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 57%来自外资企业,59%来自加工贸易。中国从加工贸易中只赚取少量加工费,而美国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中获利巨丰。这说明,在全球价值链中,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却在美国。

经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品牌效应不高、培育困难的主要原因有 4 点:一是受限于我国制造业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品牌成长的制度体系不完善;二是品牌培育的主体意识不强,由于品牌经济效应的显现具有时滞性,企业缺乏品牌培育和建设的动力;三是产品设计、研发、质量等水平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产品的品牌附加值不高;四是我国制造品牌的宣传机制不完善,很多媒体的片面报道渲染了对中国制造品牌的不信任气氛。

三、政策建议

(一)强化认识,立足长远坚持品牌经济建设

品牌价值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做好品牌发展服务,培育品牌发展良好环境,以润物细无声之势发展品牌经济。

(二)明确定位,制定战略促进品牌经济全面开花

我国品牌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当前众所周知的中国“四大名片”不足以代表我国工业品牌的整体实力,跻身全球品牌价值百强榜的寥寥无几的企业也不能代表我国工业品牌的整体实力。所以,我国工业品牌的培育要覆盖科技、银行、电信、保险、汽车制造、餐饮、日化等所有行业。

(三)锁定方向,明确途径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品牌经济

我国虽然也有腾讯、阿里巴巴等品牌,但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差距还较大。要进一步缩小差距,一方面要持续支持已有品牌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提升其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扩大这些品牌龙头企业的国内影响力,形成国内品牌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四)坚定质量之本,打造中国工匠精神

质量是品牌培育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建设中国工业品牌,就要以提高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创新能力、设计水平、质量水平为基础,要学习美国、德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制造精神,并且要厚植工匠文化、推崇精益求精,培育“中国工匠”精神,作为企业文化代代相传。 HwdlVoitvQdy6vaWsurTqUE2o9Dgv3fLeiYPRS9HY5LyEUiXYtS5Y2Ez6MvmTjW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