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工业质量发展情况

一、中国工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一)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纷纷进行“再工业化”战略布局,力争在制造业领域抢夺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也在产业再分工上积极拓展,试图在新一轮的工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而工业是立国之本,工业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不仅体现着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更是一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乃至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了质量,重点对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要求,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增强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命题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转为新常态,粗放式的发展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因此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必要要求。

(二)供给侧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

从供给侧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资源大量占用,但有效供给能力有限、低端产能过剩,供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迫切需要开展高质量发展,加强质量提升,加快品牌发展,增加有效供给能力。

为全面提高质量,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至今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发布了关于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结合自身工业基础及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发展目标。各地政府制定的工作重点在于推进供给侧质量改革,包括推进消费品提质升级、推进装备制造高端化发展、提升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及药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安全等方面。

二、2018年工业质量发展概况

(一)高端制造业发展迅速

从工业行业结构的维度进行分析,2018年在我国传统工业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技术密集型行业(如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装备制造业)的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行业占比也随之不断上升;从横向维度看,2018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6%、8.7%、9.2%,分别高于同等规模工业4.9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从纵向维度看,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2018年前3个季度的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1.8%、8.8%、8.6%,比2017年(11.0%、13.4%、11.3%)分别提高0.8个百分点、降低4.6个百分点、降低2.7个百分点;而工业产品结构中,符合高端消费需求的以智能化、绿色化为特点的高复杂性、高附加值产品维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电视机等产品产量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总体来看,我国工业行业结构持续向高端化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在整个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拥有增速趋稳、结构趋优的特征,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持续性保持活跃。

(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质量效益依然是工业发展中速度和数量的落脚点,在需求回暖、价格反弹的情况下工业利润效益明显改善。一是投资含金量表现明显,2018 年的 1—5月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上涨15.6%,增长速度比制造业投资多出10.4个百分点;二是工业产品价格依旧保持一定涨幅,2018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厂家出厂价格同比增长3.9%;同时2018年以来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均出现了下滑现象,而同期的工业投资则不断增长,尤其是制造业的投资涨幅较大,2018年6月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了近两年来首次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情况。相关数据可以反映出,工业高质量发展对企业效益的潜在优势,同时在市场引导、利润改善等方面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工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改善

当前推动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3个主要因素如下。

一是巨大的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模仿性的消费阶段逐步被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新主张所替代,我国人民在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需求。

二是研发创新总体活跃。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和研发经费的投入总量均不断增长,总体大中型制造企业研发经费维持较快增速,技术改造的费用支出有所降低。

三是高技术制造业的投入强度较高。2018年,我国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占全部研发经费的 16.5%,成为研发投入最高的行业;从研发人员上看,先进制造业(如电子、机械等)研发人员人数增长较快,传统行业(如煤炭、加工业等)研发人员人数增长相对较慢。

(四)原材料工业发展得到重视

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及支柱产业,直接影响制造业的发展。2018年 10 月 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指出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和建材行业所涉及的通用钢材、高性能钢材、有色金属、有机化工材料等原材料工艺水平取得明显进展,新型高分子材料、膜材料及高端化学品的技术瓶颈取得突破;高性能无机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石墨烯材料质量大幅提高,生产达国际先进水平;建材部品化加速推进,水泥、平板玻璃质量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矿物功能材料品种日益丰富,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应用比例达到 40%。推动智能工厂建设,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原材料产品质量追溯能力

三、中国工业质量评价体系

国家质量评价体系需要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需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出发,以指标关联及组合指标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质量工作逐步引起国家的重视,我国先后建立了包括 20 世纪质量金奖银奖、中国名牌等多项质量奖励及激励制度。近年来,我国先后形成了面向全国企业及组织的中国质量奖和全国质量奖两大奖项,并开展了质量标杆评选以及相关的经验分享活动,以此推广普及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激励全国企业及个人追求质量的进步。

(一)中国质量奖

中国质量奖由国家质检总局(原)组织评选表彰工作,旨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品牌优秀、技术创新、质量领先并且效益突出的组织,以及在质量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中国质量奖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评选工作,形成具备国际影响力、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的理论及方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为世界提供质量管理的“中国方案”。

2018年度中国质量奖的获奖者为9家企业组织及一个先进个人。获奖单位组织及获奖管理模式如表2-2所示。

表2-2 2018年度中国质量奖获奖单位及获奖管理模式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2019年1月。

(二)全国质量奖

全国质量奖由中国质量协会组织颁发,对质量管理表现卓越,同时在经济、质量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进行表彰。该奖借鉴了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质量奖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 19580—2012),该标准从战略、领导、资源、过程管理、顾客与市场、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 7个方面进行评价。全国质量奖的设立目的在于引导和激励我国企业在质量经营上追求卓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质量发展。

2018年4月的全国质量奖为8位企业家颁发了“中国杰出质量人”奖项,并为 10 位一线员工颁发了“中国质量工匠”奖项。“中国杰出质量人”奖项旨在表彰在我国质量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为各行业的质量管理发展提供示范与带头作用,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质量工匠”奖项面向基层一线,为爱岗敬业、追求精益、具备工匠精神的员工颁发,意在表彰他们在本职岗位上为高质量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三)全国质量标杆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制造强国战略关于“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发挥质量标杆企业引领作用”的要求,深入推进工业质量品牌建设,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2018年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委托,中国质量协会开展了全国质量标杆遴选及经验交流活动,聚焦“质量管理”和“互联网+”两大热门方向

质量标杆考察的主要是各工业企业在质量水平提升、经营效益增长中经过实践应用的质量管理创新活动,通过树立标杆,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及相关的质量工程技术。2018年的全国质量标杆奖项在由中国质量协会和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主办的“加强标杆引领,促进质量提升”会议上揭晓,共有38家单位获得了“2018年度质量标杆”称号。中国质量协会在2018年11月28日举办的协会年会上,邀请了获得质量标杆称号的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分享了企业质量管理的经验。其中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在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服务优化及客户满意度增长上成为企业分享的亮点。 GVH4BP7gOZJSrZh/WowbqWyzLm6vYiYuHINEpaAT9H85vGZCPq2cFBLImA+K6HU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