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关键,康复训练能减轻症状、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药物治疗配合长期的康复训练可以减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长期维持性治疗需要患者每天主动参与,要避免因僵硬而不动。因为越不活动就会越僵硬,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所以,鼓励患者每天正确地训练,做运动体操非常重要,家属的支持及帮助也可以让患者增强信心。
有研究认为,运动体操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我感觉,缓解症状,如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瑜伽、音乐运动疗法等。有规律的步行、骑自行车等,都能够增加心肺耐力。还可以经常做体操,如面部体操、头颈部体操、肩部体操、躯干体操、上肢体操、下肢体操、手指体操、步伐体操、床上体操、呼吸体操等。做体操时各种动作要轻柔,不要引起劳累及肌肉损伤。
患者的力量练习分为肌力和耐力两种,两者结合训练更为有效、合理。
帕金森病患者提高身体力量的训练应以有氧训练为主,强度不宜过大,每次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可采用慢跑、划船、登山、太极拳、体操、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因为帕金森病患者有震颤和肌强直的症状,能量消耗较多,容易疲劳。训练中要注意间断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肌肉损伤,避免做过度的抗阻训练。
(1)用力睁眼、闭眼、皱眉动作。
(2)左右眼交替睁眼、闭眼动作。
(3)交替鼓腮、凹腮动作。
(4)皱鼻子动作。
(5)发音训练。发“a”、“u”、“i”音,各5秒,如感觉枯燥,可选择喜欢的歌曲大声歌唱。
(6)伸舌训练。伸舌舔上唇、下唇及左右嘴角。
(7)舌尖滑动训练。舌尖用力顶上腭,可在牙齿内侧及外侧面滑动。
(8)唇部训练。露齿、吹哨、噘嘴、大笑等。
每组动作可做5~10个,每日1~2次,也可反复多次练习。
(1)用力低头,直至下颌尽量贴于胸壁。
(2)头尽量向后仰,像看星星一样。
(3)身体不动,尽量将头转向右侧,再转向左侧。
(4)肩部不动,颈部缓慢侧弯尽量将左耳朵贴近左肩,再将右耳朵贴近右肩。
每组动作可做5~10个,每日1~2次,也可反复多次练习。
(1)左、右肩交替缓慢向上耸起、放松。
(2)双肩同时向上耸起、放松。
(3)双手在背后交叉,双肩向后运动,使双侧肩胛骨互相靠近,再放松。来回重复。
每组动作可做5~10个,每日1~2次,也可反复多次练习。
(1)站立位,双脚稍分开与肩同宽,双上肢向后伸展,挺胸,挺腹,维持3~4秒。弯腰前屈,双上肢下垂触地,如触地困难则触及膝盖以下就可以了。
(2)站立位,双脚分开不动,双手掌水平撑在墙上,屈曲肘关节使身体向前倾,再伸直肘关节使躯干直立。
(3)站立位,双脚稍分开,两手叉腰,躯干向左、向右交替缓慢做最大限度的旋转。
(4)站立位,双脚稍分开,单手叉腰,另一侧上肢伸展过头顶,向叉腰侧侧屈,左右交替进行。
(5)仰卧在床上,右上肢及右半身向左侧缓慢翻转,再翻回到仰卧位;然后,左上肢及左半身向右侧缓慢翻转。臀部以下保持不动,交替进行4次。
(6)俯卧在床上,双上肢伸直过头顶,右上肢及右半身向左侧缓慢翻转,再翻回到仰卧位;然后,左上肢及左半身向右侧翻转。臀部以下保持不动,交替进行4次。
(7)俯卧位,双侧手臂和双腿同时抬离床面,维持5~10秒,然后放下,反复4~6次。
(1)左、右上肢交替向前向后最大限度地摆臂。
(2)双上肢从身体两侧举起在头顶上方击掌。
(3)双上肢手指交叉,翻转后掌心向上举过头顶。
(4)左、右手交替拍打对侧肩部。
(5)双手指交叉握拳,屈曲肘关节向左肩部靠近,伸展肘关节再向右肩部靠近,再伸展肘关节,反复交替各做4次。
1.桥式运动
仰卧位,双膝弯曲,抬起臀部,维持5~10秒,放下,反复10次。
2.下肢外展运动
站立位,右下肢向右侧横跨一步,收回,左下肢向左侧横跨一步,收回,交替各10次。
3.下蹲运动
双膝弯曲下蹲,双手扶住膝盖缓慢站起,进行5~10次。
4.踢腿运动
站立位,双下肢交替向前踢腿,各5~10次。
5.腿向前下蹲运动
右下肢向前跨一步,屈膝,左下肢后伸,足跟离地,双手按压右下肢膝部,然后伸直右膝,站起,右下肢回位;左下肢前跨一步重复右下肢动作,左右交替各5~10次。
1.练习翻身体操
头转向一侧,另一侧小腿放在转头一侧的小腿上,双臂上举,左右摆动双臂几次后,顺势向头转向侧用力摆动双臂,带动躯干转动完成翻身。再回复至仰卧位,按上述方法练习向另一侧翻身,每次各做5~10次。
2.仰卧起坐
仰卧位,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头、上身缓慢抬起,维持5~10秒,放下,每次做5~10个。
3.爬行体操
双膝、双手支撑跪位,缓慢向前爬行,再向后爬,来回进行5~10次。
可以进行呼吸肌练习,增强肺通气功能,促进痰液排出。具体有以下方法。
1.腹式呼吸练习
坐位或站立位,用手按压在腹部或下胸部,缓慢用鼻深吸气,使腹部自然鼓起,呼气时轻微挤压腹部及下胸部帮助呼气,反复练习感受腹部运动。也可以在仰卧位下练习,腹部放置1~2kg沙袋练习腹式呼吸,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2.呼气练习
做吹气球、吹蜡烛、吹口哨、吹水泡等练习,也可以大声唱歌、朗诵。
只有有效的咳嗽才能把痰咳出来,无效的咳嗽会增加患者体能的消耗。所以,学会正确的咳嗽是很重要的。有效咳嗽的具体方法是:患者坐位或半坐倚靠位,颈部微屈,深吸一口气,憋住,增加胸腔压力。然后,双手置于腹部,用力加压,瞬间爆发咳嗽动作。对于不能进行用力咳嗽或憋气困难的患者,可以采用多次、短促发“ha”音来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有氧耐力训练是提高心肺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般为中小强度,运动形式根据患者自身爱好、运动习惯、体力、环境来进行选择。运动强度以运动后第二日不觉疲惫感,症状没有加重为宜。运动时间每次持续20~30分钟,每周2次以上。运动顺序为先热身运动5~10分钟,然后做有氧训练,如游泳、慢跑、体操或太极拳等,时间20~30分钟。最后做放松整理运动5~10分钟后结束。
患者在家中可以购置简易的理疗设备缓解肌肉僵硬、疼痛,如红外线治疗仪,价格便宜,使用安全、方便。使用时灯罩距离僵硬、疼痛的部位要保持30~50厘米,照射15~20分钟,每日1~2次,具有缓解肌肉紧张、止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灯罩不要距离身体太近,照射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发生烫伤。
康复治疗并不能治愈帕金森病,主要的康复目标是减少残疾的发生,保持关节活动度、运动幅度、速度和灵活性,维持躯干旋转、重心转移、平衡、步态和耐力,维持或增加肺活量及说话能力,纠正异常姿势,教会患者学会节省能量和在生活及工作中节省体能的代偿方法,如尽量减少双手提重东西或背重物,而改使用小推车的办法。改善心情,调整生活方式,练习独立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等。
患者在运动时突然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出汗等不适症状,可能是发生了直立性低血压。患者一旦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就会出现全身乏力、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甚至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严重低血压时可能会发生晕厥。
如果患者发生头晕、冒冷汗的症状,要让患者立即取平卧位,适当头低位。家里如果有血压计的话,测血压看看血压情况。如果患者头晕、出汗的症状有所缓解,应平卧休息直到症状消失。但是,如果头晕严重或出现晕厥时,就必须去医院就医。
(1)睡眠时头部抬高10~20厘米,晨起时先做床上活动,如活动双腿,几分钟后再缓慢起床。
(2)如有条件,可以购买床头可摇起的床,每天做床头不同角度的缓慢倾斜运动,来适应改变体位引起的血压变化。
(3)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在运动时,可以穿有弹性稍紧一点的裤子。这样,可以促进直立时静脉血液回流,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睡眠时勤翻身,避免长时间维持一种体位不变。
(5)要避免可能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诱发因素,如长时间的热水泡浴,大量饮酒,久坐或久蹲突然站起等动作。
当帕金森病患者在运动时,发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如肢体出现异常的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有躁动不安和肢体快速抽动或跳动,或者出现持续的异常姿势,有时伴随明显的肌肉强直,出现“开-关现象”。这些症状与患者口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关。这时候患者应该去医院就医,明确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服药时间及剂量,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1)纠正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学会正常的运动方式。
(2)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等反馈帮助运动,如听音乐、做广播体操、跳广场舞等。
(3)患者注意力要集中,要主动参与运动。
(4)避免疲劳,避免做剧烈的抗阻运动。
有的男性患者反复拆装收音机、钟表或车引擎等物品,女性患者则多表现为反复整理手提袋、洗刷、梳理头发或者磨手指甲等行为。这些重复的行为,与患者的职业、爱好、兴趣等有关,虽然患者知道反复做这些没有意义,但是自己无法控制。这种情况称为是Punding现象,是一种与服用左旋多巴药物有关的少见的运动反复行为。一旦发现,需要找医生进行治疗。
快速踩单车对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是个非常好的运动方法。在医院里有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僵直和肌肉无力等症状,但这种仪器价格较贵,不适合家庭购买。根据踏车运动的原理,可以让患者在家中骑功率自行车练习。快速踩单车运动可以促进运动改善,尤其对于患者震颤和动作缓慢的症状效果明显。在家中理想脚踏车的速度是70~90转/分。
很多患者担心在公共场所动作缓慢,行动不便,会遭人嫌弃、讨厌。由此会引起患者心理紧张、自卑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一些方法使患者自己放松下来,如放松练习和深呼吸有助于减轻这种不适的感觉。平时可以让患者在安静、灯光柔和的地方,穿着宽松的衣服,尽可能保持舒服的身体姿势。闭上眼睛,缓慢地深呼吸,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经鼻吸气,腹部在吸气时自然鼓起,呼气时自然回缩,想象空气向上到达面部,再到背部及足部,连续5~15分钟使全身肌肉放松。
规范药物治疗是前提,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功能障碍的改善是渐进性的,需要患者主动长期参与。注意康复训练中应避免过度疲劳,要保持在心情放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训练中如有不适症状要马上停止,严重时要及时就医。
重点是牵拉缩短的、绷紧的屈肌,防止关节挛缩。但一定不要过度牵拉,不能引起疼痛,避免出现软组织损伤及骨折。主要部位是躯干、颈及肩、肘、腕、手指、髋、膝等关节。具体方法如下。
1.俯卧位
一侧上肢支撑,另一只手向前方伸手取物,两侧交替进行;在俯卧下做肘膝跪位支撑,臀部向后运动至最大限度;双肘支撑,双腿交替向后抬起伸直,练习伸髋动作,反复交替进行。
2.坐位
一手触摸后枕部,另一手弯腰触摸对侧足尖,两侧交替进行。
3.站立位
面朝墙壁,身体尽量贴近墙壁,双上肢向上伸展,尽量摸高,用记号标记摸高高度;双手平举,支撑在墙面上,做双下肢前后方向迈步。
4.手部动作
伸直掌指关节,展平手掌,也可以做双手的手指交叉伸展,防止掌指关节屈曲畸形;将手心放在桌面上,手指接触桌面,反复练习手指分开和合并的动作;反复练习握拳和伸指动作。
帕金森病引起患者躯干、四肢和颈部肌肉僵直,常呈现特殊的身体姿势,有弯腰含胸、屈曲挛缩的倾向。早期患者可以通过照镜子自我反馈调整,或者家人及朋友发现后进行针对性纠正。患者自己训练时,要把活动重点放在躯干伸展上,做挺胸直腰的动作。也可以利用简单器械,如体操棒、弹力带等,做挺胸、抬头的动作,维持2~5秒后放下手,放松身体。在坐位和站位下都可以进行。
患者出现重心转移困难而难于维持坐位及站立位的稳定。在家中进行训练时,不论在什么体位下训练,首先需要稳定头部,其次是协调颈部和躯干肌肉收缩来维持躯干的稳定性。
1.桥式运动
仰卧位,双膝弯曲,双足支撑床面,臀部尽量抬高,称双桥运动。单足支撑床面,另一侧下肢抬起,同时臀部尽量抬高,称单桥运动。完成抬臀动作费力时,可用手帮助支撑。注意抬起臀部时可维持数秒再放下,避免憋气,每个动作10次/组,每日2~3组。
2.跪位平衡练习
如果患者站立难以控制,可从床上跪位开始练习。双手及双膝作为支撑点在床上爬行,或伸展一侧上肢及另一侧下肢保持平衡。双膝跪位或半跪位在床上做一些日常生活活动,逐渐增加难度。
3.坐位平衡练习
患者坐在床边或椅子上保证安全,减少对患者的辅助力量。患者如果能够独立保持坐稳半小时,就可以做头、颈、躯干前倾,左右倾斜和旋转练习,也可以利用体操棒练习,训练患者的坐位平衡。
4.站位平衡练习
患者不能单独站立时,需要他人辅助站立,或扶住牢固物体进行站立练习,逐渐减少辅助,直至单独站立。利用镜子自我矫正姿势,保持正确的站姿。独立站立并保持稳定后可进行站位下的转身、弯腰取物练习。家里有人陪伴时可以互相进行抛接球练习,一定要保证练习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发生跌倒。
由于肌肉僵硬、肢体震颤的原因,导致患者肢体协调性差,难以控制肢体做正常的活动,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患者在家中可以自行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上肢及手部灵活的训练
(1)双上肢交替上举过头顶,手臂尽量伸直。
(2)双上肢交替摸同侧肩部,然后上举。
(3)双手交替拍同侧肩部。
(4)双上肢交替前伸,上肢要前伸至水平位,肘关节保持伸直。
(5)前臂伸展做手掌翻转动作。
(6)双手交替用掌心拍对侧手背。
(7)同时做双侧腕关节屈伸练习。
(8)左、右手食指交替做指鼻尖练习。
(9)由拇指分别触碰其他手指的对指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可双手同时进行练习。
(10)写字、画画、下棋等娱乐活动。
以上动作的练习,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兴趣选择进行,熟练后可逐渐加快动作的速度。
2.下肢训练方法
(1)仰卧位下,膝伸直,交替进行直腿抬高、放下。
(2)坐位下,双脚交替踏步运动。
(3)坐位下,交替屈伸双侧膝关节。
(4)坐位下,双侧脚尖交替拍地练习。
(5)原地踏步练习。
(6)原地高抬腿跑。
(7)其他如跳绳、踢毽子等。
3.注意事项
手眼协调、上下肢反向练习、翻转交叉等训练,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涉及。鼓励患者尽可能独立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帕金森病患者步行时启动慢、步行中呈现小碎步前冲,不能马上转弯、停住脚步,双上肢摆动消失等。在家中进行步行练习时重点要放在跨越障碍物、在狭窄空间行走和转换方向等方面的练习。具体做法如下。
(1)原地踏步训练。
(2)跨越障碍物训练,设10~15厘米高的障碍物,左右各跨越5~10次,这种跨越练习可以控制步幅及宽度,减少小碎步。可以观察在社区里是否有低的可跨越的栏杆,或家中有适当高度的门槛来进行练习。
(3)使用体操棒或木杖,家属带领患者同时握住体操棒或木杖,患者在前,家属在后,一同步行。在步行时,家属通过体操棒或木杖带动患者两侧上肢摆动。在行走中,可以使用指令来训练患者停止、转弯等。步幅和步速可以用口令、音乐旋律和节拍的节奏来控制。
(4)步行练习时注意上肢摆动和躯干旋转练习,以及重心的转移训练。
(5)在室内和社区步行可以使用手杖、助行器等,注意步行稳定性控制以及如何跨越障碍物及上下台阶练习,防跌倒指导。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
(张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