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报道是运用绘画技法,以大众审美规律为标准,以新闻事件为内容的视觉报道形式。绘画报道是新闻报道的具象化,其直观呈现新闻事件的特点,既具有艺术表现性,又具有故事感染力。绘画报道的形态可从报道内容和绘画形式上进行区分。
从报道内容上看,绘画报道既可作为对现场的视觉记录(客观报道),也可以从主观立场出发发表批评、讽刺等评论性内容,还可以通过画面讲述故事娱乐大众。
1)新闻绘画
绘画作为一种记录方式,以直观的形象还原人物与事件,可以与文字配合,也可独立作为新闻报道。出版人赫伯特·英格拉姆1842年在英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片报道新闻的周刊《伦敦新闻画报》( Ill ustrated London News ),当时受印刷技术的限制,新闻照片无法制版,于是创刊号以绘画的方式再现了1842年德国汉堡大火遗迹的场景,当期销量即达26000份。1884年的中国上海,《申报》附赠8页以时事新闻图画为主体的旬刊《点石斋画报》,开启中国新闻史上的画报形式。
英国《伦敦新闻画报》1842年创刊号头版刊登的汉堡大火素描
上海《点石斋画报》19世纪刊登的时事新闻图画
美国《美利坚信使报》1913年刊登的庭审人物速写
法国画家热罗姆于1861年以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雅典城的庭审案件为题材的创作的作品《法庭上的芙丽涅》
2)评论绘画
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信、特写、评论、专访等。作为报道的新闻绘画可还原新闻现场与人物,注重写实。作为评论的新闻绘画,可采用夸张变形等手法,针砭时弊,主观评论,这类绘画一般要求读者具有相同的文化观念。
美国政治漫画《芝加哥法庭上的芙丽涅》,1884年发表于Puck 杂志。画中政客身上布满文身,嘲讽他身背许多丑闻
美国《纽约日报》黄孩子漫画
3)娱乐绘画
新闻不仅传播新知,还具有娱乐消遣的功能。19世纪,新闻业娱乐漫画蔚为风尚,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报》( New York World )在1895年的周日版首发系列漫画《黄孩子》( Yellow kid ),成为世界第一个彩色漫画,促进了报纸周日版的发行,刺激了广告、玩具等产业的发展。中国近代史上的漫画人物“三毛”,1935年在上海《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刊载并获得广泛关注。
中国上海《晨报》副刊三毛漫画
绘画报道作为新闻与绘画结合的产物,呈现形式可选择单色或彩色,绘画风格可运用写实、卡通或写意,以及讽刺与象征,也可对摄影照片进行绘画重现与绘画加工。
1)单色与彩色
色彩是影响人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方式。单色绘画降低了色彩对情绪的影响,以明暗关系突出形体造型,易给人客观、冷静、肃穆的心理感受,可独立出现,也可用于着色前的底稿。彩色绘画采用彩色颜料或在单色插图的基础上着色形成,呈现油画、丙烯、水彩等效果。
2)绘画风格
根据绘画的笔触、色彩、对新闻报道的反映,绘画风格可分为客观再现的写实风格、形象活泼的卡通风格、强调典型特征或表达观点的写意风格。写实风格对主要特征与细节局部等遵从绘画对象在现实中的表现,形成客观、严谨的印象。卡通风格放大突出某些特征,达到形象活泼、阅读轻松的效果。写意风格的造型与色彩融入了变形、暗示等艺术变化,以视觉形象体现了对客观现实的思考,表现立场与观点。
3)绘画重现
新闻绘画来自真实的新闻报道,新闻照片也是新闻绘画的重要来源。绘画重现以照片为原型,可表现新闻照片中的特定元素,如人物、事件、场景等,直观地以绘画的笔触再现光影记录的形象。绘画重现在保留原照片真实客观性的同时,融入绘画的艺术效果,增加了人文气息。
4)绘画加工
绘画加工是保留原照片的基本信息与特征,增加艺术想象进行加工,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原则上,创造新的视觉形象。绘画加工的图片在保持图像对现实的客观反映之外,更体现绘者对绘画对象的理解与认识,表达了客观摄影未展示的延伸信息。
不同色彩效果
素描效果
油画效果
丙烯效果
不同绘画风格
写实
卡通
写意
图片绘画重现
图片来自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
图片绘画加工
图为泰国出租车司机坤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