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程序员
不想当工程师的程序员不是好民工。会编程不代表会工作,工程能力包含软硬技能,面向的是实际应用。从程序员变为工程师,得先“入门”,然后才是“上道”,从而成为“工型人才”。有人工作几年还没入门,只会简单开发;有人开发技能娴熟,却找不到进一步成长的路径,陷入迷茫之中;更有不少人自诩为IT精英,却不了解行业格局、发展趋势,很快就遇到职业发展瓶颈,蹉跎了岁月,虚度了青春。
在我看来,好的程序员应该是“工型人才”。所谓“工型”,是指从下到上的能力提升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先要具备完成完整应用的能力,包括:线上运维,成为熟手,这是下面的一横;在某些领域足够深入,成为高手,这是中间的一竖;在达到更高的水平之后,兼通很多领域,比如业务、产品、项目管理、测试、运维、团队组织,成为驱动者和领导者,这是上面的一横。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既要掌握技术和工具,又要学习方法和理论、积累实战经验,更要思考和沉淀。先进技术只是工具,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就像MMA(Mixed Martial Arts,综合格斗)高手,精通综合技巧,活学活用,不拘泥于流派。在勇猛、精进之外,踏实、靠谱更为重要。踏实,是有自己的方向,知道差距;靠谱,是能把活儿干好,值得大家信赖,大家都乐于和你合作,放心把有挑战的任务交给你。
从程序员到工程师,读这本书就够了!本书非常实用,可称作程序员入行手册。市场上的各类“21天学会XXX”和“XXX编程宝典”书已经太多了,能够传承工作中实践技巧的书依然太少。本书汇聚了多位资深技术老炮儿压箱底的傍身秘技,兼顾软硬技能,贯通了程序员从基础到进阶再到突破的各个阶段,道出了成长的真谛,更手把手地指引我们前行。
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徘徊在门外或者迷茫在路口的新同学,从此不必再上下求索、苦苦寻觅。一书在手,夫复何求?希望你能通过本书,提升程序员的大局观,在成为“工型人才”的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并穿越众妙之门,通达三千世界。
微信公众号“IT民工闲话”作者 史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