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不能盲目护肤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可遗憾的是,人们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研究护肤品上,对各种护肤品成分如数家珍,但对自己的皮肤如何工作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就像是知道自己要成长应该去学习很多课程,但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看到课程就随便学。可是,让人成长的其实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了解自己之后学习了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课程,同时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工作、生活中,这样才能带来成长。所以我认为,深入了解自己要远比盲目学习重要得多。
同理,每天护肤,但是如果连皮肤本身是如何工作的,比如皮肤怎么分泌水分油脂、怎么排泄,黑素如何产生又如何代谢,角质细胞如何新生又如何死亡,等等这些你都不懂,直接就想拿护肤品来解决问题,难道不是舍本逐末吗?而且,即使你对护肤品成分了如指掌,你就真的懂产品了吗?
现在护肤圈里有群人被称为成分党,他们通过分析护肤品中含有的成分来确定产品的作用、功效和适用人群。护肤品中有玻尿酸就补水,有维生素C就抗氧化,诸如此类,看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很理性,但这种分析真的有帮助吗?我很怀疑。
举个例子,成分表显示一个物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于是成分党们分析说,碳元素是生命之必需,很重要,而且碳很安全;氧元素更是生命之必需,很重要,所以也很安全。结论就是,这个物质很好,不可或缺,很安全,放心用吧。可事实呢?碳原子和氧原子在一起既可以变成普通的气体二氧化碳,也可以结合成可能置人于死地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回到护肤品上,特别是很多新成分的运用和推广,是不是有足够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新成分和其他成分结合就一定能保留成分本身的作用?一定不会对皮肤或人体产生危害?这些都不得而知。
除此以外,成分表只有排列顺序,并没有添加剂量或者浓度的标示。在用药上,我们知道“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但其实,“抛开剂量谈效果”也是不科学的。不管是我们想要的效果也好,担心的毒性也好,都跟剂量息息相关。
再举个例子,每天吃的盐,对人体重不重要?安不安全?大家可能会直接回答说重要、安全。那么假如在夏天你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有一瓶标示成分为水和盐的饮料给你喝,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假如这是一瓶盐浓度只有0.1%的水,喝了完全没用。因为虽然这瓶水有效成分是盐,但量太少根本补充不了身体失去的盐分。假如这是一瓶盐浓度99%的水,那你喝了估计得马上去洗肾。对,理论上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达到这个浓度就不可能是饮料了。我想说明的是,再好的东西没有好的运用也是危害。在护肤品中,比如果酸,如果不标明添加的浓度,就有可能出现角质层薄的皮肤用了高浓度的果酸护肤品被灼伤的情况。
除了剂量浓度,还有成分的等级、萃取方式等等很多信息都会干扰对一个护肤产品的判断。要知道对于很多成分来说,不同的产地、等级和不同的采摘、萃取方式都会影响成分本身的效果。比如成分表上都写着玫瑰萃取物,你能知道这到底是3000元一公斤的玫瑰萃取物还是30万元一公斤的玫瑰萃取物吗?再比如我们每天吃的大米,如果把3元一斤的大米和30元一斤的大米打碎装瓶后,你能看出来区别吗?
当然,我不反对大家多了解护肤品的成分,但大家也要清楚,成分表只能告知护肤品的部分信息,并不能代表它的真实状况,成分解读终究太过简单和片面。而且最重要的, 如果你好好了解皮肤,就会发现皮肤需要的真的没你想象的多。 就像身体一样,虽然都说吃各种燕窝、人参,还有各种护心、护肝、护腰、抗氧化保健品对人体有多么好,但其实如果你真的了解人体,就会发现这些东西相比于每天好好吃饭吃菜差不了哪去。
所以,要想皮肤好好的,先了解皮肤才是真的。
对于我说大家只花时间研究护肤品而不去了解自己的皮肤,大概有人会反对,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皮肤性质,甚至定期去做皮肤检测以确定自己到底是干性、油性还是混合性皮肤。
但是我想说,这正是护肤品营销最厉害的地方。事实上这样的分类对皮肤护理没有一点帮助,但对于护肤品销售来说倒是有大大的好处,因为可以轻松引导消费者按照自己皮肤的分类购买相应的护肤品系列。各种护肤大V们只要说自己是干性或油性皮肤,用完某某相应产品后皮肤有很大的改善,就会让具有同类型皮肤的小姐姐们心中“长草”,最终形成购买。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护肤品导购通常先分析你的皮肤,将其确定为干性、油性、混合性、敏感性等某一类,然后就会为你推荐一套护肤品,并告诉你“这是专门针对你的皮肤搭配的”。我们自然相信,既然是“针对”,就一定可以改善自己的皮肤。
那么,这样的皮肤类型分析和产品推荐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我们来做个假设,假设导购认为你的皮肤是干性的,配了一套针对干性皮肤的产品给你使用,你使用一周后皮肤真的不干燥了,变得很滋润。那么问题来了,皮肤滋润了也就意味着你不再属于干性皮肤了,那这套产品还适用吗?如果需要一直用才能保持皮肤滋润,那这套产品可以改善皮肤又从何说起呢?
事实上,给皮肤贴标签就像给人贴标签一样,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人随着环境、认知的改变会发生改变,皮肤也一样,会随着外界环境和身体状况的变化而时刻变化。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
皮肤虽然都是干,但天气热一点、冷一点,好像干的程度也不太一样。
皮肤虽然都是油,但春天和夏天油的程度也不太一样。
加了班熬了夜,第二天皮肤常常会更糟糕一点。
心情好、休息好,皮肤就要更好一些。
作为女性,排卵期、月经期、月经前后的皮肤都会不太一样。
所有的这些变化,能用简单的皮肤分类来区别并搭配产品吗?
如果你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所谓皮肤分类的干性、油性、混合性,都只是皮肤暂时的情况。可如果你坚持这种错误分类,往往就会使用错误的处理方法,所以自然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这大概就是现代人在脸上花钱越来越多,皮肤却越来越糟糕的真相吧。
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做到的是“用心感受你的皮肤”,了解每一个当下自己的皮肤状况,然后根据这个即时肤况,来决定应该如何护理它。而如何护理它,则取决于你知道皮肤自身的运作方式,能够快速、精准地调整皮肤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