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Sc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

钪,元素符号Sc,原子序数为2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的第一个过渡元素,属于ⅢB族,外围电子排布3d 1 4s 2 ,其最外层电子的排布方式与镧系元素最外层电子的排布方式相似,所以Sc与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5周期的第一个过渡元素Y在化学性质上和15个镧系元素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一些文献著作中,常常把Sc和Y也作为稀土元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其基本的地球化学参数列于表1.3中。

表1.3 钪的地球化学参数

尽管Sc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有11种,但其半衰期很短,从几秒到几天不等,所以Sc在自然界中只有一种稳定的同位素 45 Sc。Sc的核素宇宙丰度为2.(8 Si=10 6 )(Suess and Urey,1956),Sc在Ⅰ型碳质球粒陨石、太阳光球及日冕丰度分别为35、30和315(Si=10 6 )(Trimble,1975)。1981年,Palme等人根据Ⅰ型碳质球粒陨石和太阳光球的元素丰度,计算了初始太阳星云的元素丰度和初始太阳星云的核素元素丰度,Sc 的初始太阳星云丰度值35(Si=10 6 ), 45 Sc 的初始太阳星云核素丰度为34.2(Si=10 6 )。根据均一星云的平衡凝聚模型假说(Ganaрathy and Anders,1974),太阳星云中的分馏凝聚过程依次为:早期富钙铝和其他难熔元素的分馏;铁镍金属与含镁硅酸盐的分馏;碱金属硅酸盐的凝聚与 H 2 S 和 H 2 O 的反应形成FeS和FeO等阶段。挥发性相近的元素在这些过程中具有相似的性质,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丰度,如U、Fe、K、Ti,可计算83种元素在星云不同区域内凝聚而形成的行星化学成分,依此计算的Sc在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丰度分别为7.4×10 -6 、10.1×10 -6 、9.6×10 -6 和19.0×10 -6 (Ganaрathy and Anders,1974)。

Sc在原始地幔中的丰度为(13~15)×10 -6 ,在洋壳中的丰度为38×10 -6 ,整个陆壳中的丰度为30×10 -6 ,其中下陆壳中的丰度为36×10 -6 ,上陆壳中的丰度为11×10 -6 (Taylor and Mclennan,1985)。Sc在上陆壳的平均丰度与P、Sr、Sn、Ge、As、Se和W的丰度相当,但其分布极为分散,是典型的稀散亲石元素。

Sc 在整个地球岩石圈中的分布都较为稀散,这是由于 Sc 的晶体化学和地球化学性质与Fe 2+ 和Mg 2+ 相似,故在超基性和基性岩成岩阶段,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分散在铁镁矿物中,特别是分散于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类矿物中,致使 Sc趋于分散状态(赵长有,1987)。所以其富集与基性岩、超基性岩的大规模产出有着密切联系,基性岩中 Sc 要明显高于中性岩或酸性岩,故它们的风化土壤中 Sc的背景值也应相对较高。在岩浆作用过程中,主要的造岩暗色矿物Sc有比较集中的分布,尤其在辉石、角闪石、黑云母较为明显。在酸性和中性岩中,Sc普遍低于其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甚至一些碱性岩浆岩几乎不含Sc,而大多数的稀土元素的富集都与酸性或者碱性岩浆岩关系密切,这与Sc的形成背景正好相悖,因此Sc与其他稀土元素往往不共生产出。

在沉积岩中,Sc主要是相对富集于一些风化红土中,在泥岩、黏土岩、硬砂岩、泥质岩中氧化钪(Sc 2 O 3 )的含量通常在(10~25)×10 -6 (刘英俊,1984),而在碳酸盐岩或者非泥质砂岩中通常Sc的含量都非常低,小于10×10 -6 。在普通沉积岩中,Sc与Al和Fe常常富集于泥质岩中,在一些氧化铁矿中,Sc甚至高达(10~100)×10 -6 ,含Ni红土矿、含Ti磁铁矿等也发现有较高的Sc富集。在变质作用中,Sc的地球化学行为目前来说研究较少,在一般情况下,Sc在变质岩中的含量都超过其在岩石圈的平均丰度值,有文献资料记录,某些煤和沥青中Sc常与Ge、Ga和其他元素共存,褐煤和炼焦变质煤中含氧化钪(Sc 2 O 3 )甚至高达(20~30)×10 6 (易宪武等,1992)。 vIesMPkfdsIQyyxf+x2Hckv9OUqnrJkJ19hnoAj6WrPoGmcVExrW6WM5sTr0hZi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