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父母最关心的内容。很多父母在选药、服药等方面都存在误区,我们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详细介绍。
1.中药与西药
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材(如植物根、皮、叶、花等)、动物药(如地龙,也就是蚯蚓)、矿物药(如石膏)。而西药是一个与中药相对应的名词,指现代医学的药物,大多都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造或从天然产物提纯而成。
中药一般都是天然药物,成分、药理作用都比较复杂,可以用于多种疾病。而西药一般都是化学药物,结构、成分和药理作用比较明确,治疗的疾病也比较单一。
所有的药物都有毒副作用。相较而言,西药几乎都是化学产品,成分明确,且经过严格的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实验后才能生产,毒副作用比较明确,当然也会显得不良反应更大、更多。而中药来源于自然产物,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体而言,中药更注重治本,即疾病的根源;西药具有明确的适应证,更注重对症治疗。应该给孩子选择中药还是西药,归根到底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
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也就是说只有有了医生的处方,药店才会卖给你的药品。
非处方药(简称OTC)是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其实就是有资质的医生)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也就是大家可以在药店自行购买的药品。
3.服药剂量要准确
大家要记住一句重要的话,也是一句老话:是药三分毒。药物不是白米饭,多吃一口少吃一口都行。给大家的建议是:一定要按说明书或是医生的嘱咐来吃药,有病就吃药,没病就不吃药;既不要多吃,也不要少吃。否则都会影响疗效,最后受罪的还是孩子。
4.服药规律、疗程完整
中国有句谚语:除恶务尽。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待疾病,我们的目的是获得痊愈,所以要按照正确的服药方法,采用正确的服药剂量,严格遵守服药的频率和疗程,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5.药物不同,服药时间不同,服药的方法也不同
针对不同的病症、不同的治疗目的,要求药物的起效时间不同,服药的时间也有讲究。例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很多,但有的药物饭前吃、有的药物与饭一起吃、有的药物饭后吃,这都是为了取得最佳疗效。中药和西药都是一个道理,还是那句话,听医生的或是按照说明书吃药。
6.忘了吃也不能加倍补
忘了就忘了,千万不要把几顿的药物放在一起吃。你的愿望是好的,但做法是错误的。忘记服药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疗效,但加倍补服却可能造成其他的严重后果,如中毒、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等情况,得不偿失。
7.温开水是首选,干吞有危险
为保证药物的疗效,应在服用前咨询医生服药注意事项。一般来说,以温开水(一般不超过40℃或者以口感有点暖为宜)或凉开水为宜,尽量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尽量不干吞,以免药物不能顺利到达胃部,或者造成咽喉部黏膜损伤。
8.中药煎煮有讲究
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为宜,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严禁用铁器。
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用于少儿的汤剂可适当减少加水量。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煎30分钟即可。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煎煮时间可略短。
煎药用水也很重要,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以不含消毒剂的优质天然水为佳。
每次煎煮后趁热滤取煎液100~200毫升为宜。药物多的宜多些,药物少的则宜少些。第二次煎煮后应挤榨药渣,避免煎液损失。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
9.药物的保存
药物保存的首要原则就是避光、避热、避潮湿,最好存放在干燥且阴凉的环境下,如抽屉里等;不可存放在浴室,以免药物受潮破坏药性。不过也要提醒一下,良好的保存可保证药物的正常使用寿命,但不能延长药物的使用期限,更不能作为使用过期药品的理由。
10.小儿服药技巧
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可以把药物与小儿爱吃的食物混在一起。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小儿口服药物在口感方面还不错,大多小儿都能顺利服用。如果服用中药汤剂,可以加一点冰糖或是甜叶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