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早产儿的病因学及流行病学

早产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全世界约70%新生儿死亡的原因是早产。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早产的流行趋势也发生了变化,早产发生率逐年升高。虽然早产儿的病死率不断下降,但存活者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却不断增加,而这一人群近期和远期的医疗花费已经成为国家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对其发生的原因研究颇多,但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一 早产的病因

(一)感染

感染是早产的主要原因,由感染导致的早产占40%以上。孕30周前早产80%是由感染引起。早产以前被认为主要是阴道或宫颈内微生物上行性感染所致,但近年来许多证据证明,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疾病也是早产的诱发因素。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下:

1.羊膜腔感染

羊膜腔感染包括羊水、胎盘、胎膜的感染或临产前、产时发生的子宫感染。微生物培养是诊断羊膜腔感染的金标准。微生物侵入羊膜腔引起早产有4种途径,最常见的为阴道、宫颈上行性感染,其次为经胎盘血行扩散及由腹腔经输卵管逆向播散和侵入性操作的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羊膜腔感染患者中,约有12.5%表现为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其余均为亚临床感染,不易识别。抗生素的使用并没有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反而延迟了分娩的时间,增加了早产儿的体重,最终由于抗生素未控制羊膜炎而导致早产。

2.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分为早产胎膜早破(PPROM)与足月产胎膜早破。PPROM占早产的30%~40%。PPROM主要由两条路径实现:一是减少胎膜韧性,二是增加前列腺素释放量。细菌产生的毒素和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破坏了绒毛膜、羊膜的结构,从而使其功能下降,最终导致早产胎膜的破裂。同时,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可导致PPROM,其主要危害是宫腔感染、脐带脱垂、胎儿窘迫、胎肺发育不良等。由于PPROM导致早产不可避免,如有发现,必须尽快终止妊娠。

3.细菌性阴道炎

研究发现,在早孕期间患有细菌性阴道炎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在16周之前和20周之前患有细菌性阴道炎的孕妇发生早产的危险分别是无细菌性阴道炎孕妇的7倍和4倍。细菌性阴道炎上行感染,现已趋向有症状治疗;若无症状者给予治疗,反而会造成阴道菌群紊乱,最终导致早产。因此,除非有早产史者,一般不主张妊娠中期筛查。

4.泌尿道感染

解脲支原体为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孕妇一旦感染,可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死宫内、产褥期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等,也是引起早产的重要原因。

5.牙周病

研究表明,18%的早产与孕妇牙周病有关。孕期的中重度牙周疾病可以使自发性早产的危险性增加2倍。牙周病的严重程度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主要是由口腔革兰阴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研究表明,牙周病病原体在侵入宿主牙周组织时导致菌血症,将细菌运至远处组织,进而引起肝脏的急性炎性反应,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造成宫缩,导致早产。

(二)子宫因素

宫颈功能不全如先天性宫颈发育不良或继发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操作的宫颈损伤,削弱了宫颈胶原纤维功能,导致宫颈内口松弛,羊膜囊向宫颈管膨出,均可导致胎膜早破而早产。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双角子宫、子宫纵隔、双子宫等先天发育不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平滑肌伸展性差,静止期难以维持,易发生早产。此外,正常发育的子宫,由于妊娠期过度膨胀造成宫腔压力过高、子宫平滑肌伸展过度,也可致早产。

(三)医源性早产

医源性早产又称干预性早产,是指产妇并发妊娠特有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科并发症、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胎儿出现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必须立即终止妊娠而导致的早产,占早产总数的18.7%~35.2%,平均为25%。15%~25%的早产是由产科或妊娠合并症引起的。绝大多数的多胎(占早产总数的10%)以早产而分娩(50%是医源性的原因)。医源性早产的新生儿病死率是13%,与其他早产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说明早产儿病死率与孕龄有关,而与医源性早产无关。对于体重<1000g的医源性早产儿与自发性早产儿、PPROM早产儿结局无明显差异。但医源性早产儿需要出生后监护者的比例(12.9%)低于非医源性早产儿(27.8%)。

(四)其他

母亲因素包括孕妇年龄(以20~30岁为低点,孕产妇年龄与早产率呈“U”形关系)、既往早产史或低出生体重儿生育史、母亲出生体重<2.5kg、孕前肥胖或孕期体重增加不够、酗酒、吸烟、滥用药物、缺乏卫生期保健等,均与早产有关。综上所述,早产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早产可能是单一因素或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

二 早产儿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季节分布特点

早产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早产高发季节不尽相同。伦敦的早产率峰值一年只有一次,出现在冬季12月;而日本和美国一年中则出现两次早产率峰值,分别在8月和12月或1月。国内也有部分类似报道,青岛市早产率6月份最低,10月份最高;浙江省嘉兴市夏季早产率最高;西宁市4月份出现早产率峰值。早产季节差异是地理气候、温湿度等外环境因素的季节性特点的反映。

(二)地理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的早产率普遍处于5%~10%的较低水平;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较为严峻,早产率通常为5%~18%。2002年加拿大活产数据库报告早产率为7.6%(<37周),2004年丹麦全国登记系统报告的早产率为6.3%(22~37周),2005年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发布的早产率为12.7%(<37周),而2005年全苏格兰地区医院数据库报告的早产率为7.6%(24~37周),津巴布韦1997—1998年17 174名新生儿中16.8%为早产儿(<37周),巴西南部某地区所有医院2004年横断面调查的早产(<37周)发生率为14.6%。我国目前早产的基线水平多参考中华医学会2004年16省城市医院早产儿回顾性调查数据:早产儿发生率为7.8%(28~37周),新生儿住院患者中早产儿占19.7%。早产地理分布的不平等性,既可能与经济、医疗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有关,也可能与种族、营养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三)人群分布特点

不同特征人群的早产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年龄<18岁或>35岁,产次过高,既往有流产、早产史,贫困、文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妇女,以及具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的妇女人群,早产发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1993—2005年针对中国南北10县(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早产发生率为4.75%,其中26~30岁组早产率最低,为4.43%;40岁以上组早产率则达到8.19%;具有既往早产史的妇女中有10.66%再次早产;文盲组早产率为7.00%。2000年美国白人妇女的单胎早产率为9.4%,黑人为16.2%。同时,近一半的双胎儿和90%的多胎儿(三胞胎及以上)为早产儿。早产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存在高发或低发现象,反映出该类人群中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这为进一步研究早产提供了线索。 Ir83lOEMWvkMXcI7EcmFtdyAUNnEwBaJsiR0I4aFIeSnl1DbTbeDlW/CIhOoV5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