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早产分娩的产科处理

一 早产的诊断

早产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子宫收缩,最初是不规则宫缩,并伴有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后发展为规则宫缩。宫颈管先逐渐消退,然后扩张。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0min出现1次规律宫缩,伴宫颈管缩短,可诊断为先兆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出现规律宫缩(20min≥4次,持续≥30s),伴宫颈管消退≥75%,进行性宫颈口扩张2cm以上,诊断为早产临产。

二 早产的处理

治疗早产的目的是延长孕周、促进胎儿肺成熟、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适应证为胎儿无畸形、无宫内缺氧、胎龄小、出生后存活率低;母体无即刻终止妊娠的适应证、宫颈口扩张<4cm,治疗原则为抑制宫缩、镇静、促胎儿肺成熟、抗感染。

1.宫缩抑制剂

β 2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硫酸镁、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催产素受体拮抗剂等均能抑制宫缩。

(1)β 2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宫缩抑制剂。其与子宫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使三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酸腺苷,降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活性,抑制肌质网释放钙离子,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目前只有利托君由于副作用较少、疗效确切而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我国临床使用的还有硫酸沙丁胺醇。多项研究表明,尽管利托君可延长孕期24~48h,但它不改善最终的早产儿结局,且低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早产儿死亡率无显著性变化。目前认为静脉给药只能有限地延缓孕期,以便争取时间使用GC促进胎儿肺成熟;同时应注意静脉液体输注量,避免发生肺水肿。

(2)硫酸镁:可拮抗钙离子,作用于子宫肌细胞,从而抑制宫缩。将25%硫酸镁16ml稀释于5%葡萄糖100ml中,在30~6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再将25%硫酸镁60ml溶于5%葡萄糖1000ml中,以每小时1~2g的速度静脉滴入,直至宫缩每小时<6次,每日总量不超过30g。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孕妇的呼吸、尿量和腿部反射情况。若孕妇接受大剂量硫酸镁治疗,应注意监测血镁浓度,防止发生镁中毒。

(3)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主要是抑制环氧化酶的合成或阻滞前列腺素对靶器官的作用。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吲哚美辛(消炎痛),100mg塞入肛门,以后每6h或每8h 25mg,至宫缩消失。前列腺素可能对胎儿有不利影响,其副作用包括胎儿动脉导管早闭、羊水量减少、胎儿坏死性肠炎及颅内出血等。用药前后需用B超监测动脉导管宽度及羊水量。有其他药物可用时,尽量不用此类药物,若须使用,应在孕32周以前使用。

(4)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通过各种机制阻止钙离子跨膜内流,降低血钙浓度,抑制钙进入子宫肌细胞膜,抑制缩宫素和前列腺素的释放,间接抑制宫缩。研究表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心痛定),降低了7d内的分娩率,与利托君相比,硝苯地平明显降低了36周前早产的风险和发生呼吸窘迫的风险;同时,对胎儿及母体无明显的副作用。若联合应用硝苯地平和硫酸镁作为宫缩抑制剂,有潜在的风险,因为硝苯地平可增加镁离子的毒性,造成神经肌肉阻滞,并可能干扰心肺功能。一般用法为硝苯地平10~20mg,每日3~4次,每日最大用量≤60mg。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若孕妇出现低血压,可减少胎盘灌注,并注意不与硫酸镁合用。

(5)催产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是合成的环状九肽,是缩宫素-血管升压素的竞争性抑制剂。可通过下调催产素受体,抑制催产素的作用,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而抑制催产素诱发的子宫收缩。目前认为,阿托西班作为治疗早产的药物,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应用。与利托君和沙丁胺醇相比,抑制宫缩效果好,对母婴的副作用少。但近期国外的多中心研究却表明,阿托西班不能显著改善任何一种相关的婴儿结局,它的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探究。

2.镇静剂和抗生素

应用镇静剂可减少儿茶酚胺分泌,减轻孕妇焦虑,可与宫缩抑制剂协同使用。地西泮2.5mg,每日3次,或苯巴比妥100mg,每日2~3次。针对感染部位及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可减少母婴感染性并发症。

3.宫颈环扎术

宫颈功能不全是妊娠中期反复流产的主要病因之一,实施宫颈环扎术的目的在于修复并建立正常的宫颈内口形态和功能,使妊娠能够维持至足月或胎儿能够存活。可在妊娠14~18周进行。

4.促进胎儿肺成熟

GC有促胎儿肺成熟的作用,首选药物是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用法为地塞米松6mg肌内注射,每日2次,注射2d;或倍他米松12mg,每日2次,注射1d。研究表明,盐酸氨溴索也有促进胎儿肺成熟的作用,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对孕妇的血糖也没有影响,而且在预防31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优于地塞米松。它与地塞米松对胎儿肺成熟的作用机制相同,通过作用于肺泡Ⅱ型细胞,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并贮存在肺泡Ⅱ型细胞的板层体中,降低肺内毛细血管渗透压,减少肺水肿,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5.胎儿宫内情况监测

常规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羊水量、胎盘成熟度及排除胎儿畸形,根据妊娠时限进行胎心监护,利用B超进行生物物理评分,测量血及尿雌三醇、胎盘生乳素、妊娠期特异性胎盘糖蛋白等,了解胎儿和胎盘情况,对处理有指导作用。

6.胎膜早破后早产的处理

胎膜早破后,早产临产和分娩有时是难以避免的。从胎膜早破到分娩的时间间隔与胎膜破裂时的孕龄成反比,孕龄越大,胎膜破裂到分娩的时间间隔就越短。胎膜早破后,为了避免早产,可以有两种措施:①不干预或期待疗法,仅仅等待自然分娩;②采取措施,包括使用GC,用或不用宫缩剂来延缓早产的发生,以便GC有足够的时间诱导胎儿成熟。对孕25周前胎膜早破使用期待疗法时,需要考虑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风险。母体的风险包括感染及感染后引起的脓毒血症;胎儿的风险包括肺发育不良及羊水减少后引起肢体压迫畸形。有研究表明,对<24周的胎儿立即结束分娩是有益的。

三 早产的分娩方式

根据孕周选择分娩方式:①24周前,早产儿胎肺的解剖发育还不成熟,成活率极低;不足25孕周者,多放弃对早产儿的抢救。②25周以后,胎肺的解剖发育已完善,但在28孕周前,仅有很少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此时分娩的早产儿存活率仍很低。25~28孕周时,早产儿并发症多且严重,成活率低。所以,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应侧重于减少对孕妇的创伤,阴道分娩是理想选择。③从28孕周开始,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增加,胎肺接近成熟,早产儿成活率明显提高。由于剖宫产手术创伤性大,有增加胎儿颅内出血的可能,因此,阴道分娩仍然是理想选择。④35孕周以后的早产儿肺基本成熟,存活率接近足月儿。

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根据孕周考虑分娩方式,有剖宫产指征者可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阴道分娩时,要密切关注产程进展,在产程进展欠佳时及时行剖宫产术。全产程胎心监护,避免产程延长。如果有感染的风险,应选择腹膜外剖宫产术,以避免腹腔内污染。

四 早产儿的产时监测和用药

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及处理好分娩过程的各个环节可减少各种因素对胎儿及早产儿的损害,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分娩时机的选择

如果早产儿并发症多,应选择期待疗法;若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可期待治疗至34周。此时胎儿已接近成熟,早产儿发病率显著降低,可终止妊娠(若继续妊娠,发生宫内感染风险明显增大)。如果出现宫内感染,脐带脱垂、胎儿窘迫,或期待过程中出现无法抑制的子宫收缩、分娩已发动时,无论孕周多少,均须尽快手术。

2.分娩前准备

(1)抗生素的应用:可有效延长孕期,减少孕妇及早产儿感染率,从而改善母体及胎儿的预后。应用抗生素治疗胎膜早破、先兆早产及延长孕周均是有效的。胎膜破裂≥24h后,无论是否存在感染,应使用抗生素。用药疗程为静脉滴注48h后改口服,连用5d。

(2)促进胎肺成熟:使用GC来促进胎肺成熟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明显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3)早产儿复苏准备:分娩前应请早产儿科医生会诊,做好早产儿的抢救准备工作。

(4)阴道分娩的注意事项:全产程胎心监护,避免产程延长。

五 早产儿出生后管理要点

1.产后保暖

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稳定,多表现为体温下降。①调节室温,确保早产儿室有一个温暖的环境。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至27~28℃,相对湿度为55%~65%。②在分娩前将需要提前预热的辐射抢救台电源打开,并预热用于擦干早产儿的毛巾和包被。③早产儿复苏前应擦干、保暖,置于辐射抢救台抢救。④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4次。体重<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2000g在箱外保暖者,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无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2.产后观察

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体温观察:每2h测体温1次,保持每日体温差<1℃。若腋温能稳定在36~37℃3d以上,可改为每4~6h测体温1次。

(2)呼吸观察:监测早产儿的呼吸频率、节律及呼吸强弱,注意有无青紫、呼吸暂停及呼吸困难,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喂养观察: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能力弱,胎龄越小其吞咽反射能力越弱。因此,喂哺时评估早产儿有无吸吮、吞咽反射,吸吮的力量、吞咽的速度;观察喂养过程中有无呛咳、窒息的表现。

(4)一般情况观察:①早产儿哭声低弱而无力,正常解除原因后可安静入睡,否则,应注意是否由疾病引起。②观察有无呕吐,呕吐开始的时间、次数、量及性质,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③观察大小便排出情况,一般出生后10~12h内排出墨绿色黏稠的胎粪,3~4d排完,大便转为黄色。若出生后24h未排出胎粪,应注意有无消化道畸形。小便于出生后24h排出,若48h后仍无小便,应查找原因;有硬肿症表现时,更应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小便量。④观察皮肤有无破损,是否有呈暗红色等硬肿症的表现,皮下脂肪有无变硬、水肿。

3.呼吸道的管理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系统不稳定等因素造成其呼吸浅而快,且不规则。胎龄越小,呼吸暂停及发绀的发生率越高。胎龄<34周的早产儿,85%以上于出生后24h内出现呼吸暂停。早产儿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卧位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以保持气道通畅。一旦出现发绀或呼吸暂停,可用拍打、弹足底、托背等方法,刺激呼吸出现。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待缺氧症状缓解,可暂停给氧,避免氧中毒引起眼晶状体后纤维膜增生和加重生理性黄疸。一般以间歇性低流量给氧为主,最好在喂哺前后或间隔4~6h吸氧1次,每次15~30min,氧流量0.5~1L/min为宜,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呼吸次数及深浅度。

4.供给充足营养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应予以早期适量喂养,刺激肠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减轻黄疸症状或缩短其持续时间,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等。但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胃肠功能差等原因,造成喂养困难,其喂养方法应视早产儿的情况而定。体重<1500g,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并时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由静脉补液供给能量;生活能力强,有吸吮和吞咽能力者,可直接母乳喂养;有吞咽能力而无力吸吮者可用滴管喂养;吮吸及吞咽能力均差者,可采用鼻饲喂养法,鼻饲时速度宜缓慢,最好能让奶液自针筒利用重力作用自然流入,以免发生“胃轻瘫”现象。鼻饲后采取头高足低右侧卧位,并加强巡视。若因各种原因不能母乳喂养时,可用牛奶,并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灵活掌握奶量,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必要时可给予少量多次喂养。

5.预防感染

早产儿皮肤薄嫩,从母体获取的免疫能力不足,本身合成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低下,抵抗力低且易感染。因此,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应做到:①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入室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房间定时消毒,定期做好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②工作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前应先洗手,自身必须健康,发现早产儿有感染时,需隔离并认真处理,护理时应先护理正常早产儿。③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箱内用物每周更换、消毒一次。④加强皮肤及脐部护理,体重>2000g、一般情况较好者,可每日沐浴1次,并注意观察全身情况。脐部应保持清洁干燥,勿使大小便污染;若有污液,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后涂2%碘酊。

6.环境管理

(1)疼痛护理:早产儿接受大量有创性操作时,疼痛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疼痛的发生,合理使用止痛方法,如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抚触诱导治疗等,必要时使用止痛药。为减轻疼痛,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尽量减少各种操作和检查,并设法使其舒适。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应避免长时间打扰早产儿,操作时动作轻柔缓慢,并观察早产儿是否有不适征象。

(2)减少声光刺激:拟定早产儿睡眠计划,使其生理功能处于平衡状态。减少光照对暖箱的影响,调节室内光线,建立24h光照循环。需要开灯时,避免灯光直接照射早产儿眼部。医护人员工作中注意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据报道,报警声可对早产儿听力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各种仪器应调低报警音。 tcsGWfvPzWgnf2Ydgrm//1bBy5DymHybJqk9Fufc+glTPtMrj4pzuh+I9wpcITQ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