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正如“任何企业都存在问题”一样,企业中的任何个体也都存在问题,从“外行”到初级入门者,再到专家……始终存在可待提升的空间。

问题意识对人们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不仅是华为人,许多职场人士也是依靠问题驱动下一步行动的。另外,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管理者如果不能提出问题,就意味着他丧失了对危机的感知能力。

盲目乐观的背后是隐患

在企业经营中,一叶障目的现象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可能出于自己的专业理解、经验积累而盲目乐观,导致故步自封。早年,在华为引入IBM公司的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进行变革时,就有一些资深的华为人认为,我们自己探索出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已经非常好,根本不需要改革。言下之意,从IBM公司导入的流程体系反而会影响其工作效率。

苏格拉底说,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然而,在企业经营中,有这样清醒认知的人还是太少。正如当初的华为人一样,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经历和感知建立起一个看似完美的世界。

KDDI是日本第二大电信运营商。2008年,华为经过努力,获得了KDDI体系审核的机会。审核的结果直接影响华为公司在日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来料检验(IQC)是此次审核的第一个环节。当时,华为刚刚通过英国电信的严格认证,ISO 9000、TL 9000、ISO 14000、OHSAS 18000等证书齐全,并且,2008年4月接到KDDI审核认证的通知后,华为人为IQC做了充分准备。所有人都自信满满,相信很快就会通过审核。

2008年7月,华为迎来了KDDI对IQC的第一次审核。审核负责人是KDDI体系、质量方面的专家福田先生。

然而,福田一进门就指出了问题:“为何一年中有两次测试没有达到湿度的要求?”面对福田的质疑,华为方负责人李挺解释道:“在95%的时间里是能满足要求的。”“不能是95%,而是100%。”福田说。福田提出的高要求让李挺心里发虚,他心想:怎么可能做到100%?温度可以用空调控制,那湿度呢?

8S审核是福田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李挺详细地向其讲解了8S如何管控,但福田却从裤子口袋中拿出一副白手套和一个手电筒。在众人的注视下,福田戴着白手套擦了擦柜子底部的地面,拿出来一看,全是灰。他又站在凳子上,擦了擦柜子顶部,也全是灰。再拿手电筒一照,柜子里依然全是灰。随后他又打开一个办公桌的抽屉,里面的工装、文件、书摆放得乱七八糟。

原来准备好的地方,福田一个都没看,这让站在一旁的李挺和同事们一脸茫然。与欧美客户的关注点不同,日本客户更关注管理过程的细节。

在随后的审核过程中,福田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华为的工程师不停地解释这些都是符合国际或业界标准的。第一次审核完毕后,福田丢下93个不合格项,返回日本,并回复说:“华为质量水平不行,而且华为的工程师太骄傲,很多问题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够谦逊。”客户走后,很多人都没反应过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这次的结果犹如当头一棒,敲醒了华为人,使他们意识到,华为在ESD管理、8S管理、现场精益管理等方面与客户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原本的自信也被自我反思所替代:自认为没有问题,是因为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审视,若能换个角度重新评估,也许就会发现存在的问题。

这一点,中国的部分企业需要丢掉速成的幻想,可以学习德国人的一丝不苟和日本人的踏踏实实。只有认真务实,不断解决问题、改善作业流程和工作标准,才能真正成长为一流的企业。正如任正非在面向新员工的讲话中所强调的,华为要造就一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干部。

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没有什么事情是无缘无故发生的,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和必然性。换句话说,世界上任何现象都是作为原因的结果而存在的,有什么样的原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但是,在工作中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人却很少。抓住问题的关键是很难的,这就要求解决问题的人或是做出决策的人,必须具备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被称为“石油大王”的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年轻时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

初入石油公司,由于既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洛克菲勒便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里最简单、枯燥的工序,公司里的人都说这是3岁小孩也能做好的工作。洛克菲勒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负责,他从不偷懒耍滑。每一次,他都会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过程。时间久了,他发现每当焊接器滴落39滴焊接剂之后,一个罐盖的焊接工作就可以完成。然而,在计算过观察到的每滴焊接剂的滴量之后,他发现只要38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

经过多次观察,他确定自己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因此,他开始着手研究只滴38滴焊接剂的焊接器。经过反复测试、试验,洛克菲勒最终研制出“38滴型”焊接器。使用这种焊接器焊接的石油罐盖,质量和原来的一样,但是比原先节约了1滴焊接剂。就是这一滴焊接剂,一年就可以为公司节约5万美元的开支。

大多数人都能够很容易地检查出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但是未必看得出39滴焊接剂中所隐藏的问题。正如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所说:“会发生某种现象,一定有原因。但是懒得找原因,只以现象做判断,这种判断绝不会是正确的。”

2000年,华为成立资料开发部,整理出6本涵盖技术、安装、操作、维护、运行、验收方面的资料。2005年,资料增加到34本。

“全”的问题解决了,是否意味着万事大吉、没有问题了呢?当然不是。随着华为向海外扩张业务,“资料不完整”又成了公司的一大问题,于是资料开发部联合服务部、市场部整理出113本资料,使体系更加全面。

8年中进行两次资料清单升级,之后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资料开发部主动进行客户调查,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的反馈。

客户T说:“操作指南太专业,资料没兴趣看下去。”服务工程师A说:“资料太多了。”开发项目经理B说:“资料至少要精简50%。”基层资料项目经理C说:“需要交付的资料太多了,工作越来越累,质量难以保证,但因发布有齐套性要求,无法裁减。”

资料开发部并没有被资料的全面性所迷惑,而是更加注重用户的感知调查。在进一步的工作优化中,他们积极转变视角,做到“为用户写资料”,而不是“为产品写资料”,在资料建设中努力帮助用户完成任务,发挥实际价值。

由此可见,没有问题只是一种表象、一种自我麻痹。只有贴近现实,亲自感知,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在面对问题时,我们还需要用严谨理智的思维,分析清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进而避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在不断尝试中探寻问题

在精益管理中,人们都会强调问题就是机会。以“精益改善”闻名的丰田公司提出了“改善永无止境”的口号,这意味着有源源不断的问题等待着人们去发掘、去改进。

任正非说:“面对发展需要,面对管理问题,如果讨论清楚了,我们可能就不会死,即延续了我们的生命。怎样提高管理效率,我们每年都会写一些要点,这些要点可能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帮助,只要每个人都改进一点,我们就前进了。”

2012年8月,吕广锋入职华为。2013年某版本软件发行,吕广锋发现该软件安装后无法正常运行,当日直到22:00,大家还在定位修改代码。吕广锋沮丧地说:“今天又要熬到凌晨2:00了。”他问自己:“难道不能让平台编译更快速、高效一点吗?”

想到这里,他立即动手改善,最终将构建时间从90分钟减少到50分钟。吕广锋心里有一点得意,但很快他又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他仍然没有找到提速的方法。但他并未罢手,改善的念头一直留在心底。一次,他在无意中获得了灵感,将构建时间从50分钟减少到30分钟,速度比一年前快了不少。

就到这里了吗?吕广锋陷入了反思。2014年,华为推出了加速服务器,但对吕广锋所在部门的工程加速效果并不明显。于是他开始寻找开源解决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一款工具,部署后可以使构建速度降到4分钟,但加速度不稳定。吕广锋继续翻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对该工具进行了二次开发,最终解决了加速速度不稳定的问题。

能既高效又省钱吗?吕广锋刚完成改善,又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又开启了新的探索模式。一天,他发现了一个工程加速的契机,便决心进行开发,编写了2000多行的脚本,最终使整个工程的加速时间降至4分钟,既提升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吕广锋也因此获得了部门的“金网络”奖。2015年,吕广锋又创新性地解决了平台构建中间件体积巨大的难题,并使平台构建时间降至1.5分钟。

由此可见,越深究,可改善的问题也就越多。当我们无法找到问题时,何不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呢?在一次、两次的尝试中,总会发现另一个错误或自己不满意的地方,然后再尝试。通过不断深入探究或者不断尝试以获得改进,就会使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得以提升。

丰田公司前任董事长张富士夫曾说:“我们最重视的是确实执行与采取行动。我们尚未了解的事情还很多。”丰田公司将问题改善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力,并依此构建了一系列的问题管理方法,且融入企业的精益管理工作中。这样的管理理念不仅影响了华为,而且对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 qxiZ8S001NggVw86kVy94Z0+HH6bJho6l+jXAjgkZsdDfEufVzmVZ3nfd2UHB5W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