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条将食品添加剂明确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食品添加剂成了食品安全的首要威胁因素。许多人开始对食品中的添加剂特别敏感,尤其是婴幼儿食品,由于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脾胃较弱,免疫力也较弱,因此给婴幼儿吃的食物也比较谨慎。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使用盐来进行调味,其实它也属于食品添加剂,只不过它是天然的。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危害的,我们应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并在使用时注意用量、有无毒性等问题。
其中在婴幼儿食品中允许加入对婴幼儿健康成长有益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营养强化剂、乳化剂、调味剂及抗氧化剂。
不被外表迷惑
食品中加入添加剂,其目的无外乎是使食品保存时间更久、外观更美、口感更诱人。若担心食品添加剂不合规范或不过关,爸爸妈妈们购买食物的时候首先要告诉自己不要被食物的外表所迷惑。
这是因为色泽光鲜亮丽的食品较受消费者的青睐,不良从业者便抓住这一心理,利用漂白粉、着色剂等添加剂对食品进行加工。因此,在选购食品时不要选择颜色过于亮丽的食品,自身也要加强对各种食品的了解,知道食品在自然状态下是什么模样的就不会轻易被迷惑。如知道天然面粉的颜色是白中带黄,这样就不会选购过白的面粉。
选择原味食品
虽然不能完全保证原味食品没有加入添加剂,但是与添加了各种调味剂的食品相比较,更为安全。原味食品相对于加了各种调味剂的食品来说,口感不是那么好。事实上,我们的身体不需要摄入太多的调味剂,盐食用多了也会对肾脏产生负担,更何况其他调味剂。虽然原味口感不那么好,但是吃习惯了,当味蕾调整过来时,也会变得很美味。
其实,婴幼儿的味蕾还在发育的过程中,更应该让宝宝去适应、感受每一种食物本来的味道,不要以成年人的口感去衡量给宝宝吃的食物美味不美味。
读懂食品标示
包装食品必须附有食品标示。合格的食品标示是按照添加物含量依次由高往低排列的,含量多的在前面,含量少的在后面。
采用泡温水法、汆烫法减少食品添加剂
一般食品添加剂可以在高温或者水中溶出,所以可以采用泡温水法、汆烫法来减少食品添加剂。
泡温水法对于米面豆制品有很好的效果。先将米面豆制品在清水下清洗三次,再放入温水中浸泡半小时,浸泡好后,再以流水清洗干净即可。
汆烫法适用于畜禽肉、鱼类等,是指将食材洗净后用沸水浸泡一会儿再拿出,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食品中的漂白剂、保色剂等添加剂带来的危害。
利用简单试剂检查
由于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如果实在担心食品安全,可以在化工行购买简单的食品试剂进行检查。使用时将需要检查的食品切一小块下来,浸泡水后滴一滴试剂。观察其颜色变化,倘若颜色发生变化则是加入了不应该使用的添加剂;倘若颜色没有变化,则是加入了少量添加剂或没有加入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