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坚持管道战略,保持市场优势

任正非强调:“企业不应该为短期利益所困,要敢于放弃非战略性机会,只聚焦于大的战略机会,集中战略资源在关键要素上。通信网络管道是太平洋,是黄河,是长江,企业网是城市自来水管网,终端是水龙头,沿着这个整合,都是管道。未来物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将为管道基础设施带来海量的需求,华为的责任就是提供连接,它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因此,华为一直坚持管道战略,通过管道来整合业务和产业。

拒绝“红舞鞋”的诱惑

任正非阐述过一个著名的“红舞鞋理论”,这个理论来自安徒生的一个流传甚广的童话故事。

有一双非常漂亮的红舞鞋,女孩若把它穿在脚上,跳起舞来都会感到轻盈、富有活力。因此,姑娘们见了这双红舞鞋都很兴奋,谁都想穿上这双红舞鞋翩翩起舞一番。可是,传说这双红舞鞋是一双具有魔力的鞋,一旦有人穿上它跳起舞来,就会永无休止地跳下去,直到耗尽舞者的全部精力为止。

但仍有一个擅舞的年轻姑娘抵挡不住诱惑,悄悄地穿上这双鞋跳起舞来,果然,她的舞姿更加轻盈,她的激情更加奔放,姑娘感到有舞之不尽的热情与活力,也获得了大家的赞叹。可是,当她想要停止跳舞时,已无能为力,红舞鞋带着她不停地跳下去,直至最后力竭而亡。

从理智上来说,没有人愿意用生命来换取个人事业上的短暂成功。但是,人终究不是完全理性的,面对“红舞鞋”的诱惑,要想做到不为所动,实属不易。与经营人生一样,企业经理人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总有“红舞鞋”的诱惑出现。如果企业经理人没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就难以拒绝“红舞鞋”的诱惑。

那么,究竟企业经理人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是要保持企业赢利,还是要获得利润最大化呢?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首要责任是活着。”显然,一双“红舞鞋”是不能让企业生存下去的。

任正非说:“我现在想的不是如何去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是考虑企业怎么活下去、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经营企业当然要赚钱,但是首先要做到的可能不是赚钱,而是避免亏钱。因为人一亏钱气就短,心里就发毛,就很容易乱阵脚,就会出问题。所以为了活着,公司必须确定一个最低的利润率,以满足三方面的需要。一是冲销在已发生的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二是抵挡创新可能发生的损失;三是上缴税收。这个所谓的最低利润率,并不是可以轻易对付的‘小菜一碟’,而是很多企业家梦寐以求、竭尽全力要实现的艰巨目标。事实上,假如企业家连实现这个最低利润率都感到力不从心、勉为其难的话,那么他们将处于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当他们的耐心、毅力、智慧、财力都达到了临界点以后,他们会不堪心理和经济上的重负,以求快速突围,甚至为此孤注一掷。”

德鲁克说:“在快速扩充的公司里成长起来的人,当企业进入一个巩固和调整的时期时,他们可能恰恰会成为毁灭公司的力量。”的确,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案例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有些公司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一夜成名,他们穿着“红舞鞋”不停地“跳舞”,只看到了不断增加的销售额,却忽略了公司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公司,不论规模大小,一旦遇到经济停滞或减速,往往就会陷入陷阱或绝境,因为“红舞鞋”是不会停的。因此,企业应该学会拒绝“红舞鞋”的诱惑,坚守住自己的战略定位。

上不碰内容,下不碰数据

任正非在公开会议上表示:“华为坚持管道战略,开放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未来方向进行探索和研究,掌控不确定性。我们要做一个管道操作系统,下面操作管道,上面中间平台是网络集成,对上还要能力开放,把所有内容接进来,实现管道的三点衔接,即任何两个点经过一个转接点就能接通。管道操作系统‘上不碰内容,下不碰数据’,只负责信息流量的传送,但我们并不知道送出去的是什么,只要传送了就要收费,包括垃圾信息。有人说,我们需要过滤垃圾,否则将来流量太大。”

华为的管道操作系统“上不碰内容,下不碰数据”,并不是说要完全地隔断内容和数据。作为基础管道,在支撑别人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包括对方提供的内容需求。华为作为连接内容与数据的平台,它是融合在里面的,既能给内容提供良好的服务,让内容能够通过中间平台运转起来,也能让数据在平台里运转,又还给数据。

在任正非看来:“大数据流量时代应该是很恐怖的,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叫大数据。流量之大也令人无法想象。我说的大数据与业界说的不一样,业界说的大数据,不是大,而是搜索,如邬贺铨院士说的,数据的挖掘、分析、归纳、使用,使数据创造出价值。我说的大数据是指数据流的‘波涛汹涌’,指不知道有多么大的数据要传输与储存。当然,我们希望传输的是‘净水’,但我们也阻挡不了垃圾信息被来回传输与储存,使得大数据更大。不要为互联网的成功而冲动,我们也是互联网公司,为互联网传递数据流量的管道做‘铁皮’。能做太平洋这么粗的管道‘铁皮’的公司以后会越来越少;做信息传送管道的公司还会有千百家;做信息管理的公司可能有千万家。别光羡慕别人的风光,别那么‘互联网冲动’。有‘互联网冲动’的员工,应该踏踏实实地用互联网的方式,优化内部供应交易的电子化,提高效率。我们现在的年度结算单据流量已超过2.5万亿元,供应点也超过5000个。年度结算单据流量很快会超过5万亿元。深刻地分析合同场景,提高合同准确性,降低损耗,这也是贡献,为什么不做好‘内互联网’呢?我们要坚持聚焦在信息管道的能力提升上,别把我们的巨轮拖出主航道。”

从本质上来说,“上不碰内容,下不碰数据”就是华为聚焦主航道的战略思想。在任正非看来,市场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是集中所有的精力在一个点上,即聚焦于主航道,这样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他强调华为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赶超世界巨头,因此决不多元化。

从华为的经验来看,企业应该在其主航道的业务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过于盲目创新。对于非主航道的业务,企业应该向行业标杆学习,稳中求发展,保持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大公司的赶超。

践行“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

任正非在内部会议中强调:“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搞机会主义。华为人要有战略耐性,要坚持我们自己的战略,坚持已经明晰的道路和方法,稳步前进。”为了传承和发扬华为的“乌龟”精神,在任正非的指示下,华为内部发起了向李小文学习的热潮。

2014年6月,华为在多家日报和财经报纸上刊出了一则公司广告,广告构图非常简单,左边配图是2014年4月下旬红遍网络的“扫地僧”院士李小文。他蓄着胡子,身穿黑衣黑鞋,坐在中国科学院讲台前低头念稿,一副“高深莫测、仙风道骨、不拘小节”的形象。这幅广告图中右侧有两行醒目的红字:“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

李小文是我国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中科院院士。他其貌不扬的外表下是“神一样的存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李小文长期从事地理学与遥感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他及其科研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并使中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李小文专注于科研,在生活上有着“扫地僧”一样淡泊的心境,有人将他与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相比,形容他外表不羁,但有着仙风道骨,像是为了维护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而存在的。

在通往科学真理的征途上,李小文却有着自己的本色,执着得近乎固执。早年在美国留学时,他就敢于挑战美国遥感界的权威,提出对遥感观测中“热点效应”的更圆满的物理解释,这成为他的成名作,被国际遥感界称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

李小文的淡泊、专注及敢于挑战权威的研究精神完全契合了华为一直以来的发展理念,因此获得了任正非的推崇,是华为践行“乌龟”精神的标杆。

2013年,任正非接受新西兰记者采访,对方问他:“华为凭什么成功?凭什么能够成为行业第一?”任正非给出了四个字:“不喝咖啡。”的确,华为把竞争对手用来享受生活的时间用在了努力奋斗上,像“乌龟”一样不停地爬行,不断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直到超过竞争对手,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因此,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要认定目标,心无旁骛,艰难前行。在前行的过程中,拒绝“红舞鞋”的诱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地创造和满足客户需求,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IeclSW+seHeKRV+nyIpah128cI26AR7O+uEoictpktPaiCnv6maOJnTkhRkWK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