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企业的长期战略决定了它是否具有做市场领导者的决心,当企业朝着市场领导者的目标前进时,尽管一开始很艰难,但它会驱使企业加倍努力。如果能够真正做到成为市场领导者,那么企业所能创造的价值将是巨大的。
抢占市场有利位置,获取最大份额
市场领导者的数目是有限的,更多的是非市场领导者,而非市场领导者也能赢利,那么为什么还要争做市场领导者呢?事实上,在市场竞争中,市场领导者与非市场领导者的利润差距是巨大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说过:“在很多行业,第一和第二之间的差别堪称天壤之别。”通俗地说,就是“赢家通吃”。获得市场竞争最终胜利的企业能够占领所有或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失败的企业往往会被挤出市场而渐渐消亡。
华为作为通信行业的后进者,是从一家只有2万多元创业资金的小公司起步的。仅仅经过8年时间,华为的销售额就增长到了15亿元。
此后,华为不断增加研发和市场投入,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并且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2004年,华为在英国成立首家海外分公司。随后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华为就与欧洲各国的主要跨国运营商达成了合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华为已从一个后进者成为全球信息与通信行业当之无愧的佼佼者。此外,华为自2012年正式启动消费者业务以来,仅用3年时间,就在全球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上占领了大部分份额。而华为始终坚持着一个目标,那就是成为全球信息与通信行业的领导者。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赢家通吃”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信息产品有“锁定效应”。由于占有资源的不平衡性,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所拥有的信息越来越多,胜利者永远处于有利的位置,而留给其他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少。
在互联网危机后,通信行业只剩下了几家巨头公司。原因很简单,就是“赢家通吃”。巨头公司通过内部创新和外部并购等方式扩大公司规模,同时这些巨头公司所在的国家也支持它们做得更大,因为在国际化市场中,企业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
正如一个备受争议的耐克广告所宣传的:“你不是赢得了银牌,而是输掉了金牌。”企业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做到行业第一,从而获得最多的市场份额。
做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为未来铺路
2014年,华为在上海召开的华为云计算大会(HCC)上,正式发布了全球联接指数(GCI),这是业界首次对国家和行业联接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的量化评估,也表明华为正积极塑造自身的“灯塔”形象。
华为常务董事、战略营销总裁徐文伟在大会上表示:“华为聚焦于管道战略,一直在做联接,今天已经帮助全球1/3的人实现了紧密的联接沟通。基于华为在全球范围积累的联接经验,我们有机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科学、全面、客观地测评联接对这个世界的价值。我们希望全球联接指数不仅能成为评估国家和行业ICT发展的一个指标,更能成为产业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的一个参考。面向未来,华为将与行业伙伴更紧密地协作,让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共同携手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华为一直在为做产业标准的制定者而努力奋斗。企业要想引领整个产业走向未来,是需要付出许多努力的。企业要不断地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很多企业会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转换方向,结果导致生产了没有任何具有领先技术的产品,这样的企业难以成为市场领导者。华为一直都非常重视研发,每年投入大量的资源来进行技术创新,任正非也说:“华为不是一个只看到眼前的公司,对市场的大手笔投入更是在为未来铺路。”
近些年,华为在IMS市场上一直注重抓住机会,进行技术变革。华为持续增加对NFV新领域的投入,挖掘其在云化领域的市场潜力,使云化IMS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2015年,在华为的帮助下,Vodafone在意大利成功商用全球首个云化VoLTE网络,这也使华为荣获了2015年IMS世界论坛“最佳云化IMS解决方案”大奖。到2015年年底,华为已经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得了230多个IMS商用合同,而且VoLTE在全球也获得了至少68个商用合同。这些成功都是通过华为在云化解决方案上的努力得来的,华为不仅创新了技术,而且用这些技术帮助客户实现了成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之后,在网络技术行业研究公司HIS Infonetics发布的2015年度IMS供应商领导力调查报告中,华为因在市场表现和发展势头两方面的出色成就,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评为IMS领域的市场领导者。
华为的努力让它成为IMS领域的市场领导者,而这一角色也为华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润。企业做市场领导者一方面是为了突破自我,另一方面是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只有成为市场领导者,才能扛起大旗,引领整个产业走向未来,否则就会永远处于被动的状态,只能获得少量的利润,甚至逐渐被市场淘汰。
把控市场格局,做“分蛋糕”的人
多年来,华为人的心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中国有句古话,叫“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追求决定了他的未来。
2015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现身清华大礼堂,分享了关于华为的故事。
他说道:“1987年,华为刚成立的时候,任正非总裁就提出,华为要成为中国最大的通信企业。当时的研发人员只有20多个人,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正因为有这样的追求,华为才能不断地发展。1992年,任正非站在一个纸箱子上,冲着底下六七十位员工狂喊‘华为要超四通’。当时员工的第一个反应是老板脑袋进水了!华为那时候的销售额还不到1个亿,而四通销售额已达到20个亿,结果用了3年时间,华为超过了四通。这个梦实现了,结果任正非又造了个梦,后来就一个梦比一个梦大了。1993年年底,华为开发了中国第一代程控交换机,当时做一台程控交换机就可以把研发投资收回来。华为便从这里起步,1994年,公司收入迅速增加,华为成为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利税第一名的企业,这一纪录一直保持到今天,而在1993年之前,华为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生存下来。接着任总又提出,未来通信制造业三分天下,必有华为一席。1996年,华为在国内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时任总提出华为要进入海外市场。刚开始得不到海外市场的认可,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而在2008年到2010年的3年时间里,华为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2%增长到超过30%,4G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欧洲本土的厂家。到今天,华为的销售收入中超过70%来自海外业务。”
华为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就是全球第一,华为人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终有一天会成为行业第一,做那个“分蛋糕”的人。
在任正非看来,市场领导者要做好四个方面的事。第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是指不仅能看到未来的发展机会,更要能抓住战略机会,只有看到未来,抓住未来战机,才能扮演好市场领导者的角色。第二,建立产业链的分享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要学会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作为市场领导者,只有让跟随者看到利益所在,才能带领大家向前发展。就像苹果公司为什么能够带领大家往前走,原因在于与苹果公司合作不但风险小,而且利润更高。第三,有所取舍。换言之,作为市场领导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领导者一定要坚定方向,不能一天一个想法。第四,构建良好的竞争环境。作为市场领导者,要为整个行业着想,思考如何才能把整个行业做大、做好,除了使现有企业能够生存,还要让非本行业企业也愿意加入。
做市场领导者并不意味着独霸市场,而是要学会给盟友“分蛋糕”。正如任正非所说:“华为很快就是世界第一,当我们逐步走到领先位置的时候,要承担起引领发展的责任,不可以自己为中心,不能以保护自己建立规则。我们要建立开放的架构,促使数万公司一同服务信息社会,以公正的秩序引领世界前进。没有开放合作,我们承担不起为人类信息社会服务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像3GPP一样开放,像苹果、谷歌……一样地联接数十万个合作伙伴,持续构建和谐的商业生态环境。如果只想独霸市场,那我们就是希特勒,将会以自己的灭亡为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