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壹 中国互联网的创建和与国际联网

陆首群 篇

互联网在中国迈出的第一步:摒弃垄断,去中心化,重在安全,加强管理

访谈:方兴东

口述:陆首群

整理:刘伟、李宇泽

时间:2014年8月5日(13∶30—17∶00)、2015 年 5 月 13 日(09∶30—13∶30)、2016年8月2日(14∶30—17∶00)

地点:量子银座12层首信公司会议室、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B座5层

文本修订:18次

中国的互联网是怎么做起来的?

***

关于在中国开通互联网这个事情,很多人被描述为中国互联网的“创始人”,其实,在中国互联网开通之初,人们必须突破三道关口:一是必须得到通信部门的准许,获得国际联网线路。当时中国的通信线路由邮电部专管,他们并不了解互联网,也不知如何提供线路支持,更不了解如何管理,而没有邮电部的支持,互联网是建不起来的。二是创建互联网并使之运转起来,要取得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授权,并由其分配域名、网址等基本资源。当时中国政府授权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联席办)统一对外,并承担管理职能。当时联席办正与国际及亚太的互联网管理机构洽谈中国的互联网资源分配,以及申请、审批、授权等合作事宜。因此,国内任何个人、企业或单位都不可能绕过这条渠道而把互联网创建并运行起来。三是中国早期互联网起步时属于新鲜事物,尚无法可依,而运营牌照要由邮电部来颁发,如果不建立起可行的管理机制,不及时立法,互联网是发展不起来的。而且中国要创建创建一批互联网,不是一个;要体现互联、互通、开放、自由、共享、协同等互联网特征;互联网运行还要讲究安全,开放和安全要做好平衡。当时一些人对此没有思想准备,有些人和部门还希望用老的垄断式的方式管理互联网,那是不行的。

所以,创建中国互联网开启的过程伴随着思想解放的过程,反对封闭垄断的旧管理体制过程,重视安全并做好开放与安全平衡的过程。

互联网始现于 1969 年的美国,我们从 1990 年 7月开始在北京搭建互联网,当时我担任北京电子振兴办公室主任,和周宏仁和高星忠合作。周宏仁原来是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星忠当时是北京电信管理局的总工程师。那时邮电部从法国引进了X.25 分组交换网,我们想把各有关部委、地方的信息平台用数据网络联起来进行信息交换,这属于广域网。于是我们搞了一个“北京信息通信活动周”,组织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市政府、外经贸部、中国科学院、北京电信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等单位展开合作,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

1993年 5月,我任吉通公司总裁时,决定开拓互联网电子邮件业务(由王克宁牵头)。1994年2月,吉通与方正、希望等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易迈”,开拓、承接互联网电子邮件传输、运行业务。当时未采用后来成为主流的简单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而是自创协议。

1993—1994 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后改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简称“信息办”或“联席办”),部署以“三金工程”为重点的国家信息化建设。

吉通就是为建设三金工程服务的,是三金工程承接方,我被任命为国务院“三金办”主任(这些都是在 1994 年 2 月 19 日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决定的)。后来我还兼任国务院信息办常务副主任。

在吉通公司上报的金桥工程立项报告中,除建设国家经济信息通信网外,还包括建设中国互联网(这是1993年率先在国内报批的)。

1994年4月20日上午,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召开,会上听取了“金桥工程”的建设进度和“金卡工程”部署的汇报。中科院院长周光召 携专家王行刚(NCFC园区网设计组负责人)与会。他们提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与美方商定用电子邮件进行业务联系,需租用邮电部64kbps国际联络信道,此次会议同意了此事。

需要补充的是,国内早期在探索建立互联网的过程中,一般是利用国外在中国延伸设置的IP地址和国外(也有国内)提供的国际专线,以点对点通信和专项业务合作方式,利用国外接入国际互联网的便利条件,在不完整的条件下在国内进行试运行,例如下述的网络互联案例。

(1)1986年,钱天白 研究员所在的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合作用国际专线接入互联网。1987年9月14日,从中国向德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国内使用电子邮件的序幕。

(2)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创建人胡道元 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引进了采用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开通了清华大学与UBC大学之间的电子邮件服务。

(3)1988 年,中科院高能所许榕生 研究员采用X.25 协议使该单位 DECent(美国 DEC公司的专用网络协议)成为西欧中心DECent的延伸,实现了洲际远程联网,同时实现了中国与欧美的电子邮件通信。1991年,中科院高能所与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会谈,讨论中国互联网联网及开通电子邮件服务的问题。经中美双方努力,1994年 5月,高能所计算机中心节点接入国际互联网。

(4)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由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马如山研究员负责,第三十所、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与德国研究网(DFN)连接,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和目录服务等功能。

(5)1994年4月20日,由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建设的园区网(NCFC)通过租用邮电部64kbps 的国际专线,经 Sprint 网接入国际互联网,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连接(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中方代表胡启恒副院长提出双方通过接入互联网沟通信息的建议获美方响应)。1994年5月,NCFC接通了国际互联网。

(6)1994年6月28日,北京化工大学与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开通与互联网连接的64kbps的试运行专线。该专线于1994年9月20日正式运行。

(7)1994年 7月,吉通公司与香港盈科公司合作开通了256kbps的卫星专线,在金桥网上试运行互联网业务。另外,金桥互联网于1995年3月租用泛美卫星,将信号转发到美国西海岸,然后通过光纤接入位于洛杉矶的Sprint互联网总汇接局,并开通试验。

(8)1994年 9月,中国邮电部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开通经由 Sprint 公司的两条专线(北京、上海各一条)。北京出口的专线带宽为 256kbps,上海出口的专线带宽为64kbps,并在这两条专线进行互联网业务试运行。1995年5月,邮电部向社会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

(9)1995年7月,清华大学CERNET网络中心节点与美国Sprint互联网接通。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由国家计委于 1994 年 11 月正式批复立项,清华大学CERNET网络中心也是全国的网络中心之一,国际联网接入点为美国Sprint互联网,带宽为128kbps。

1994年6月和7月,我在北京与国际互联网协会的负责人会晤,他主要谈了三点意见。第一,从现在,互联网已经开始了商业化运行,可以预见在互联网上运作的商业信息将有可能超过教育和科技信息,互联网将更加通俗化,更加普及。第二,中国现在还没有启动互联网,但来国际互联网协会总部洽谈建设互联网的中国人很多,都说代表中国,国际互联网协会并不知道谁才是真正代表中国的。第三,国际互联网协会希望和中国合作,支持中国的互联网建设。

我们对此进行了汇总整理并结合国情展开调查,向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进行了汇报。

1994年12月30日,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召开。会上讨论了1994年国家信息化工作总结报告、1995 年国家信息化工作部署要点,审议了由联席办组织专家组(由叶培大、王行刚担任正副组长)编写的《国家信息化基础结构(CNII)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此次会议决定筹建中国互联网,并指示由联席办组织成立一个跨部门的筹备小组。会议针对国内拟建互联网早期的混乱、失序、不规范、不安全、不能准入市场或无法投入运行等问题,重申要改变互联网多头对外、无序建设、各自为政、杂乱无章的状况,决定由联席办负责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申办,统一分配互联网域名、地址资源,统一对外与国际互联网协会洽谈合作事宜。

大约是在1995年6月下旬,国际互联网协会大会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本来应由我负责组团参会,由于“三金工程”刚刚起步,事务繁多,我无法抽身,于是我委托钱天白担任组长率团参加。

我曾提出由旧体制下的通信部门管理互联网会有许多不便,不利于互联网发展,也会强化部门垄断现象。这里有反垄断的意思,也有去中心化的意思。不久上级部门就决定,组织各方有关人士来研究、处理中国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问题,邮电部不再负责管理互联网。

1995年7月18日,研究中国互联网建设和管理问题的会议召开,决定 在互联网建立之前(当时中国还没有互联网)的过渡时期,由联席办统一和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进行联系和安排。

1995年7月23日,由我牵头的中国互联网及国际联网管理规定起草小组(中国互联网筹备组,简称筹备组)成立。7月28日至29日,筹备组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网)及国际联网管理规定(暂行)》[简称“中国互联网管理规定(暂行)”],提出了创建4个中国互联网的外网接口,即中国电信网(CHINANET )、中国金桥网(CHINAGBN )、中国教育网(CERNET )和中国科技网(CSTNET ),并提出创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

1995年8月15日至16日,联席办主持召开国际互联网研讨会(中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国际联网研讨会)。8月16日,联席办与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及亚太互联网管理中心就互联网资源(域名、地址)的分配、授权,以及中国互联网与国际互联网合作问题进行会谈,并签署了 MOU 。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常务理事村井纯 (Jun Murai)、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 )主席戴维·康纳特(David Conrad)出席了这次会议。中方(联席办)由我牵头,中科院胡启恒、清华大学胡道元等也参加了中方谈判组。

在会上,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决定赠送一条2Mbps的国际专线给中方,这条线路从美国途经日本,再到中国。

1995年8月19日,根据国家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指示,由联席办向 26 个部委的 43 位专家和管理者汇报《中国互联网管理规定(暂行)》草案,汇报拟建设的4个“国字号骨干网”的架构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情况,扩大讨论,征求意见。在跨部门座谈会上绝大多数部委的专家、主管领导明确表示,不赞成把互联网纳入一个部门管理的垄断模式中,赞成草案中由国务院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主持、联席办主管的拟建多个互联网中心的模式。

1995年11月7日,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内容包括审查《中国互联网管理规定(暂行)》,讨论拟建的 4 个国家骨干网与外网的接口中心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方与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签署MOU。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科委、国家教委等部门认为,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由筹备组提出的这个草案,对于打破部门垄断,建设和发展互联网,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1996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互联网管理规定)获批,批准建立 4 个中国互联网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由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告。 8doEldVp552L8VctLr2fi47Prtjvgr1kryLRxdnsGitU8IP2qGi3wSjJqKAIOJq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