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弹丸碰撞装甲引起的侵彻和破坏效应称为弹丸的穿甲作用。穿甲作用问题及其反面问题——装甲防护问题,历来为军事科学家和兵器设计者所重视。自19世纪起,穿甲弹便随着钢甲兵舰的出现而问世,在此以后的200多年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穿甲弹和穿甲防护这对相互制约的矛盾事物总是交替领先地出现在海、陆、空战场上,一直发展到现今的水平。在200多年前,Euler [1] 和Robins [2] 就曾研究过穿甲的经验关系。在19世纪,Martel [3] 研究过挤凿模型。1935年,Gabeaud首先提出了穿透靶板的多种机理的联合作用观点。同时期,Öpik使用了流体力学观点研究了半无限靶体上弹坑形成的理论。而从Zenner和Hollomon [4] 发布关于高速变形中绝热剪切带的报道以来,关于材料在高速侵彻中显微组织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